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2024-06-26 15:22:33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班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学号:31

姓名:隋婷婷

在党的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我的家乡——青岛市崂山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深深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十二五”正兴之时,我们作为社会的新一代力量必须着眼时代和社会,深入了解家乡的需要和发展。应党的号召,学习党的精神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关于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以下为我的调查报告。

在、市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XX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干事创业,经受住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加快破解制约崂山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推进“三个功能区”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20元,年均增长12%,是20__年的1.7倍。综合来看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经济总体稳中求升,如20__年,那一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及经济受损很大,但据初步测算,20__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62.90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33亿元,下降1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2.3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23亿元,增长10.0%。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不断调整。第一产业下降0.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1.05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盈利数目不断刷新纪录,每一年都有新的捷报,如网上崂山区统计局数据20__年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区市两级)49.25亿元,增长17.8%,占GDP总量的15.5%;国、地税实现

税收收入119.85亿元,增长20.4%,占GDP总量的37.8%;税收占区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93.9%。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利税(不含烟厂)61.83亿元,增长35.3%;其中利润43.18亿元,增长44.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比较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三个功能区”建设加快展开。“十一五”,是发展重点逐步聚焦、发展特色不断彰显的时期。科技城纳入了全市建设重点,建成了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引进了中科院兰化所青岛研发基地,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获批并设立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通信产业园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累计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达到23个,总面积130万平方米,楼宇注册企业过千家;金融业日益丰富,金融机构总数达到43家。完成了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在景区南XX实行了“景区+景点”的管理模式,开通了景区旅游观光车。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之首。

——现代化新城区迅速崛起。“十一五”,是规划建设投入较大、配套功能加快完善的时期。深入开展了“城市规划年”活动,规划新增了商业、办公等公建设施面积900万平方米。通过争取市支持和异地代保,解决了基本农田制约发展的问题。完成了滨海公路、滨仰公路、李宅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实施了张村河截污、东亿供热二期等重点项目,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青岛XX、体育中心、汽车东站、会展中心二期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建成启用。总面积8.5万平方米的丽达购物广场、玛特等大型商贸项目投入运营。累计改造村庄13个,拆迁安置面积205万平方米,安置户数13254户。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是着力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不断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时期。完成了社区“五化”、“村村通自来水”和“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新建改建水厂7座,为86个社区3万余户居民改造了自来水设施,社区供水标准化率达到88%;完成了15座水库和28座塘坝除险加固工程,对10余条河流28.3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开通公交线路

16条,线路总数达到56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235家,标准化农家店覆盖率达到84.5%。积极推进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设,11个项目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崂山茶”获得证明商标注册,发展晓望茶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99个。稳妥推进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改制,组建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23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个。

——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的时期。五年来,区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42.9亿元,占同期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8%。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义务教育,完成了15所中小学校新建改建任务,成功创建了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建成启用了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优生工程。加强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就业5.1万人,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晋级“国家一级馆”,建成了139个市级标准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推行了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实施了液氨使用单位安全隐患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我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深入扎实地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双拥工作深入开展,我区创建为山东省双拥模范区。预备役、地震、史志、对台、侨务、民族、宗教、老龄、慈善、红十字、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崂山区生活的20年里我深深的感受着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依靠着党的惠民,以及这些年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从崂山人民的笑容中看到了崂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是人们的经济来源多样化。以前这里和平原地区一样依靠麦子等粮食作物来维持家里的生活,很多人出门打工。现如今根据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茶叶大范围的种植,果树不断增加,各种经济作物成为农民的首选,为了农民有更好的收入,区里开办了茶文化节,樱桃节等富有特色的节日,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兴修水利,补发农药,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的农活干的更轻松。崂山区依山伴海,有山有水,大力发展旅游业,农民不再外出打工,开办农家宴,收入明显比打工多很多。各类企业入驻崂山,年轻人开始在本地区

的企业工作不需在外出挣钱,工作机会越来越多。

其次崂山人民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青岛市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之际,崂山区首先改革教育,孩子们不仅仅只学习书面知识,学校每年都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班在农村越来越多。学校硬件换新,多媒体教学早早在崂山区各个学校实施,花园式学校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到了校舍比办公大楼还美丽。

在卫生医疗改革上,农村医疗保险落到实处,村村卫生室挂钩医疗保险使农民生病有地可医,花费明显减少,老年人定期检查,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减少。

人民的生活是见证崂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家乡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幸福生活越来越真实。

20__年2月12日星期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