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成都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应可以怎么做
2024-07-04 02:31:30 责编:小OO
文档


本文介绍了孩子在遭受校园暴力时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包括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与专业人士交流、避免歧视等。同时,文章也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和干预,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维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法律分析

一、孩子遭受校园暴力时该怎么办?

1. 保持冷静。在孩子遭遇校园暴力时,家长容易出现激动情绪,甚至不理智的行为。这时建议家长自己先要平静下来,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孩子学校的安全情况,是否对孩子做过如何自我保护的教育?是否曾引导孩子分辨校园暴力的严肃后果?等等。如果是理性的家长,在通过一番分析之后,会根据已有的现实情况,在与打人孩子沟通、通过班主任、学校协调解决,还是通过法律途径等选择中间得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2.一定要及时收集相关人证和物证等关键证据。然后,再去找当事孩子了解情况。一般说来,打人孩子或是其家长,面对证据不敢推脱责任,即便是诉诸法律也有理有据。切莫光顾着指责班主任和校方引发对方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配合与协助解决问题。

3.如果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后,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需要及时与专业人士交流,从心理层面给予帮助。

孩子遭受暴力后要稳定孩子的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时家长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4.知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之后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孩子。

5.如果小孩受的伤害太大,建议考虑转校,换个环境加上你的心理干预可能会好很多。

二、如何判断孩子有无遭遇暴力

1、身体伤痕

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有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袖,可能是想遮掩。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失

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家长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

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已经成为暴力场所。

4、自尊心受挫

孩子回到家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

孩子有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6、不愿上学

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可能是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

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遇暴力侵害时可能出现的表现。

三、预防校园暴力,家长怎么做

在教育小孩做人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给他树立不卑不亢的榜样。无论男孩女孩,不软弱是必备的性格,但也不能培养成得理不饶人或是仗势欺人。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家长一定多了解孩子的动向,包括精神动向,让孩子愿意和你说实话,愿意沟通交流。

家长平时可以结合一些常见的校园暴力现象来引导孩子,进行预防教育。在预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事情的对与错,曲与直,不能诱导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为不受欺负而以暴制暴。当然,也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四、这些事,请告诉孩子

1、告诉孩子,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自己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及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5、遇到自己和对方力量相距不是太远时,可以考虑使用警示性的语言来击退对方的企图。但要避免使用恐吓性的言语,以免反而激发拦截者的逆反心理。

6、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情况,不要在忍气吞声中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拓展延伸

校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家长和学校来说,保护学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时,需要依法行事,不能采取不当的手段或者不恰当的惩罚方式。

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的规定,学校应该建立校园安全制度,加强管理,及时消除校园暴力隐患。如果学校未能履行这一职责,或者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学校需要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于受害者家长,他们应该及时报警,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配合机关的调查。同时,家长也应该尽快带领受害者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确保受害者的身体受到的损害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康复。

在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时,需要依法行事,不能采取不当的手段或者不恰当的惩罚方式。对于受害者家长和学校来说,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秩序。

结语

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与学校沟通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预防校园暴力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2020修订):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第十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

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