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循环水养殖中氨氮和亚盐的危害及生态平衡策略
2024-07-04 02:36:25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我们循环水养殖的水体来说,水中的主要危害鱼类健康的物质是氨氮和亚盐。在过滤系统尚未建立,或尚未成熟,或运转异常时,这两种物质的存在很让我们烦心。

氨氮对鱼的致死浓度在 0.2-2.0㎎/L,小于 0.2㎎/L 时,会使鱼类的内部器官发生病变、坏死及组织溃烂。

当氨氮中的非离子氨达到 0.01-0.02㎎/L 时,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使鱼类生长缓慢。当非离子氨浓度达到 0.02-0.05㎎/L 时,会引发多种疾病,增加死亡;达到 0.05-0.2㎎/L 时,会破坏养殖鱼类的皮、胃、肠道粘膜,进一步引起内部器官和体表出血;达到 0.2-0.5㎎/L 时,会引起鱼类急性中毒死亡。

水中亚盐含量在 0.1㎎/L 时,鱼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变成巧克力色,也就是养殖上常说的“褐血病”,使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下降,鳃肿胀,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疾病增多。当浓度达到 2.5㎎/L 时,鱼体呈中毒状态,呼吸作用下降,体能衰弱,最后暴发疾病

而死亡。

养鱼其实就是营造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健康的成分多,不健康的成分少,各种成分和谐共处,良性循环,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养好了。

在这一缸水中究竟有什么,有 H2O,氧、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原生虫类、苔藻、草、矿物质、有机质,还有二氧化碳、氨、亚盐、、致病菌等等有潜在危害的物质,还有光线这一重要元素。我们所说的养好水,就是把有害的东西减少到最少程度,把有益的东西维持在良性水平

在这一个小环境中,金鱼是最重要的,但也是弱势群体,它是被呵护者,同时也是麻烦制造者。

第一阶段:从三新缸开始

新缸、新水、新鱼是小环境的初始阶段,从三新缸到成熟缸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三个环节来达到一个良性循环——动态良性循环。

除氨:在三新阶段,这个小环境很纯粹很,有的只是:水、氧、鱼。但只要有鱼,麻烦随之而来,鱼的代谢消耗了氧,产生了氨、二氧化碳和有机制,而小环境中的硝化环境并没有建立成,对氨的分解还在没什么效果,当氨和二氧化碳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鱼造成危害。所以这个阶段是养鱼过程中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在这个时候,排除氨和二氧化碳,是当务之急,怎么排除呢,一是增氧,二是清污、兑水。除此之外,就是培养硝化细菌,建立硝化系统。硝化细菌可以自然产生,也可以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

建立硝化系统:养鱼养了十来天后,用手摸缸壁,会觉得缸壁有些滑,这是一层菌膜,留着它不要清除。在纯缸,没有过滤,缸中没有任何其它物体的情况下,硝化环境只限于内缸壁表面,如果要加大硝化作用,就要“增面”,即增加硝化细菌附着的表面积。

“面”越大,硝化作用也越大,我们常用的过滤器,其实就是在缸外增加缸中的硝化面积,让水在做了一次缸外的净化循环。我们常用瓷环、珊瑚砂等作滤材,是因为它们上面布满小孔,这就使得它们的表面积,比同样大小的实心体的表面积要大得多。

善待硝化细菌: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小心翼翼,投食要少量、恰当,水温不能剧烈变化,溶氧要充足,水中漂浮物和溶解物不能超标,否则硝化系统就会罢工。

随着硝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硝化作用下,氨被分解成亚盐,亚盐比氨好点,但毒性仍然很大,还要继续被分解为(盐)。(盐)的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如果硝化系统能在 1~3 小时内把水中增加的氨转化为(盐),那么就达到了第一阶段的生态平衡。

一个合格的水的指标,总氨 <1 毫克 / 升,名贵些的鱼则 <0.5 毫克 / 升;亚盐 <0.05 毫克 / 升,盐 <10 毫克 / 升。如果检测过高,则要通过兑水的办法,把氨和亚盐指标降下来。

我们常说的硝化作用,就是把氨氧化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亚菌的作用下氨转化成为亚盐,亚盐对鱼仍有很大的危害;第二阶段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把亚盐转化为毒性更低的,其毒性只有氨的几百分之一。

在鱼缸的硝化系统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氨与亚盐的积累过量,会给鱼带来各种不利影响,直至致命。

有的时候,好好的鱼集体拒食,这很有可能就是氨与亚盐的浓度超标有关。另外,亚盐浓度过高,会给鱼带来种种不健康的表现,比如:鱼表现不安;

鱼体表面黏液增多、增厚,肉眼可见鱼体表有淡蓝色的白膜;鱼游动软弱,只在水表面无力游动;鱼体局部充血。

此时如果不采取措施,再发展下去就是中毒死亡。

亚盐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硝化系统不完善,亚盐不能及时转化为;2. 水中苔、藻或植物性饲料会使亚盐急剧增高;3. 有机物的;4. 气温骤降也可引起亚盐的增高。

解决办法:

1. 在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之前,降低亚盐浓度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吸污、兑水;2. 经常清除过滤槽中的固态截留物;3. 有条件的情况下,利用简易测试盒(市场有售,不贵且使用简单)检测缸水中亚盐的浓度;4. 利用“增面”原理,加快硝化系统的完善。

亚盐增高的紧急处理办法:

在水中投放亚甲蓝,浓度为 1-2 毫克 / 升。鱼缸环境在达到第一阶段的平衡后,死水变成了活水,但这并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因为这只解决了“氨”的问题,而解决氨的问题是以(盐)的积累为代价的。

(盐)的毒性虽然远没有氨大,但积累过多同样会带来危害。那么,制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把多余的除掉,使水中含量不再上升,是养好水的第二个阶段。达到这个阶段,就达到了最终的平衡,可以在不换水、不兑水的情况下往复使用,这个平衡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平衡。

把排除掉,我们需要借用反硝化菌或脱氮菌的作用。这些菌是厌氧性菌,在缺氧的地方生存。所以要在缸中或过滤槽中,保留一部分“缺氧地带”,以供这些细菌生存和工作,而不能使缸中处处氧气充足。

脱氮或反硝化作用明显的缸,叫“生态缸”。生态缸环境受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鱼的密度、过滤和硝化能力、缸的体积等。

生态缸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在理论上,这种状态可以永远保持下去,但在实际当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其它的情况,毕竟缸只是一个很小的水体,各个方面的回旋余地都不大,与那些室外的鱼池无法相比,更不用说江河湖泊了。所以生态缸也要经常得到我们的维护。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池塘中亚盐高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养殖水体中亚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形成原因 亚盐是氨转化为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和定期使用的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形成养殖时水中氨氮和亚氮含量高,但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使得亚氮的问题最为突出。 硫化氢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可与水体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二、造成危害 当水中的亚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亚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虾产生危害。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虾缺氧,甚至窒息死亡。亚盐还可与仲胺类反应生成致癌性的亚胺类物质,pH值低时有利于亚胺形成。很多池塘出现鱼虾厌食现象,亚盐过高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超过0.2毫克/升时。氨氮将对鱼、虾造成危害,其危害相似于亚盐。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当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在0.1毫克/升以上时,对水体中的鱼、虾产生危害。硫化氢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的作用,对鱼、虾具有较强毒性。 水体pH值低可造成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三、处理方法 1.当亚盐、氨氮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盐向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盐的含量。②使用活性碳,每亩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较高;或泼洒“亚盐降解灵”,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盐。③泼洒沸石,一般亩用沸石15~20千克。④在水体中泼洒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盐。⑤培植、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2.当硫化氢含量过高时,处理方法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严重的鱼池可每亩泼洒300~500毫升双氧水及放入一定量的铁屑。 3.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淡水养殖水体的pH值为6.5~8.5,海水养殖为7.0~8.5。当pH值过高时,首先应换掉一部分池水或注入新水;每亩池塘可泼洒0.5~1千克的明矾加以控制;每亩用300~500毫升盐酸,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当pH值过低时,每次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水深1.5米的鱼塘每亩施入草木灰110~190千克,既可升高pH值,又能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来源于:科学养鱼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有多大危害

养殖水质标准养殖水质标准与危害 1、 温度;18—35℃为正常温度,25—32℃为最适宜生长温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发挥优势,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头。 3、 盐度;0—1%,盐分过高会影响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 4、 氨氮;0—0.02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鳃,高于0.5时会引起无法进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氢;0—0.1mg/L,过高会损坏鱼、蚌的中枢神经,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亚盐;0—0.02mg/L,过高会引发出血病,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时会引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体中的优质藻类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水华,不利于鳙、鲢、蚌的生长。 8、 透明度;20—750px,过高肥度不够,过低影响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会影响鱼类的摄食,小于2mg/L时会出现浮头,小于1mg/L会出现泛塘,直到大量死亡。连续24h中, 16h以上必须大于5, 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 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 10.杭州晨诺水产养殖水质检测仪,

氨氮、亚盐严重超标??教你轻松解决

亚盐可怕吗?非常可怕!亚盐是池塘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它受到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养殖水体中的溶氧量,在池塘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有机物转化为盐,这是没问题的,对池塘的鱼类不会造成影响!

但是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由于水温升高,池塘特别容易缺氧,再加上不合理的投喂饲料,在有机物分解时,属于池塘水体的溶氧量不足,硝化细菌很容易在无氧的情况下转化为亚盐,这时对鱼类的损伤就会大大增加。

那么亚盐是如何损伤鱼类的呢?

亚盐首先破坏的就是鱼类的鳃丝器官,当水体中的亚盐浓度达到一定的时候,能快速的破坏鱼类的鳃丝器官,使鳃丝肿大增生,亚盐进入鱼类的血液的时候,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能够快速的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鱼类游动缓慢,各细胞组织严重缺氧,而且摄食量严重下降,鱼体免疫力会逐渐的下降,加上池塘中存在的各种细菌和病毒入侵鱼类,会导致鱼体大面积疾病爆发,出现屡治不愈的情况。

我善治渔氧乐多,使用方便,迅速解决水体缺氧、溶氧不足现象,降低亚盐、氨氮毒性。

那么亚盐如何来控制呢?据科学数据统计表明:养殖水体中亚盐含量应控制在0.02mg/升以下。

1、俗话说的好,养鱼先养水,在池塘养殖的时候,要找好优质的水源。水体中的亚盐、氨氮含量升高时,就可以进行换水,平时多开增氧机。

2、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改底(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培藻(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培养有益菌(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

3、全池泼洒食盐缓解亚盐毒性,用量为每亩水体用5公斤,注意此方法只能缓解毒性,不能降低亚盐浓度。

4、当亚盐明显超标时,可全池遍撒氧乐多+亚硝克提高水体溶氧,快速降低亚盐浓度,提高有益藻类生长速度!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有多大危害?

氨氮可以破坏鱼的鳃组织,使血液中的红血球失去与氧结合的能力,呼吸机能下降,鳃丝颜色变深或呈紫黑色,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充血,食欲下降,甚至失去活力。亚可使血红蛋白转化成不能与氧结合的高铁血红蛋白,即使含氧丰富的水体,鱼类仍表现出缺氧的浮头症状。高铁血红蛋白能使血液呈现褐色,称之为褐血病。因此,净化水质已成为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利用丝兰提取物在循环养殖系统中降解氨氮等有害物质,是目前研究养殖污染控制方法的方法之一。鱼类养殖应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氮排泄物含量大对养殖池的水质和虾的生长都有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丝兰提取物具备了皂苷表面活性剂和尿素酶抑制剂的两种功效,可有效地干扰及控制尿素变成氨的转化过程,丝兰提取物还有降低微生物蛋白的水解作用,曾经进行过对鱼的排泄氨量测试,对照组饲料中91%的氮被吸收,8%的氮以氨的形势排除体外,而在丝兰提取物组方面,鱼饲料中的93.5%的氮被吸收,6.4%的氮被转化为氨被排泄出体外。

这证明了丝兰提取物是可以降低氨氮的排泄量,丝兰提取物在鱼体内有促进提高氮的利用功能。氨氮排泄量降低、亚盐氮水平降低后,自然水质也得到了改善。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核心技术就是净化水质,只有养好水,才能养好鱼。去除水中氨氮和亚盐等有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促进生长,提高成活率。才能实现高产高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