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逮捕的程序:
1.受理。检察机关对等侦查机关提请批捕的案件,应指定专人审查其所移送的案卷材料和证据等是否齐全,法律手续是否完备。
2.审查案卷材料。人民受理机关提请批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后,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审查。审查后提出是否批准逮捕的意见。
3.作出决定。检察人员对提请批捕的案件审查后,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意见,经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请检察长批准或者决定,重大案件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作出决定后制作《批准逮捕决定书》或《不批准逮捕决定书》,送等侦查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可以派人参加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什么情况下会被通缉批准逮捕的程序是什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各级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机关发布。批准逮捕的程序为机关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由立案侦查的单位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经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签署后,连同案卷材料和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提请批准。
批准逮捕的机关是哪个
批准逮捕的机关是人民,但具体的执行机关是机关。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负责。审判由人民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刑事诉讼法的逮捕程序是怎样的?
刑事诉讼法逮捕程序是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逮捕证必须由县级以上机关负责人签发。执行逮捕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人员进行。在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并宣布对其依法逮捕。
不批准逮捕的情形主要有哪些?
不批准逮捕的情形:
1、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现或者积极退赃、赔偿损失、确有悔罪表现的;
3、过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现,有效控制损失或者积极赔偿损失的;
4、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双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达成和解协议,经审查,认为和解系自愿、合法且已经履行或者提供担保的。
人民什么时候做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人民应当自接到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不批准逮捕的,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 该内容由 赵增梁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