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孔雀鱼繁殖全攻略:养护技巧、注意事项一网打尽
2024-07-04 02:36:25 责编:小OO
文档


俗名孔雀鱼,也称为凤尾鱼,卵胎生,是花鳉科花鳉属的一种热带鱼。杂食性,生存能力强,繁殖能力也非常强!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后,筛选出非常多的品种。

孔雀属于比较好养的热带鱼,发育成熟后,一个月可以繁殖一窝。但是,往往在没注意的时候,小鱼容易全军覆没,被其他大鱼吃个精光,所以在繁殖过程需要多加注意隔离出小鱼,让小鱼长大后再放入大缸中。

母鱼要生的时候会有一些特别的样子,可以利用这些产前特徵将待产的母鱼放置产子箱中:

1、母鱼的肚子胀得大大的,在胎斑处成方型。

2、开始拉黑便,排便较为粗大。

3、不太爱进食。

4、总是静静的在一旁,并驱逐其它鱼只近。

5、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缸门口有点突突的。

6、臀鳍会缩起,并不时会扬起尾部。

孔雀鱼生小鱼的前兆是胎斑明显到发黑,几乎可以看到小鱼眼睛,(臀鳍上面腹部半透明的区域),肛门突出,肚子有凹凸感,这样的基本在三两天内一定会抱小鱼。如果不抱的话,加少量凉水,将产缸内水温降 1~2 度,刺激一下就可以生产了。一般来说,受精过的母鱼可以在 28 天内生下幼鱼,但在夏天会缩短怀孕其至三个星期左右。

孔雀鱼生小鱼怎么养?

1. 当孔雀鱼生出小鱼之后,要将成鱼和小鱼分开饲养,不然的话小鱼可能会被大鱼吃掉。

2. 我们知道稳定的水环境对于鱼来说至关重要。所以说,即便是分开来饲养成年孔雀鱼和小孔雀鱼,也最好使用原鱼缸中的水来养。

3.母鱼喂养过程中需要加强营养,最好喂点活食,如水蚤等。而小鱼第二天开始就可以喂蛋黄水,注意一下不可喂的太多,在 5 天以后可以喂干鱼食,当然也需要碾成粉末状,5 天以后改喂用密眼纱布过滤过的水蚤。母鱼生完小鱼不要急着换水,新的水,母鱼可能会因为适应不了而死掉。可以先用原水饲养几天,等母鱼情况稳定之后,在尝试给它换水。

孔雀鱼生小鱼养护注意事项

1、小鱼要用小一点的容器装,太大了不易小鱼吃食。

2、可以给小鱼喂切碎的水蚯蚓或弄碎的鸡蛋黄,鸡蛋黄虽然比较理想,但会污染水质,建议少喂一些。

3、小孔雀鱼可以不用换水,换水没弄好的话容易针尾。一周换一次水就好,不要换水太勤,换水时如果使用自来水要把水暴晒三天,每次换水撒些盐,预防疾病。

4、水温要恒定,不要总变化,小鱼很虚弱,换水时水温温差超过 2 度他们就会受不了的,建议买一个加热棒,把水温调至 24~26 度之间。

5、小鱼等你可以分公母的时候就分吧,不然母鱼太早生不利于她的成长。合缸至少到 2-3 个月的时候。近亲繁殖会导致退化和畸形,但第一代还不明显,到第二代第三代就明显了。建议第二代就可以了,第三代就不要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孔雀鱼的繁殖方法

孔雀鱼是卵胎生,体内受精。在水温26度,水体清洁、水质优良的环境内,按照雌雄4:1的比例投放亲鱼。发情的雌鱼腹部会变大,雄鱼会不断地追逐雌鱼,追逐一段时间后会自行交配。交配成功后,要把母鱼单独的捞出来静养,避免雄鱼追逐雌鱼。当雌鱼的胎斑变得又大又黑,凸起时,最好把它们放入专门的繁殖缸内待产。

一、孔雀鱼的繁殖方法

孔雀鱼是卵胎生,体内受精,生出来的就是小孔雀鱼苗,不需要专门的孵化。想让孔雀鱼繁殖要先把水温稳定在26度,水温不能有太大的波动。水质要优良,有杂质时要立即的换水。在保证水质的基础上挑选亲鱼,雌雄鱼按照4:1的比例挑选。

要挑选身体强壮、基因好的孔雀鱼。放入亲鱼后它们会自行交配,孔雀鱼怀孕后要单独的静养,大约23天左右的时间小孔雀鱼就出生了。快生产的母鱼胎斑又黑又大,会凸起。此时要把雌鱼放入繁殖缸内,保证好水温、水质,耐心的等待2天左右,孔雀鱼就可以生产了。

二、孔雀鱼繁殖的注意事项

1、交配期的雄鱼和雌鱼放在一起喂养,这样可以减少其它鱼的干扰,增加雄鱼和雌鱼的交配率。

2、当雄鱼和雌鱼交配成功后,要及时的把它们分开,避免雄鱼再攻雌鱼。孕期的雌鱼要投喂营养的食物,这样可以增强母鱼的体质,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3、繁殖时要有专门的人员去看守,发现问题后要及时的处理,避免雌鱼出现难产现象时,没有及时助产,令鱼丧命。

 

总结,通过以上关于孔雀鱼的繁殖方法,繁殖时的注意事项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孔雀鱼的繁殖方法,繁殖时的注意事项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孔雀鱼是怎么繁殖的?难产了怎么办?孔雀鱼生小鱼过程详解

孔雀鱼的繁殖过程:

1. 一旦发现孔雀鱼有生产迹象,应将其放入专门的生产隔离盒中。这样,母鱼可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产仔,减少对新出生小鱼造成伤害的风险。

2. 孔雀鱼的生产过程可能是间歇性的。母鱼可能会在几小时内连续产下多尾小鱼,或者生产间隔可能会更长。在生产过程中,母鱼可能会显得急躁,在隔离盒内游动。

3. 母孔雀鱼在生产过程中会陆续产下许多小鱼。产仔间隔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具体取决于鱼的种类和个体差异。

4. 在确认母孔雀鱼已经完成生产后,应将其捞出隔离盒,以防止母鱼吞食刚出生的小鱼。如果水质状况不佳,可能需要将母鱼和小鱼都捞出,单独饲养以保证它们的健康。

孔雀鱼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保持繁殖缸的水温在26-28摄氏度之间,并保持恒温状态。水温对于孔雀鱼的生产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生产结果。

2. 避免在孔雀鱼繁殖过程中干扰母鱼。外部刺激可能会导致母鱼中断生产,这会增加小鱼出生的不确定性,并可能延长隔离时间。

孔雀鱼难产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1. 难产的孔雀鱼通常表现为在产下几条小鱼后停止生产,腹部仍然很大,行为异常,如游动不稳定、呼吸急促等。

2. 面对孔雀鱼的难产,可以尝试缓慢提高水温2摄氏度左右,然后让水温自然下降,或者抽出繁殖缸约三分之一的 water,再加入等量的水,以刺激母鱼继续生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难产问题,但并非总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在日常饲养中关注孔雀鱼的健康状况,确保其有良好的体质,并注意水温和水质的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孔雀鱼难产的风险。

孔雀鱼养殖技巧 孔雀鱼养殖方法及技巧

1、孔雀鱼原产地为委内瑞拉、西印度群岛等,是一种杂食性小型的热带淡水观赏鱼,其个体娇小,色彩五彩缤纷,雌、雄鱼体型和色彩差别大。雄鱼体长4-5cm,颜色鲜亮,有红、橙、黄、绿等各种颜色,但体型较雌鱼瘦小;雌鱼体型粗壮,个体体长可达7cm以上,显著特征为前方有一块胎斑,其身体颜色较雄鱼暗淡。孔雀鱼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殖的淡水观赏鱼类,繁殖周期短,价格适宜,高中低档品种都有涵盖,故深受养鱼爱好者青睐,市场畅销。笔者结合近几年孔雀鱼养殖经验,现将养殖需注意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2、合理设置放养密度,营造养殖环境:孔雀鱼体型较小,具有一定的耐污性,其放养密度要合理控制,以免影响其生长。规格25cm×20cm×20cm的水族缸,可放养1月龄内、体长在1-2cm的孔雀鱼60尾;2月龄以内的30尾;4月龄以上的孔雀鱼,数量可减半。水族缸布置时要同时配备温控装置、过滤设施设备、充氧设备及照明灯具等器材。具体饲养孔雀鱼的水族箱要依据个人消费能力、摆放位置进行选购,一般以60cm×45cm×50cm(长×宽×高)玻璃缸为宜,摆放时应避开近门处或者人员活动频繁的位置,应避免阳光直射,以免藻类大面积繁衍。

3、配备温控设施,加强水质:孔雀鱼适应性较强,对水质要求不严,能忍受较脏的水质,喜欢弱碱性,养殖用水一般采用自来水或井水,使用前一般经过4-6天晾晒即可投入使用。孔雀鱼生长最适水温为22-26℃,不宜低于18℃,当水温高于29-30℃时,会加快其衰老。因此,水族缸中要配备带温控的加热棒,以保持水温恒定。

4、定时定量饲料投喂,注重荤素搭配:孔雀鱼属于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幼鱼期一般投喂丰年虾的无节幼体效果较好,也可投喂磨成碎屑的薄片饲料、蛋黄浆等饵料;投喂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方法,喂食完毕,应及时清除剩饵。常态情况下,孔雀鱼仔鱼出生20天后,可以进行雌雄分辩;60天以内,饵料投喂一般以高蛋白质饵料为主;60天后,水蚤、红线虫、丰年虾以及人工饲料等均可进行投喂。投喂饲料时要注意多次投喂,定时定量,投喂完毕,保证5分钟内摄食完全;同时要注意饵料的荤素搭配,以防孔雀鱼营养吸收不全面,影响亲鱼的生长和发育,饵料投喂量一般控制在鱼体重的3%左右。

5、控制光照强度,增加鱼体体色:光照对孔雀鱼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尤其是其鲜艳的体色,在黑暗的条件情况下,孔雀鱼表现出萎靡不振,活力不强,食欲不旺,色泽黯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光照强度,保证每天光照时间8小时以上。此外,罗青平等人对孔雀鱼的幼苗研究发现,孔雀鱼幼体对蓝绿光有明显趋光性,而在红黄光中表现出避光性,光照强度范围在1500-2000lx时,有利于孔雀鱼的繁殖与幼体成长,使孔雀鱼体色更加艳丽多姿。

6、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加强疾病防控:孔雀鱼养殖过程中,要注重日常的巡查和管理。日常巡查时,一是要注意水族缸中水质情况,是否败坏;二是要注意观察孔雀鱼的活动状况及摄食情况等,如发现鱼体情况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对症解决。白点病。这种病是由于原生动物侵入鱼体皮肤和鳃部,虫体具有马蹄形大核,鱼体感染发病时,身体表面出现诸多白点,是观赏鱼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孔雀鱼感染小瓜虫后,身体表面粘液增加,体型逐渐消瘦,并表现出游动迟钝,常浮在水面等症状。该病发生特点传染性快,危害大,一般由于水质败坏引起。治疗时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将水温提高至30℃,杀灭小瓜虫,或者采用食盐洗浴方式,在4.5L水中加1汤匙食盐至浓度5%左右,浸浴数日,即可达到治病效果。水霉病。该病是由于鱼体受伤引起的,故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养殖管理,避免鱼体碰撞引发身体受伤。孔雀鱼感染发病后,被感染部位呈现出灰白色,似有棉絮状的菌丝,同时病鱼表现出急躁不安,食性减退不吃食的现象。治疗时可用浓度2mg/L的高锰酸钾溶液与浓度1%的食盐水进行混合,浸泡病鱼,每次浸浴20-30分钟,即可达到治病效果。

孔雀鱼繁殖注意事项

孔雀鱼繁殖需注意有健康的鱼、及时捞出、水质水温、生产次数、鱼缸空间等事项。

1、健康的鱼:挑选健康准性成熟的种鱼。一般来说正常健康的孔雀鱼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你的孔雀鱼生长还不到一个月那就在等一段时间才能进行繁殖。

2、及时捞出:鱼卵繁殖出来受精后要及时将种鱼捞出,防止被母鱼吃了。刚产下的小鱼仔只有几毫米长,小到很容易被其他孔雀鱼当饵料吃掉,而且孔雀鱼第一次产仔只能生产十来条鱼,不存心留意的话很难发现。

3、水质水温:水质要好与水温要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水质太差的情况下鱼本身的体质以及精神状态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孔雀鱼不繁殖的现象。水温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孔雀鱼的正常身体机能,从而导致不繁殖。

4、生产次数:雌鱼一生总共可生产22-25次,但生产11次后要休息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第二期的排卵。可见若母鱼处在这段时间内是无法繁殖的。

5、鱼缸空间:鱼缸空间大小要适宜或者公母分配要恰当。一般说一公升水配置一条鱼,如果太密集可能会造成供氧不足或者水质污染等原因使孔雀鱼处于病态而不愿意繁殖。公母繁殖分配的话一般1公4母是保持繁殖率的最佳比例,若母鱼太多可能会导致公母疲惫,而公鱼过多的话可能会对已怀孕的母鱼造成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