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__年)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__年》、《那曲地区中小学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和《那曲地区教体局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办法》等文件精神,大力实施“教育新高地”战略,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向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县委、县确定的“教育新高地”,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队伍素质为关键,以调整学校布局为抓手,以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按照“优先发展、创先发展、领先发展”的基本取向,以“标准化、均衡化、现代化”为发展路径,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__年巩固基础,制定完善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实施办法。
20__年实现教育均衡,缩小城乡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的差距;
20__年全面完成中小学教育教学领跑那曲兄弟县的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把比如建设成为藏北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教学质量领跑藏北的教育强县。
(二)分项目标
1.学前教育
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普及乡镇学前教育。
20__年完成所有乡镇有幼儿园的发展目标。
20__年完成20个村级学前幼儿园的改扩建和新建工作。20__年完成在20__年的基础上完成40个村级学前幼儿园的改扩建和新建工作。
2.义务教育
高标准、高规格完成全区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的目标20__年各中小学达到自治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20__年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达到5平方米,所有学校实现塑胶操场,图书藏量内容更加丰富,其中藏文图书达到图书总量的5%。生均设备仪器值达到2000元,中级职称教师的比重每个学校超过10%。更加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平衡。
(三)具体目标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四)管理目标
完善校长和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整体专业素养;建立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的目标评价机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估、校长考核任用、教师量化考核制度,配齐学校领导班子。
(五)质量目标
建立健全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检测考评评价机制,力争初中质量监测平均成绩每年提高35分,三年提高100分;小学质量监测语文、藏文、数学、英语、综合等全可一次性合格率达到50%以上;整班移交平均成绩每年提高5分,三年提高15分,下大力气提高英语、数学、综合(品德与科学、品德与社会)等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主要任务
(一)完成教育均衡的目标任务;
(二)实施好比如县关于教师业务素质能力提升的办法,使每一个教师达到教学业务能力合格的标准;
(三)完成每年教学成绩提升的具体任务;
(四)实施好每学期学困生转化任务工作;
(五)组织实施每学期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
(六)组织实施好每学期的教学大赛活动。
四、主要措施
(一)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失学。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教育;加强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平正义、忠恕任事、刚毅果敢的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
坚持能力为重。各学校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各学校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好学前双语教育普及和队伍的建设工作
1.增加学位,满足需求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到20__年全县公益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不断扩大我县幼儿园规模,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
2.内涵发展,保教有质
通过组织开展聚焦课堂、人人献课、学科比武等活动,促进保教质量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教育科研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形成“研”“学”“用”常态化发展模式,促进学前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三)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工作,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高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切实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推进城乡优质资源互动共享,实施“办学条件优化升级工程”“教师队伍提升工程”;完善“控辍保学”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培育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以“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抓手,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开展课标学习、教材解读、课程建设、小班教学、教学比武等活动,切实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学业水平监测结果走在地区各县前列。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科学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机制,强化“作业设计研究”和“有效辅导研究”,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完善教育教学督查制度。进一步强化校长课程领导力,要求校级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校长不少于30节/学年,分管教学副校长不少于40节/学年、其他副校长不少于20节/学年;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实施教研员、电教员进校蹲点制,完善教学常规督查制度,切实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执行力,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行问责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优化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课程开设、作息时间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督查监控,确保每一所学校开齐、开足、开好每一门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深入开展“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培育一批、评估一批、命名一批、宣传一批等形式,确保义务段“新优质学校”全覆盖。
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体系。加强对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评价机制,定期向家长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大力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丰富“大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教师队伍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完善教师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机制,对全县400余名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到2017
年,幼儿园、小学专任教师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达100%,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初中专任教师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达5%;大力实施《比如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扎实推进名师工程,大力培养、选拔、宣传区、地、县名优骨干教师,广泛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教坛新秀”“学科大比武”“挑战名师”等赛课活动,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搭建多元平台,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力争到20__年培养3名县级名校长,60名县级骨干教师。
(二)建立教育教学问责机制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教育教学问责机制。由县教育部门和县监察部门负责制定县属学校校(园)长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办法,各学校、幼儿园负责制定本校(园)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问责办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有问必查,有责必究。
(三)健全教育教学督导机制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考核机制和督导监测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督导检查,加大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目标考核内容中所占的比重,组织跟踪考核,实施奖惩挂钩,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细化方案,认真实施
各学校要抓紧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尽快组织实施;县教育局要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建立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和科室包校制度,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指导,开展听课活动,督促工作落实。教研室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课堂,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乡长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法,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力度,努力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四)鼓励创新,广泛宣传
要充分尊重广大教师、社会有识之士的首创精神,鼓励各学校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本行动计划;要广泛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宣传贯彻县委、县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及“教育新高地”的信心和决心,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本行动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