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2024-06-26 15:23:10 责编:小OO
文档


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它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情况做以总结。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校长对校本培训有很高的认识,这是我校校本培训能成功实施的重要原因。开展校本培训,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教师互相促进、学校整体提升的过程,是现代教师教育的新形式。我们不仅要按计划,把教师送出去培训,而且要把校本培训切实作为校长自己的本职工作,担负起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的担子,切实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并成立了培训领导小组。校领导对校本培训工作做了充分的调研和预计,并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详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规划,为高效完成预期的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在于教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我校把培训工作放到课改工作的重要位置,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实行分层全员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校级领导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杂志,广泛吸收课改信息。除自觉学习外,校领导还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学校在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先后派出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生物、微机、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骨干教师及课改骨干教师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观摩活动。他们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在校内向全校教师做汇报。学校还组织骨干教师上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

2.学校多形式、多途径的为全校教师创造各种培训机会。一是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要求教师每年定一本教育杂志和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并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摘录下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集中培训或请专家来校作一次专题讲座,每月集中一次业务学习,每周利用学科活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信息交流和人员交流相结合。学校除把其他学校的教改信息传送给教师以外,还选派教学骨干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自我钻研与集体研讨结合,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学校的主课题,确定好自己的教研小课题,每周利用教研活动集体研讨和分散研究,通过新教材研讨课、师傅领路课、徒弟汇报课等形式,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二.制度管理,有章可循。

1.健全组织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考评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组织实施。

2.建立和完善有关校本培训制度。学校制定和完善了有关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如新教师必须参加“新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等,使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3.有计划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校本培训年度计划。计划包含了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总体目标、培训的层次性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和期限、培训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教师培训名单。每学期在学校计划和教科研计划中都有校本培训的内容,教研组还有每学期校本培训开展的主要工作。

三.坚持培训,各具特色

1.全员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完成每个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到20__年末,任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45周岁以下的教师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从网上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基本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2.骨干培训。制定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骨干教师培训措施,形成骨干教师培训体系。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学科组长及高级教师、教学新秀进行骨干培训,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及时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形成一支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实施名师工程奠定基础。

3.青年教师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研究青年教师培训措施,制定青年教师考核细则,明确青年教师奖励意见,形成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特别是抓好新分配的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各种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尽快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中来。各教研组也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学校继续实行骨干教师带动工程,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从备课、上课、教法等方面手把手的指导,使新教师一年内顺利上课,3年内胜任教师工作,6年内成为教学骨干。

4.班主任培训。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建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优秀班任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政教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5.教研组长培训。加强学科组长培训,确实形成学科组长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真正发挥学科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教务处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研组长培训方案,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

6.名师培训。抓“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到20__年末,完成如下目标:全校教师队伍中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不少于20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

四.校本培训,初见成效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变了。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扎根于广大教师之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基本信念。文明、平等、学生主体的意识不断增强,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多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多了,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了;与此同时动不动就训诉学生或叫学生家长来校的少了,一味埋怨学生或学校的少了,满堂灌、一味机械训练、搞题海术的少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媒体实现教学计划,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为早日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45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主要进行网上培训和课件制作及电子教案培训,教师们积极性高、学习认真、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人数逐步增加。

2.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提高了。许多教师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获奖和发表论文每年呈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论文的质量和获奖级别也有所提高。其中,卜的新教材课堂设计《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录像课获全国一等奖并作为优秀课例被刻成光盘在全国发行。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学校每年一次论文年会,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已编入校论文集。

3.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师通过培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其中的不少教师在全国、省、市的讲课、说课、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有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省、市级教学十佳教师29人,省市级教学新秀7人。学校的教育质量也稳步提高,20__年中考升学率全市第一,其中全市前十名中第一、二、六、十均为我校学生;20__年中考更是喜人,全市前12名中除第五、七名外均为我校学生,前50名有25人,各项升学指标创历史新高,各科竞赛也名列全市榜首,学校的知名度和信誉逐年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增强了。广大教师已经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的永恒追求。

4.为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校本培训,一大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他们中的许多已成教育教学的骨干和学校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了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甚至还担任了学校的领导工作,有1位教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获省特级教师、3人为省师德模范教师、1名白山市标兵校长、3名市标兵教师,多人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五.几点思考

1.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师培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是校本培训毕竟不同于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在师资等许多方面还远不及这些机构。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发挥校本培训的特点,是每所中小学在师资培训方面必然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2.校本培训能体现灵活、贴近教师、符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形式多样的特点,但如何确保培训的学科性和专业化,如何保证培训的质量,以及怎样对其评价,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3.现在的校本培训多为依靠自己本校有限的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培训,而且许多培训由于各种条件等原因,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因此如何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已成为校本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如校际之间的合作培训,教师专门培训机构对学校的对口支援、指导或合作等。

4.教师的成长,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以外,还与教师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也是校本培训中应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投入相当的精力和时间,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究培训策略和方法,才有可能把校本培训工作越做越好,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