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参加了山东省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我们所有老师天天到校集体研修,除了在网上进行学习研讨外,老师们在办公室里对某一问题也争论不休,尤其是对:尊重个别差异就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这一问题讨论最为热烈。有人认为这句话对,理由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可能有共同的规律,但是学习者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他(她)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学,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不能统一步调、齐头并进,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要学生在自己的专长中努力了,收获了进步,收获了快乐,就是教育的成功,不必非要求“行行出状元”。有的认为是错的,理由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有成长的平台、发展的平台。最终实现学生的人人成才,实现“行行出状元”。虽然老师们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但理由都有相同之处,都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连吃饭都要守在电脑跟前。虽然后来看了专家的论述,但谁也不认输,对同一问题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呀!
这次远程网络培训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实用性强。在教学资源方面,各学科优质案例等都紧扣教材,非常适合我们的教学一线,方便教师教学,又能拓展教师的视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如何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有效教学”这一话题,老师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我
也看到了一些精彩发言,学到了一些教学方法,以便日后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一位老师在教对“2”的认识时,让学生举出两手、眨巴两只眼睛、看看自己有几条腿,摸摸自己有几只耳朵,再拿出两只苹果,两支粉笔让学生数一数,再在黑板上画两朵小红花看一看,让学生联想自行车有几个轮子,每个教室有几扇门等等。众多的直观形象都与“2”紧密相联,促进学生对“2”的充分感知和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牢固建立“2”的表象,进而形成“2”的概念。数学知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这位老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赋予形象的恰当的直观形象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课例中,让老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比较三次教学设计,在哪些方面有提升之处。这一点,不但让老师们进行学习,还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习中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这几个专题的学习中,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让我产生了共鸣,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这次远程研修,我在研修平台上看到许多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有些老师深夜十一点多还在发表评论,更有的老师凌晨五点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让我佩服。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所以被指导教师和专家共同推荐,我也不甘落后,积极发言,在每一次发言时,都在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这过程中又进行了一次反思。
我从中不断的寻找着自己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发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所以我也有一次发言被指导教师推荐。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网络远程研修让我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相信通过这一次研修活动,我会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融合,内化于平时的教学与科研。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