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熟料产生白心的原因探索和总结
2024-06-26 15:23:14 责编:小OO
文档


熟料产生白心的原因探索和总结

公司一期2500T/D熟料生产线于20__年投产以来,产质量年年创新高,但生产的熟料一直存有“夹心料”,颜色呈白色,较为松散,所占体积一般在5-8%之间,最高可达到12%。对此现象客户多次进行质量反馈。我公司高度重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生产,针对生产的熟料夹有“白心料”事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经询问调查,“白心料”各水泥厂都会或多或少遇见类似问题,且意见不统一,根治不理想等,现将我公司熟料产生“白心料”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予以简述,供同行参考。1、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在组成熟料的四个主要氧化物氧化钙、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中,除氧化铁会产生颜色外,其余三个氧化物均为白色。在氧化气氛下,氧化铁为黑色,但在还原气氛下,根据还原气氛的强弱所表现出来的颜色有所不同。比如:黄色、绿色,如果还原气氛很强,甚至可以把三价铁还原成金属铁,此时表现为白色。因此,氧化铁在不同程度的还原气氛下,可以表现出黄色、绿色或白色等不同的颜色。即“白心料”与还原气氛有直接影响。

2、白心料的表观性状

熟料煅烧中存在大量的直径100-300mm的球形大块料,最大甚至达1000mm左右。大块球料外壳为坚硬的烧成物,而内核则为两类色泽不一的结构物:内核为致密型结构的黄色包裹体,即“黄心料”;大多数为内核不坚硬而且易碎松散物料,颜色呈灰白土色的“白心料”。3、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歧意见

业内人士对白心料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且结论不一,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歧意见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难发现,“白心料”一般是大块熟料内部易产生,质地疏散,且干法线用的是白生料配料烧制,一般情况下,理所当然判定为“夹生料”。我公司分析结论:经取样化验(见表1),可以很容易看出,“白心料”是经过高温煅烧,且经过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的熟料,具有熟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比窑内窜出的生料相比,游离钙和烧失量均低于“夹生料”,色泽和粒径均不相同。因此,不是我们认为的“夹生料”现象。

表1正常熟料和“白心料”样品化学成分比对表

样品LOSSSiO2Al2O3Fe2O3CaOMgO∑KHSNIMf-CaO

熟料0.522.124.833.6765.192.0398.340.8822.651.331.37

白心料0.6522.214.603.83.672.3599.050.62.631.204.41

注:1、以上数据是生产低碱熟料时制样分析,R2O=0.5095%,表观分解率=90%。

2、上述两个样品是同时取样,筛选后分析化验结果。

从上表数据可看出,两组样品化学成分基本相近,虽“白心料”中游离钙达4.41%,但也说明物料在窑内已充分固相反应,物料在液相反应中仍然C2S吸收CaO,变成C3S不充分,我认为“白心料”是经过煅烧但没有完全烧熟之故,但又不是“夹生料”,从烧失量指标即可断定。

没有正常熟料强度高,强度贡献值仅是正常熟料的74.39%,游离钙较高,虽对整体熟料强度会有所下降,但“白心料”也并不是熟料的无效成份(见表2)。

表2正常熟料与白心料的部分物理性能指标对比表

内容比表面积3天抗压强度MPa28天抗压强度MPaXX性

同期熟料350

白心料355

正常熟料34223.122.62848.842.457合格疏松合格

注:1、同期熟料指正常取样,此样本中含有少量白心料。

2、白心料指专门挑选出白心料,进行制样。

3、正常熟料指生产正常区间,无白心料时期熟料的综合样。

分歧意见二: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如果通风不良,就会产生还原气氛,此时在烧成带熟料中的氧化铁就会表现出黄色、绿色或白色,熟料也就变成相应的颜色。但是熟料进入篦冷机后,由于空气中含氧量提高,往往变成氧化气氛,此时熟料中的低价氧化铁就慢慢被氧化成三价铁,又重新变成了黑色,但是由于此时熟料已经结粒,氧气扩散到熟料内部比较困难,而且熟料温度下降得很快,这样就形成了熟料颗粒外表黑色,内部白色。

我公司分析结论:我公司试验结果表明,并非主要成因,因为大块熟料颗粒拿到室外,用风稿打散,分别进行水冷和风冷,熟料仍是白心或黄心料。个人认为:未燃烬的煤粉落入熟料中继续燃烧,在进入烧成带时逐渐包裹,体积变大,由于在熟料煅烧中是高温缺氧状态,煤很容产生大量的CO,造成熟料中的三氧化二铁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白心料。

分歧意见三:正常生产中,部分公司生产出的熟料或多或少的出现白心料,产质量也较理想,不可能我公司窑一直处于还原气氛下煅烧。

我公司分析结论:一般工艺管理不严格的企业,未确定窑的理想熟料台时产量(文献1),为争取产量最大化,过度发挥窑的产能,窑热工制度抗风险能力变差,当质量有所恶化时,采取增加头煤,加以改善,但长时间没有减下来,或采取降窑速,从而改变窑氧含量和填充率,为还原气氛产生创造了条件,从而进一步影响及窑皮的平整度,长厚窑皮和结圈等工艺事故,形成白心料就不能避免了。

4、解决措施和效果

1)、加强工艺管理工作。严格操作规程,三班统一操作,均衡稳定的生产,每月进行一次热工参数和配料方案优化。根据生产原始台帐,找出优质高产低消耗的区间,生产参数和配料方案及其原燃材料成分进行分析和总结,便于进一步反馈和指导生产开展。

2)、进一步核实喷煤管技术参术性能。喷煤管购进后,首先应对每个风道的横截面积进行计算,同一次风机实际作功,产生的风量进行计算出各出道的风速,是否能达到设计制造厂家的或理论的技术参术性能,风速过大的应予以放风处理,保证煤管火焰的涡流和高推力,为建立良好热工制度创造前提条件。

3)、明确喷煤管的定位。提高燃烧器角度和增加内风,喷煤管一般情况下调节水平位置低3度,让煤灰在落入熟料时燃尽,但操作不好时,往往容易烧耐火砖,造成局部高温点。

4)、加强煤质与配料在生产中的适宜性分析。在实际生产中,企业为降低成本或大宗原燃材料品位较低等实际情况,劣质煤或劣质原燃材料进入生产线,采取均化处理后,仍须加强煤质与配料在生产过程中适宜性分析总结,及时调整配料方案,保证熟料的产质量。经我公司实际生产小结,煤发热量越低,铝氧率必须控制在低水平运行。

5)、加强原燃材料成分的控制。我公司曾经因铜矿渣铁含量下降,造成大量熟料产生白心料。经分析定性为:铜矿渣含有氟化钙,具有矿化剂的性能,因品位低,配比时掺入量相应提高,造成易结大块和厚窑皮,产生“白心料”。在一次铜矿渣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更换成低品位的铁矿石,其它控制指标未变,煅烧出的熟料呈墨绿色,解决了白心料现象。进一步推定了,工业废渣含有或多或少的矿化物,可降低熟料低固融点温度,是造成白心料的一大主要因素。

我公司经在上述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取得了较好的防范和处理效果。据数据统计分析,游离钙合格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从73%提高到87%,增强了XX性。熟料3天和28天抗压强度分别由24MPa和48MPa提高到28MPa和57MPa,大幅增加了水泥中混合材的掺加量,给公司带来了效益。

5、结论

1、还原气氛是造成熟料夹有白心料的真实原因。一般在热工制度不稳定(如:头煤过多,长厚窑皮,结圈结蛋,窑速频繁调整,频繁踏料,窑炉风不匹配等)状态下,熟料粒径大,不均齐,极易产生白心料,严重影响熟料质量和二次风温,操作困难,合格率低,煤耗较高,必须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分析调整。

2、白心料对熟料XX性和强度的影响随白心料的增加而恶化,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此现象。在良好的热工制度下,即使产生少量的白心料,对熟料强度和XX性不会造成过大影响,仅是色泽问题,不必过于担心。但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原因,做到白心料不在增加。

3、必须积极、高度关度原燃材料的指标变化情况,“生在料上,死在窑上”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知的唯一手段。因此,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工具,反求原燃材料的控制指标是指导和处理生产实际问题有效有手段,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4、超产因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定出窑台时产量高限,即窑理想熟料产量(文献1),不能随意性的一次次创出台产新高,均衡稳定才是生产之根本,也是杜绝“白心料”的有效途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