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精选模板
2024-06-26 15:28:25 责编:小OO
文档


模块七总结与反馈精选模板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在模块七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在活动1“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反思所学案例”中,我认真阅读了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及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并且回顾了所学过的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在班级下的“反思所学案例”板块中讨论了三个问题。

(2)、认真阅读了《教育技术参考手册》的知识群,了解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途径,方法,策略以及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知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阅读了《找春天》教学设计方案,观看了相关的教学视频。并以回帖的形式发表了自己对课例的评价和看法。

(3)、在活动3“优秀设计赏析与评论”中,我选择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方案,按照教学成果评价量规,结合前面培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起了一个主帖对所选择的方案进行赏析与评论。

(4)、认真撰写了《》。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学完本模块后,我的收获主要有:

(1)、我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

(2)、我知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属性:

A、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

B、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即指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C、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指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我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六大优化策略:

A、内容组织策略: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解决以往单课时、单课文设计的不足,优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B、思维引导策略: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近来课程领域出现的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等),都反映出这种面向问题探究的课程组织方式,即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无论采用什么具体模式、什么技术手段,它的重点都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C、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可以对各种常见的教学活动进行定位,了解它们的特性差异,如课堂讲授的社会化程度中等、反思程度低、重在传递知识,而个别辅导则社会程度偏低、反思程度中等、体验感受低;在课程整合中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特性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并采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持;

D、资源组织策略:通过将教学资源围绕单元进行主题组织,能够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学习者基本的学习需要,又保证了学习者自主探究的需要;主题与教学单元对应,能够解决各种分散、单一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精简课程内容;展现学习的学科交叉性和拓展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将资源和教学活动相融合等;

E、教学环境创设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并不是任何活动都要用信息化环境来支撑,在主题单元设计时,教学环境不要始终限于某个单一环境之中,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选择,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对于整个主题单元而言,从总体倾向上偏向于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环境,但对于单元中的不同模块、专题、课时来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动态选择全空间中的某种教学环境;

F、教学评价设计策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倡导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来促进整合效果,要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项目综合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要避免评价功能单一、评价项目单一、评价方法单一。

(4)、了解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六个基本特征: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具有广泛的认知范围;学生具有深层次的认知体验;高层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科知识有效应用。

(5)、懂得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以下四大误区:对技术应用的误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对教学资源应用的误区;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误区。特别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上的三个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略揭示过程培养能力;错误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给我在今后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时指明了方向,可以让我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尽可能的避免错误,让自己成为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构建的促进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6)、通过“优秀设计赏析”的学习,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要不断提搞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才会不落伍、才会不被时代所抛弃。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答: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我觉得培训的内容很好,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端正了我们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在我们教师中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尚未明确实施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内涵及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存在四大误区。这需要我们所有教师认真比照分析。现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基于此,我建议:在我们这批培训结束后,马上对我们上饶县的全体老师进行培训。上饶县的教育目标是“建设城西学城,打造教育名县”。这种培训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