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判?
2024-07-03 23:33:20 责编:小OO
文档


新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

一、战时窝藏逃离军人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兵员管理秩序。建立正常的兵员管理秩序,保证满员,是完成作战、训练、战备、值勤等任务的需要。煽动现役军人逃离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了国防法规定的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严重妨害了兵员管理秩序,削弱了战斗力,影响了完成各项任务,危害了国防利益。犯罪对象是现役军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军人逃离,情节严重的行为。

煽动军人逃离,是指用语言、文字,如面谈、发表演说、寄送宣传材料、散发标语传单,鼓动正在服役的军人不经领导批准,擅自离开,或者虽经批准而逾期不归。煽动,是指采用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对军人进行鼓动、唆使、挑拨、劝说、请求、宣传、利诱、意图使其按自己的意图去实施所煽动的行为。既可以是口头的。如当面劝说、电话鼓动或者进行演讲、报告、呼喊口号,散布具有恐怖性的政治、军事、自然灾害谣言等,又可以是书面的,如利用书信、电报、电传甚或是书写、印刷、张贴、散发传单、刊物、书画、大小字报等,还可以是其他诸如电视、录像、投影、电影、影碟、计算机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等。至于煽动的内容则是使军人逃离。所谓,既包括人民与人民武装,又包括战时的预备役以及民兵组织。所谓使军人逃离,是指使被煽动之人未经批准擅自离开自己所在的,不要再继续服役,或者虽经批准,离队后拒不归队,逃避兵役义务,包括不经请假就私自离开,工作调动中离开原单位后不到新单位报到,病愈出院、完成出差任务、休假期满后不回等。

煽动军人逃离的行为,必须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情节严重',司法实践中,主要是指战时煽动军人逃离的;煽动指挥人员、作战人员或者负有其他重要职责的人员逃离的;多次煽动或者煽动多人逃离的;因煽动军人逃离影响完成重要任务的;煽动军人逃离后予以窝藏的;煽动军人逃离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等情形。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军人逃离是违反军纪军法的行为,仍然煽动其逃离的。过失不能构成本罪。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怕被煽动人受苦、打仗身亡;有的是想为被煽动人找工作,让其多赚些钱;有的是对不满,意在瓦解其士气等等,但无论动机如何,都不会影响本罪成立。

二、构成逃离罪怎么处罚

违反兵役法规,逃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执行戒严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

三、战时拒绝服役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战时拒绝服役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分别如下:

1、主观要件即故意的心理态度,其目的一般是为了逃避服役,犯罪动机则多为贪生怕死、怕苦怕累;

2、客观要件表现为在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受领作战任务或者过敌突然袭击时,具有拒绝、逃避服兵役的行为,且情节严重,比如多次拒绝、逃避服兵役。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