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总结
高坡村地处大足东南部,北临龙水镇城区,距大足县城18公里,南临双桥经开区,距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14公里。全村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1215户,总人口为5275人,其中耕地面积6243亩,林地2800亩。20__年因村级规模调整由原高坡村、碾盘村合并组建为新高坡村;20__年因玉滩水库修建,共有29户,118人先后移民至我村。情况的复杂,地域面积的扩大,地理位置的特殊,矛盾纠纷层出不穷。近年来,高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级司法所和村委会的指导下,立足于本辖区,在人民调解工作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全村经济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现将创建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示范创建工作领导,抓好调解阵地建设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村标准化示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胡中富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朱天友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委员为成员,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加强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阵地建设,在村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单独设置了人民调解室,实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五统一”(标识、牌匾、印章、台帐、档案),办公场所整洁美观,办公设施配备齐全,功能分区合理规范。
二、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一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成立以村副何国润为主任的新一届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以政治素养好,工作水
平高,责任心强为原则,把品质好、威望高、懂法律、有文化、讲原则、热爱调解工作的人员吸纳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不断提升人民调解队伍水平。二是组织学习培训,提高调解员的素质。先后多次组织调解员进行培训,学习了《人民调解法》、《刑法》、《民事诉讼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就调解业务知识进行了专门讲解,做到调解工作规范,调解文书制定标准。通过学习培训,调解人员的素质普遍提高,事业心也进一步增强。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调解工作程序
制度建设是依法开展人民调解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以下七项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明确调解人员的责任,确定具体任务,使责、权、利密切配合,形成统一整体。二是纠纷登记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的纠纷登记薄,对纠纷当事人的口头申请或书面申请详细登记。三是统计制度。按照统一表格,统一标准,按时上报,不能漏报,如实上报。四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设立档案保管人员,规定必要的调阅、保密管理办法,将各种调解文书装订成卷,归档管理。五是纠纷信息传递及反馈制度。建立信息传递及反馈组织,搞好信息的传递,做好信息的加工处理,及时上传下达,便于疏导、调解。六是纠纷排查制度。定期对辖区内的民间纠纷进行摸底、登记、分类处理,做到逐门、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掌握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认真填写排查表,对排查出的纠纷能调处的及时调处,不能调处的及时上报。七是回访制度。
主要是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影响协议履行的隐患,了解当事人特别是重点人员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异常,对调解协议的态度有无新的纠纷苗头,对调解人员的意见、建议等。
四、加大调解工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全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如果不得到及时调解,就很可能发展成件,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完备了组织建设,调整了队伍结构,健全了工作制度,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矛盾纠纷排查采取每周集中排查调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调解各类纠纷,化解各类纠纷隐患。
近三年,高坡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各类纠纷件,其中调解金额上万元的纠纷12件,化解各类纠纷隐患67起,矛盾纠纷受理率为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众性械斗、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上访,达成的调解协议书无一例被人民变更或撤销情况。工作成果得到当地综治部门和基层、的肯定和认可,领导两次来我村检查指导综治工作,在近三年龙水镇综合目标考核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