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复习总结
2024-06-26 15:23:16 责编:小OO
文档


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复习总结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裴琰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1.长期性和复杂性:(劳动对象复杂:劳动任务复杂;劳动工具日益复杂;劳动过程高度复杂;劳动结果丰富多样)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1.对精神文明建设骑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2.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有简介巨大作用3.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引导作用四.教师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守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教师职业作风。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示范性5.道德影响深远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作用

调节作用(1.与教育事业关系促进爱岗敬业2.与学生关系,促进尊师爱生3.调节与教师关系,形成教育凝聚力。4.调节与其他学校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作用(1.对学生品德形成有道德示范作用2.对学生智力的发展,2.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3.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推动作用4.对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3.导向作用(1.激励作用2、控制作用3、调整作用4、矫正作用.)

促进作用(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素的提高3、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定义:一定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者阶级对教师职业的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根本性要求,是整个教室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2.确定依据:

第二节: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

1)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2)

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职责,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意义:A严谨治学培养良好学习风气所必需的B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C是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基本要求:A好学不倦精通业务B把握规律,科学实施C严于律己,精益求精D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第三节: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1)热爱学生(A关心学生成长B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C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2)

尊重学生意义(A只有尊重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本要求:A尊重学生自尊心B尊重学生个性C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3)

了解学生意义(A了解学生是培养爱师之情的需要B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基本要求(a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朋友b客服影响,了解学生)4)

公正对待学生(a公平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人,不偏袒不委屈b公正是非分明的对待学生各种行为)

严格要求学生意义:A严格要求是爱学生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B是充分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基本要求:A循循善诱,诲人不倦B严而有度,严而有方C合理要求,持之以恒6)

教学相长A教师不断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B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提出错误并用于公开承认错误C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和见解D教师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

宽广胸怀

第四节: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

尊重同事意义:A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总的具体体现B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具体要求:A尊重同一学科同事B尊重不同学科教师C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的状态的同事D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E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F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尊重2)

团结协作意义A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B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C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D是形成良好校风的保障

基本要求:A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B严于律己,以

诚待人3)公平竞争必要性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B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C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要求:A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B妥善处理好竞争和协作的关系C教师要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4)维护集体荣誉

第五节: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意义A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B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C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D是保障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基本要求A学习马列主义,毛思想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C自觉遵守法律,做奉公守法模范2)爱岗敬业意义A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B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C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上有所作为

基本要求A热爱教育,乐于从教B教书育人,尽职尽责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D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E勤奋钻研,科学施教F淡漠名利,育人为乐3)

廉洁从教意义A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条件B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C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D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源泉E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因素F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措施基本要求:A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B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C发扬奉献精神,淡薄功名利禄D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教意识。

4)为人师表意义A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B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还与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一是教师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二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要求A语言规范健康(a语言纯洁文明健康b准确鲜明简练c热情诚恳赋予激励性d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B教态高雅自如(a站台端庄而有活力b手势简洁适度准确有力c表情丰富自然亲切)C仪表朴实大方(a仪表具有职业感b仪表具有美感c仪表符合自己的性格特点d仪表要有时代感)D身教重于言教(a言行一致表里如一b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c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展开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过程

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发展教育建设教师队伍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任务和内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高尚品质的重要环节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A职业针对性B自教互教性C同时多端性D渐进重复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1)传授知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的原则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5)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的原则6)榜样引导与正确相结合的原则7)

理论灌输与多种劳动相结合原则

8)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原则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说理疏导法2)榜样教育法3)实践锻炼法4)对比教育法5)

情感陶冶法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含义:教师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锤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2、意义:A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B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C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D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E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A坚持知行统一原则B动机和效果统一原则C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D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原则E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原则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A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B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C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方法:1致知2内省3慎独4学习5践履第五节j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意义:A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B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C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D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过程:A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B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C鉴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D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治性)E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A社会道德教育B个体道德修养C道德评价

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道德他律机制的核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和功能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按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教育传统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行为

2、特征A思想深刻性B空间广泛性C时间的持久性3、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起道德评判作用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A评定功能B分析反馈功能c预测功能d导向功能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1.

标准:A善恶标准(历史性和阶级性相对性和绝对性)

B职责标准C素质标准2.

依据A在评价道德行为的善恶依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观点

B坚持用目的和手段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

C坚持用理想和现实统一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内在方式+外在方式)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方式A学生评价B他人评价C社会评价D社会习俗2、内在形式:自我评价3.师职业道德外部的具体方法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部方法A参照法B量表自评法C横向比较法D期望值比较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