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参考报告
2024-06-26 15:28:27 责编:小OO
文档


产业园区建设调研参考报告

深化施行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是省提出的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开展的严重举措。市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紧紧抓住我市资源富集和根底工业较好的优势,把省“加速开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主基调的要求,贯穿 “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为全面落实规划,还结合开展实际明确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首要建园区、核心抓招商、打破在工程”的指导思想,各县(特区、区)进一步坚决了增比、进位、打破的决心和决心,抓机遇,抓关键,以加快产业园区开展为打破口,大力转变开展方式和调整优化构造,推进传统工业晋级换代,适时调整工作机构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构成了谋开 展、思开展、抓开展的良好气氛,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开展实现新的跨越。对此,我们对全市产业园区建立情况进展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全市产业园区建立根本情况月以来,我市把产业园区建立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开展的平台,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立。产业园区建立在前期工作、根底设备和招商引资等方面获得打破性进展。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在建或正在规划的产业园区共12个,规划面积总的为46

2.68平方公里。其中,省级产业园区2个:一是红桥新区(钟山经济开发区)。将原水城县红山工业集中区和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开发建立,4月正式组建,规划用地面积59.40平方公里。二是两河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面 积126.36平方公里。市级产业园区5个:一是盘县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含鸡场坪园和柏果园,面积约40平方公里。二是水城县董地产业园区。包括董地园、老鹰山园,面积约36.92平方公里。三是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包括月照乡部分村、水钢片区、老鹰山镇部分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四是六枝特区木岗产业园区。包括木岗镇全部行政辖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五是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郎岱镇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县级特色产业园区5个:一是六枝特区岩脚产业园区。包括岩脚镇老卜底村、民乐村及高桥村,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盘县保田产业园区。含响水园、石桥园、新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面积约5平方公里。三是 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含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格园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四是水城县中箐产业园区。包括双戛乡内部分地点,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五是钟山区大湾产业园区。大湾镇所在地及钟山区汪家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二、 产业园区建立的主要做法

(一) 抓规划,园区建立初具规模。在产业园区的规划中,各园区坚持产业聚拢开展、集约节约用地的原那么,走“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规划”的路子,融入全省乃至全国的开展大格局中去谋划。强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市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规划的衔接,以规划引领大企业、大工程向园区开展,促 进产业园区建立标准化、集约化、特色化。如红桥新区已 11月29日前完成各项规划,并通过省市城规委审查;两河新区的总体规划和产业开展研究两个规划已通过评审,操纵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认证之中;董地产业园区消费开展规划,已 6月经省经信委审查批复,园区操纵性规划在7月经市城规委专家评审通过。目前,各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的战略规划根本构成,在产业规划上,根本构成了互有依托不重复、严密相连而互相的格局,初步构建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破解了工程用地、村镇规划、城市特色三个难题。

(二) 抓配套,园区功能逐步完善。在抓好规划的同时,四个县(特区、区)高度注重园区的配套设备建立,突出“两手抓”,即一手 抓根底建立,一手抓工程建立,争时间、抢速度,有效地加快了产业园区建立。在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征用补偿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园区水、电、路、气、通讯、网络、有线电视和土地平坦等配套功能设备建立。根底设备建立以实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建立标准,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开展相习惯的产业园区根底设备体系。同时,鼓舞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产业园区根底设备,或自主建立“区中园”、“园中园”,构成园区建立的良性循环。如红桥新区、董地产业园区、盘县两河新区等园区的根底设备正在不断完善。

(三) 抓工程,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各产业园区围绕重点产业,结合当地资源秉赋和特色产业,突出园区功能定位,培育特色产 业集群,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1至10月,全市各园区修建标准厂房1

2.45万平方米,建成园区主干道总里程45.45公里;12个园区签约工程194个,开工工程114个。

(四) 抓机制,园区治理日益完善。在推进园区开发建立过程中,四个县(特区、区)积极探究,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园区开发治理机制。目前已有红桥新区、盘县两河新区、水月产业园区、木岗产业园区、岩脚产业园区都成立了园区管委会;董地产业园区、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箐产业园区等成立了园区建立指挥部。治理机构名称虽不同,但专抓园区建立、开展、治理、效劳工作的职能是一致的,有效地提升了园区运营质量和效率。

(五) 抓制度,制定出台优惠。一是各园区编制了 《招商引资优惠》、《招商引资奖励方法》、《工程准入方法》和《招商引资首咨询责任制》等措施,建立了对招商引资工程项手续等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卡片和宣传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优质、高效的效劳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开展;二是积极探究“无缝隙”效劳形式。专门成立了园区建立用地报批工作组,加快园区建立用地报批速度;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建立健全客商审批一条龙制度,积极制造条件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开展了行政许可审批、非行政审批、缩短办事时限等工作;五是按照“小大社会,大市场大效劳”的形式,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行政治理和工作机制,把“一站式”办公、政务公 开、办公自动化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提高为入园企业效劳的效率和质量。

(六) 抓整合,多种投资形式运转。一是通过银行贷款,建立健全还贷机制,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通过负债加大投入;二是积极探究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集资的方法和渠道;三是放宽进展融资,引进具有资本和建立实力的大型企业和投资集团参与根底设备建立;四是树立运营城市的理念,加强城市运营;五是充分利用各类开发投资公司对城市有形、无形资产进展资本运营,加强资本的流淌性和放大效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