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如何看待近几年我国粮食进口大幅增加 以大米为主的粮食进出口情况
几年来我国粮食尤其是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前二位大米进口国,而我国大米出口维持较低水平,与之对应,我国国内稻谷增产、库存高企,对我国大米市场形成双向挤压,这种情况经过连续三年累加,使得当前矛盾尤为突出。
回顾我国粮食进出口量变化的历史,2012年以前我国大米进口量总体变化不大,年进口量总体在25万吨—75万吨之间(见图一),2012年我国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环比增加约3倍),达到236.8万吨,之后维持较高水平,2014年进口则达到258万吨的历史性高点,接近当年玉米进口总量。根据目前已有数据推算,今年大米进口量仍会在上年基础上继续有所增加。
此外,我国玉米、小麦进口近几年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大米、玉米出口量稳中下降。2014年玉米、小麦分别进口260万吨、300万吨,全年我国谷物进口达到1951万吨。同年出口大米41.9万吨、玉米2万吨,谷物总出口量仅71万吨,全年净进口谷物1880万吨。
近几年粮食进口大幅增加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以大米为主的粮食进口大幅增加,既有品质差异的原因,又受国内外市场价格差距不断变化的引导,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后者。以2013年为例,我国大米进口227万吨,其中从越南进口154.51万吨(占68%)、巴基斯坦进口57.96万吨(占26%)、泰国进口17.54万吨(占8%)。越南出口大米以早籼米(白米)为主,品质上远不及泰国(虽然越南也在不断提高其大米品质),泰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品种是蒸谷米33%(非洲和中东)、茉莉香米22%(亚洲地区)、白米22%(中东地区).2013年越南含碎5%大米价格为每吨393美元,比泰国同等级大米494美元/吨低20.4%,2013年我国从越南进口大米数量上远超泰国,说明价格发挥了主导作用。
对比近十年来我国大米进口成本和广东地区粳米价格(见图二),可以发现,2010年之前几年,我国广东地区粳米批发价格低于我国大米进口到岸成本,2011年开始从上年的每吨低4元逆转为高807元,2012年—2014年的三年间,广东粳米批发价格比进口大米成本高1600—2700元,这三年大米进口量都在250万吨上下。目前,含碎5%大米C&F报价越南约为360美元/吨、泰国约为414美元/吨,进口大米与广东大米的价差仍保持在千元以上。
测算广东粳米批发价与我国进口大米成本之间的价格差和我国大米进口量二者的相关性及之间的因果关系,二者相关系数高达0.94,表明二者高度相关,同时,价格差对进口量具有引导性,即说明价格因素是主导进口数量的最主要原因。
粮食产品供给和需求弹性都比较小,供需数量微小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较大波动,再加上全球大米出口高度集中,导致大米具有大涨大跌的突出特性,这也使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2008年7月泰国大米价格上涨到历史最高,为每吨1000美元,到2009年1月份下跌到550美元/吨,跌幅45%,而期间国内粳米批发价格从每斤1.67元下降至1.60元,降幅4.2%;广东粳米批发价格从每斤1.68元上升至1.75元。2011年越南大米价格从上年的421美元/吨上涨到513美元/吨,涨幅21.9%,泰国大米涨幅11.8%,而期间广东粳米批发价从每斤2.01元上涨到2.62元,涨幅30.3%。正是由于这两次国内、国外市场价格出现的宽幅变化,导致2011年至今国内大米价格一直高于国际市场。
那么,我国大米价格高于国际是不是由于我国最低收购价所引起的?2011年泰国、越南大米价格连续上涨,我国也将粳稻最低收购价从105元提高到128元,提高幅度21.9%,客观地说,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我国大米价格产生了底部支撑,但是,这一并不仅在我国实行。泰国对稻谷实施价格支持计划、价格保险计划和大米典押等一系列价格支持,越南实行稻谷收购价,两国的实质和立足点与我国实行的最低收购价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全球大米市场是在全球普遍托市基础上的市场化运行,各国的托市价基本上也是根据供求关系制定的,从长远来看,供求关系仍然主导全球大米价格的变化。
大米出口国排名
大米出口国排名前三为:印度、泰国、越南。
数据显示:2021-22财年,印度对外出口的大米数量攀升至2150万吨,达到了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40%左右,不仅再次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还创下了历史新高。当夏时节,印度季风如约而至,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正在种植水稻。2022-2023财年的大米产量有望突破1.3亿吨,这就有助于印度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大米,缓解全球粮食供应危机。
除此之外,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量紧随印度之后,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大米价格不如印度实惠,2022年1月-8月,世界最大大米出口国印度共计出口大米1123万吨;第二是泰国,共出口大米475万吨;排名第三的是越南,共出口大米425万吨。
我国近几年进口大米的现状
中国2021年进口了492万吨大米,排名全球第一,占了全球总进口量的9.53%。进口的原因主要用于改善性需求。比如泰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其正宗泰国茉莉香米一年的产量只有100万吨左右,然而出口到中国的就有20万吨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但同时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全球大米供应市场仍较为稳固,但监控力度不能放松。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随时可能会出现意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小麦供应趋紧时,部分国家会增加大米采购量,从而加剧当前的供应链压力。
以前是世界第一,现在降至第四!近年来,泰国大米出口量为何大幅萎缩呢?
泰国曾经是全球大米的最大出口国,其长粒型大米质量较高,更因“香糯的口感和独特的露兜树香味享誉世界”,甚至被认为是泰国的民族骄傲。但可惜的是,近年来泰国大米出口量持续萎缩。
在前几年被印度超越后,又在2020年被越南超越,大米出口量降至全球第三。到了2021年1月份,泰国的大米出口量再度大幅萎缩,又被巴基斯坦超越,降至世界第四名了——这原因是什么呢?
近年来,泰国大米出口为何持续萎缩?
据泰国大米出口协会公开的信息,2021年1月份,泰国的大米出口量缩减至42.15万吨,而去年同期却是54.9万吨,缩减比例高达23.2%。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降至第四(前三名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
南生查询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的央视财经频道就曾连线专家对泰国大米出口将面临较大下滑趋势做了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将给泰国农作物带来较大影响”。
即,异常天气出现频率明显增加,不利于泰国大米的种植。以2019年的天气为例,泰国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干旱,并一直持续到2020年,影响了约300万亩农业用地,造成大米产量严重缩减,进而影响到对外出口。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印度、越南等国加强了对优质大米的培育,抢占了很多泰国香米的市场。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Charoen Laothammatas曾对外表示,泰国的大米研发预算(包括稻粮种子研发预算)有限。
而近年来,印度对杂交香米的发展以及越南对出口软白米的研究,使得泰国的茉莉香米在国际买家中失去了吸引力。加上我国有意扩大进口大米的供应渠道,使得泰国大米出口的部分市场被取代了。
泰国方面也注意到了这个影响因素,并制定了“2020-2024年国家稻米发展计划”,要在5年内选育出12个大米新品种,并力图降低生产成本,要让泰国的大米产业的发展将朝着高产、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原因是泰铢升值,连带影响泰国大米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买家去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了。数据显示,当前泰国香米的每吨售价要比印度香米高了20到50美元,也比越南大米价格高。
最后一个原因是从2019年下半年,我国开始释放库存——由于我国的大米储备长期超过1亿吨,且大米产量稳步增加,在购买一些优质大米做调剂,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胃口时,开始向非洲国家释放供应,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泰国大米的出口。
总之,当前的国际大米市场与十几年前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候,泰国几乎很难遇到竞争对手,是其大米出口的黄金时期。而近些年,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等国纷纷加强大米的出口,抢占市场份额,使得泰国大米市场持续萎缩。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