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弟子规观后感之总结
2024-06-26 15:23:16 责编:小OO
文档


弟子规观后感之总结

弟子规看后感之总结

看了弟子规,让一个不经常读书,一个不想读书,一个见书就头痛,一个好像跟书结了怨的人,一个不喜欢学习只知道傻玩,只知道想着自己不替家人着想的人,一个不听家人劝的人,一个什么人都不服的人,现在竟然不是被人拿下,而是一本普通而里面有非常经典而又有深寒的意义的书所拿下,看了那本书而读书,看了那本书从此决定学习,这本书名叫弟子规,而这个人叫司无一!下面说下我的感受。

首先这本书让我知道八德即五大伦,

五大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无论大道也。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也。下面我说下我以前认为的德。

孝,(以前认为)就是把父母侍候好了就行了,当然,我也从未侍候过父母。(现在认为)现在则知道不只是把父母侍候好了就行了,而是对待哪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一样把他们当作亲生父亲来待,当哪些老人需要帮助时候我们要尽心尽力,尽我所能去做。小时候我记得学过一篇课文,叫“将心比心”现在我心中又有了大孝跟小,大孝孝之祖国孝之他人,小于父母!我讲的这些后面也有说的。

悌,(以前认为)把弟弟妹妹罩住就行了,不让别人欺负他们,谁欺负你们跟我说,我打他们,呵,(现在认为)要去呵护友爱弟弟妹妹,当哥哥的要让着弟弟妹妹,当他们受到欺负时要去跟他们说,安慰他们,再者找哪些欺负弟弟妹妹的家长说说,不要一时冲动铸成打错,打了人家,你以为出气了替弟弟妹妹,可是有给父母带来了困难,还有人家万一也有比你大的哥哥,再打你一顿,你再找些人群打他哥这样就不好了,《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说要教育他们一些好的习惯,当哥哥的跟弟弟妹妹做个好的榜样,这才是当哥哥该做的事情。

忠,(以前认为)当一个他的下属而已,我在这里一天拿你一天工资,混一天算一天。当然如果是国家领导人,就是贪了,先自己有了钱过上好日子再说。(现在认为)忠是负责其职,心存偏邪而不忠,当你是一个领导人,你贪污了国家泼下来的钱,你家庭好过了,可是为此哪些老百姓怎么过他们的苦你体会不到还是不知道作为一个领导人,要热爱人民,呵护百姓,替百姓着想!

信,(以前认为)比如说,借人家东西,或者说为了一时想得到的某些东西,答应人家的某些事情,只不过是表面说说而已,并不去做。(现在认为)作为一个人,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必须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说道做到,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言既出,事必行。

礼,(以前认为)跟朋友来往说句肮脏的话,特妈的等一些类似不文明的话,跟着时髦的话那些就是礼(现在认为)处处尊重他人,待人接物等要有礼,“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对长辈要有礼,弟子规里面讲,对尊长不可以直接呼名,在尊长前要谦虚有礼,不要表现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路上遇见长辈应快速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恭敬的站在一旁等待长辈离去,等等。

义,(以前认为)朋友义气,谁被谁给揍了,走我们去打他们,打人也不看看谁的兄弟,等一类的。(现在认为)义是求尽义务,不讲权利。言行、思虑、合情、合理、合法之谓义。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凡见他人所需,无条件尽心竭力提供协助,亦是克尽为人之义务。

廉,(以前认为)不贪污,不受贿赂,之前我上小学时候我们学过。还写作文了我记得(现在认为)廉是廉洁自律,绝不贪污受贿。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洁有守之人,生活再苦,也不愿意问人要一分钱。如此为官,无欲则刚。

耻,(以前认为)让别人欺负自己是耻辱,让哪些所谓的混混看不起,所以就混,(亲身经历过)混的好了,学习也丢了,别人也不欺负自己了,换自己欺负别人了。(现在认为)耻为耻辱,知耻辱,知错误,则能发奋精进。孔曰:“知耻近乎勇。”常怀惭愧,知错能改,自能勇猛精进克服一切烦恼习气,成就大业。

以上八德,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如能将“八德”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定能学业有成、工作顺利。

接下来我讲下弟子规我的感受,首先弟子规分为八部分,我分别讲下

第一,总叙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先师孔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导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还有一个人的德行非常重要,而《弟子规》则是最好的教育,学习课本,这个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家教是最重要的扎根教育,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根本的作用。三字经里面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句话我深有体会,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而习性就不一样了。因为受的教育不同、受的熏染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在社会上受到不良风气的熏染,他就变成坏人了。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学习也非常好,字体也写的很好,二年级时候,我班有一个同学写作业非常快,我老是最后,所以我拿老是我们班第一名写出来的作业一看,乱七八糟的,然后我也就学起他了,乱画,接着到三年级别人下课玩,我不玩,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作业,但是我被别人欺负,被别人说我,而且说我还不行,骂家长,我实在忍不住了,我就跟他们打起来,回家不做功课,反而做俯卧撑,锻炼自己,到学校不学习,看那个不顺眼就打他,最后有了我的队伍,与外班打群架,呵,不说了,现在想起来蛮后悔的,这就是所谓的熏染,所谓的环境,一个人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那再恶劣的环境下,他也会想办法学习,他就变成好人了。所以,我们要坚信品学兼优的孩子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哪些混混,长久不了,他们现在跟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在工地上打工,而你也要这样做吗不要只想坏处不想好处,别人都在读书,搞学校,别人干什么的他们傻国家领导人都傻不知道混就知道学习所以说,哪些人都是社会的人渣,不必接近他们。更不要为了他说的话,放在心上,不要把自己的心当成别人的垃圾桶,这样也是对不起自己,!他那些都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我们所学的就是大智慧,圣之人!

第二,入则孝

入则孝这篇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字。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人人都知道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可是还有跟父母要钱,买些不必要买的东西,特别是15~20之间,(本人深有体会)爱美、爱面子、爱打扮自己,父母知道自己儿子女儿长大了,要面子,辛勤劳动整的血汗钱给你花。所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样成了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行为,连自己都不察觉,则自己还认为父母疼我乃天经地义的事情,呵,因为习惯了嘛。但这种习惯是很不好的,我要改,衣服能穿就穿,不必买。毛他小时候多么贫穷,穿补丁衣服,但是人家现在是领袖,这告诉我们不管你穿什么衣服,不要总在乎面子、在乎别人对你暂时的看法,将来你有才了,有出气了,别人会另眼相看,我们要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而他们不那样看待你,这就是跟什么人在一起,什么样的人看待你,而不是说一个人那样看不起你,你就以为全世界人看不起你。我们要向圣学习,读圣书,这才是我们做为孩子应该做的,怎么去孝顺父母,疼爱家人,在没事时候,替家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哪怕是一点点,父母都会说,儿子长大了,他真正的长大了,懂事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则你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是很好的!还有关于家庭教育的,父母在家说我们这错了,那错了,教育我们,我们应该虚心、认真的听父母劝告,没有那个父母想害自己的孩子的,有的人还跟父母大喊大叫,这样很失礼节,也是很不尊重父母的行为,父母呼我们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情要什么去做马上行动,顶撞父母则不孝。我们做儿女的应该时时关心父母、处处留意。二十四孝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冷时为父母暖被窝,这实在是值得我们这些无知的人学习啊!早晨起来向父母问号,下午回家之后把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报个平安。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那种纯孝之心、知恩报恩,而当一个人爱护父母养成了习惯后,他待人、处事、接物都有了那种温、良、恭、俭、让的态度,这种人自然也就能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出则弟

这一篇说的是家中的兄弟相处之道以及与长辈在一起的礼仪规矩,教我们这些年轻人懂得尊敬长辈、又用怎样的方式去尊重长辈,现在的家长,大部分注重的不是孩子的德性教育,而是要的数字,你这个月考试,考了多少分,分数不重要,考试,也叫做测试,我现在就觉得,考试不好就不一定在社会上不能运用,因为考试有老师监考,怕考试砸了,出至于紧张,等等因数。现在我们应该学习好的德性,好的习惯,这篇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讲话要谨慎,不要说过激、太过伤人的话语,给对方一分尊重,不要逼人太甚,这样自然就不会刺痛对方而产生怨恨,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忍让,就能化干戈怒气于无形之中。其实,在忍当中不但能扩宽自己的心量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很多已经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吃好的,用好的,最后把他们给宠坏了,我们长大了,应该给父母端碗饭,应该体谅父母,不能什么事情都让父母帮着做,不能什么事情都依着你自己,凡是都要试着来,试着做,不能有依赖的心里,这样才不会有自私自利的心性,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收玉米或者麦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去帮助父母干活,因为,父母不是为他们自己干活的是给我们干活的啊,如果是为他们自己,那他们会那么卖命的干活吗这都是为我们干的,当我们伸手要钱的时候,钱从那里来这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呐。花时要慎重,不要去网吧,等不良的地方,对我们不利的地方。当在路上,或者朋友家,或者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他们一把,同为中华儿女,同为中国人,我们不要起委屈心里。《将心比心》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中华子女,一个小则家庭未来的顶梁柱,一个大则国家未来的顶梁柱,都应该去做的!

第四,谨

所谓“谨”,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做人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第二是生活的能力,第三是做事的能力。确实,我看了这篇,确实我们缺乏,太缺乏了,可能有的是家庭的贵公子、贵公主。一些事情就根本不用你们做,这也许也是父母不让做,怕有失脸面,身为某个董事长的女儿跟儿子去打工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活都不会做,呵呵,这种表面为他们好,可这的确把他们给害了,“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能有所担当。所谓“习劳知感恩,”我们作为子女的,太多的事情还不知道,还不能去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才能相信,什么不能相信,我们需要学习,而只有我们通过亲身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人生的艰苦,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也让就养成了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力,长大以后才能经受住人生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逆境中奋起,才能挑起重担、成大器。我们不要的模糊前进,有不懂的,马上要向哪些比你懂得人询问,不要冲动。如果你决定要成功,不要失败的人生,那必须立志,王XX说过,“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要定力人生的志向。

第五,信

【解】“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也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孔XX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当人人对你说的话、办的事都产生怀疑时,你就无法在社会、人群当中立足。因为社会是一个团体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很难发展。所以,信用跟一个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特别是在生意场上,做生意最关键的就是信用,真正把诚信做到了,大家跟你合作会很欢喜,都会愿意帮助你,你的事业必定成功。所以,诚信的人可以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信”引申来讲还包括信念的意思,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信念,就是我们讲的志向。如果人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志向,人生也就没有了方向、目标,哪怕是吃得饱、穿的暖,奢华享受,那叫作混日子,说句不好听的话,一天到晚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孟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那样的生活,是禽兽,不是人生,人与禽兽的区别是在道德上。所以人要立志,立志做什么呢立志做圣。圣人的生活一定幸福、圣人的事业一定成功。学习《弟子规》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信念,要学做圣,那么幸福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

第六,泛爱众

【解】“泛爱众”就是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而凡是对待社会大众人好的,善待大众的人,那么他一定有修养过,而且也他感觉到幸福,快乐,很美好,什么时候当那个好心人遇到困难了,那这不用说,人民都愿意帮助他,这就是你在这社会上做一件好事,那么XX众会再回报给你,生活是以爱信为纽带,没有爱心,人类生活就太痛苦不堪了。这个爱心从哪里来的这个爱心就是孝心。孝道,正是培养爱心的第一步,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决不会真心爱他人,所以只有当孩子懂得了对父母尽孝道,他才能把这份爱心继续向外延

伸出来爱一切人。这样由近及远,使他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XX,进而推衍到爱护别人的父母和孩子,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包含动物、植物、矿物。因此,孝道决不是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恰恰相反,是要最终养成孩子XX公无私的品德。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目的在生活,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都是在为自己能够考个好XX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多、有小车洋房等等,追求的都是个人相关的利益,只顾自己而遗忘了整个天下家国和芸芸众生。这样的心胸是不会有真正快乐的,因为他的快乐是建构在成败得失之上的,有得失就会生忧喜,而真正的快乐是不以成败荣辱。称饥毁誉为原则的,那种乐是超乎于喜怒哀乐之上的乐。所谓“独乐不如众乐乐”,所以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就需要培养一点天下的精神,不是小我,而应该有一个大我,要能够使自己的心与天地万物同体。如果每一个人在为了自己的时候都能够兼顾到他人、兼顾到国家天下,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处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第七,亲仁

【解】“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哪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是讲择师。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只有这样,我们一生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乃至敬德修业成就圣的人品。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每天身旁都是狐群狗党,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雪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所以“亲仁”非常重要。中国古人说:“天地君亲师。”这是因为人伦达到,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古师的作用等于天地。友以辅仁,亲近良师益友,才能学有所成。人应当有博爱之心,爱一切人,但首先是亲近有仁德之人。

第八,余力学文

【解】《弟子规》一共讲了七个方面内容,前六个方面讲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都是让我们努力去落实而提升自己修养品德的,是讲力行这方面,而学文就是要学习圣经典,通过学习能帮助我们力行,这样力行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学问很重要,文不可不学。文化文化,就是要用文来化我们,学文的目的就是化自己,变化自己的气质,把文化到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化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所以学文和力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力行帮助我们学文,学文指导我们更好地去力行。我们学到了圣教育,帮助指导我们去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在力行;真正力行了,对于圣的教诲,就会有新的悟处,就会有更深入的体验。力行是行门,学问是解门,解行要并重。

最后,司XX将继续努力把弟子规给做好,把它真正的做好,让弟子规真正的融入到我的身体里面。司XX也带给社会一份爱,司XX与圣的智慧一天天相处着,互相读着属于自己内心所需的东西.

而圣之书也许在找属于懂得它的主人吧、

而让司XX知道这一切的是我叔叔司富天,司XX会努力的,不让家人失望,不让您失望,

感恩(叔叔)、司富天!!

司XX祝福大家都身体健康,事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