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基层司法行政总结
2024-06-26 15:22:49 责编:小OO
文档


基层司法行政总结

市司法局:

20__年,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区委、区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着区委、区的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努力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开创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和谐海勃湾”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今年的基层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司法所基础设施投入

我区始终把司法所建设摆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位置,将司法所公用经费按照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今年还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意见》,为基层司法所开展工作提供了物质、经费等多方面的保障。目前,每个司法所的面积都超过100平米,设有办公室、调解厅、档案室,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照相机、传真机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今年,我区还为7个司法所配备了捷达警务用车,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二、建立专业司法行政化队伍

(一)保障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我区通过公开招考为每个司法1

所配备了2名司法行政人员,并与各镇(事处)沟通配备了1名兼职工作人员。目前,我区7个司法所有均已到3人所标准。今年,又通过竞争形式,选拔出7名司法所所长,任命副科级干部,极大的调动了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不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我区建立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培训机制,每年每名工作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时间均多于7天,内容涉及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业务工作等。同时,培训鼓励司法所工作人员深造学习,将所学知识用到实处,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目前,我区司法所工作人员都具有法律相关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制订人民调解长效机制。海勃湾区依据《乌海、的通知》,制订了《关于建立海勃湾区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人民调解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职权责任,完善了以区委为主张的组织机构,健全了多部门协调工作的运行机制。(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是坚持排查与调处相结合。20__年,全区排查矛盾纠纷177起,成功调处171起,成功率为96.7%。二是注重常规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坚持每月开展2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重大节日、重点事件开展专项排查调处活动相结合,为确保六十年大庆“零进京零上访”,我区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工作,根据区委的安排,分片包干,司法局和各所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通过切实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使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我区社会、政治、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三)做好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区已建人民调解组织62个,人民调解员297人,从镇(事处)到村(社区),从企(事)业到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四)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今年,区司法局与区人民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工作的衔接,共同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解决矛盾纠纷机制实施方案》,建立起一系列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了人民、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为人民群总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同时为我区人民调解的宣传活动提供了窗口和载体。截至目前,共同调处案件4起,其中3起撤诉,矛盾双方签写了调解协议。

(五)提高调解队伍素质。一是按照“按级培训”的原则,形成从区司法局到各司法所再到各调委会逐级开展培训的模3

式,并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旁听审判、担任人民陪审员等多种形式,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每名调解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均不少于3天,内容涉及人民调解的工作方式、社区矫正的工作步骤、相关文书的填写规范等多方面。二是依托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架起了、司法行政联系和指导人民调解的桥梁和纽带,明确规定了的专职指导员每年要为指定的司法所调委会开展调解业务指导和培训不少于两次,并对基层调解工作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对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有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一)落实社区矫正工作意见。海勃湾区自收到《乌海、的通知》后,区委、、委领导高度重视,召集有关单位开会讨论,拟定了《海勃湾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确定了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责任,建立了保障考评机制。(二)增强排查归档力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开展了辖区社区矫正对象排查归档工作,排查出矫正对象62人。依据摸底情况,逐个核实,对现有58名社区矫正对象均已实现管控,其中14人已建档立卡,其余正在进行资料收集,对长期居住地在本辖区外的4人正在进行移交转接。

(三)加强矫正对象管控措施。我区对矫正对象采用“三4

定三不定”的矫正方法,即定工作人员,定矫正方案,定考核时间,不定期联系,不定期走访,不定期座谈,及时了解其本人思想,查看表现情况,使矫正对象不失控、不脱管、不重新违法犯罪。

(四)拓宽帮教安置渠道举。积极组织辖区服刑人员参加就业培训、参与社区活动、开展公益劳动,使其尽快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确有困难的矫正对象,主动与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联系为其安排就业、办理低保。

五、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一)健全安置帮教组织机构。及时调整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和安置帮教工作站人员,制定和完善帮教工作制度。

(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档案管理。我区现有刑释解教人员39人,均做到一人一档,台帐清晰,资料齐全。

(三)积极采取帮教措施。各司法所根据狱所提供的信息,及时与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人取得联系,了解帮教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三帮一”的帮教措施,开展谈心活动,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排忧解难,经常和劳动、社会等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就业,办理低保,目前,我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100%,安置率在80%以上,无重新犯罪。

海勃湾区司法局

二○○九年_月_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