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指的是什么?
2024-06-28 13:26:58 责编:小OO
文档


【为你推荐】驳回诉讼请求诉讼诉讼费诉讼保全诉讼时效抗辩诉讼离婚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民事诉讼法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法律之一,民事诉讼法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的民事纠纷提供解决办法。而民事诉讼法中提到的“不告不理”着实充分地为人民群众的权利考虑。那么,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指的是什么?下文是关于不告不理的详细介绍,请您继续阅读了解。

一、不告不理的含义

1、不告不理,是指没有原告的起诉,就不能进行审判。

2、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①是没有原告的起诉,不得启动审判程序,即原告的起诉是启动审判程序的先决条件。

②是审判的范围应与原告起诉的范围相一致,不得对原告未提出诉讼请求的事项进行审判。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是审判中立的根本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告不理原则的内容

1、不告不理原则是现代各国诉讼法所普遍确立或实际执行的一项重要审判原则。

2、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人民提起的公诉和自诉人提起的自诉,人民不得主动进行审判;对公诉和自诉没有指控的罪行和人员,人民也不得进行审判。

3、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也没有明确规定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但从其具体规定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原告的起诉,人民便不能立案受理,更不能进行审判;对不属于原告诉讼请求的事项,人民也不得进行审理和判决。

4、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之规定,第二审人民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换言之,对上诉请求之外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第二审人民不应当进行审查处理,即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三、不告不理原则的解析

1、民事诉讼实行“不告不理”原则,没有当事人起诉,人民不能启动诉讼程序。“不告不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当事人可以放弃自身的诉讼权利,不向起诉,也可以起诉后申请撤诉。

2、审理民事纠纷的范围即诉讼内容与标的由当事人确定,无权变更、撤销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案件在审理中,只能按照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事实和主张进行审理,对超过当事人诉讼主张的部分不得主动审理。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常在起诉时,对纠纷的案由确定不清,错误起诉。对于此类案件,有的的做法通常是依职权对起诉案由予以变更再进行审理。

3、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为当事人处分民事权利的表现,但为了防止个利的滥用而导致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民事诉讼法》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裁定。人民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在审判实践中,人民审判人员应予调查核实,依法裁定是否准予原告撤诉。人民裁定不准予撤诉的,原告或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