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耕作学实习报告min
2024-06-26 15:22:54 责编:小OO
文档


耕作学实习报告min

青岛农业大学

《耕作学》实习论文

论文题目:耕作学莱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农学09级3班姓名学号:滕3

20__年10月25日

耕作学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在莱的田间实习认识间种套种混种复种、轮作与连作的基本操作,了解合理水肥管理下的养地制度。加深对耕作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能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定和养地制度,将理论联系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学为所用,学用结合。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使之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规划的技能,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地点:莱校区实验田基地莱校区附近农户田地

三实习时间:20__年10月23日

四实习内容

自然条件

莱市地处位于胶东XX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XX季风区。度为.3%,属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作物种植概况

莱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

(4)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5)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间作等,少部分实验土地为连作种植方式,用来作对照试验。

农户作物产值及经济效益

3亩大棚蔬菜:番茄,苔菜,豆角等全年轮作种植,以豆角为例,全年大约施用12袋氮肥,两袋复合肥,8方农家肥(鸡粪为主)。大棚种植,生长时间长,产量较高,且延长上市时间,故价格较高,效益良好,豆角单季收入为11000元左右。

1亩露天蔬菜:黄秋葵,大白菜轮作,套种花菜,施用2袋氮肥,半袋复合肥,3方农家肥(鸡粪),一般当季上市,价格较低,效益较差。

实验基地主要作物及耕地养地制度

本区玉米种植方式多种多样,间套复种并存。其中小麦、玉米两茬套种占60%以上。

1.小麦玉米两茬复种

两茬复种的优点是适合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保全苗,田间植株分布均匀,群体结构合理。缺点是易受旱涝低温灾害,稳产性较差,目前缺乏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所以种植面积受到。

2.小麦玉米两茬套种

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土地空间,能够复种中晚熟玉米品种,使产量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不影响下一季冬小麦正常播种,因而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占很大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种套种形式。

(1)平播套种。其特点是小麦密播,不专门预留套种行,或只留30厘米的窄行。通常麦收前7-10天套种玉米。

(2)窄带套种。麦田做成1.5米宽的畦状,内种6-8行小麦,占地约1米,预留0.5米的畦埂,麦收前一个月套种2行晚熟玉米。麦收以后,玉米成为宽窄行分布。

(3)中带套种。两米宽的畦内机播8-9行小麦,预留约70厘米套种两行玉米。一般麦收前30-40天套种晚熟玉米。

3.玉米豆类间作以玉米和大豆间作为主,也有与小豆、绿豆间作混种者。原则上是玉米不减产,适当增收豆类。通常采用6:2或4:2间作,实现粮豆双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和调剂生活。

一熟平作主要在长城沿线以北的春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春麦区的春小麦一般种在冬闲地上,春季播种,夏季或初秋收获,实行春小麦连作或与大豆,高粱、豌豆、大麦等轮作,形成一年一熟的种植方式。

两熟平作主要分布在黄原与西南XX,其中黄推冬麦区是中国的主要产麦区。全区年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热量资源可满足小麦、玉米或小麦、水稻两熟需要。

两熟套种间作混种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延长作物生长季节,以提高全年总产量,中国各地采取了小麦与其他作物多种形式的套种和间、混作。

小麦与玉米套种为北方冬麦区较广泛的种植方式。冬小麦采用宽窄行或小畦种植.麦收前将玉米套种到麦田顶留宽行或畦埂上,使两茬作物的主要生育期错开,实现一年两熟。两熟套种可以解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季节不足的矛盾;

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改早熟品种为中、晚熟品种以提高产量。

小麦与豆类作物间作、混种长江流域有在小麦厢沟两侧间作蚕豆或豌豆的,麦豆收获后复种水稻。黄原部分地区有将冬小麦和秋播豌豆混种,两种作物共生互养,麦豆同时收获,然后再复种玉米等夏播作物。此外,在中国南方雨水较充足的早坡地,有三熟平作或套种的。

生产条件分析

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作物面积占50%以上。平均产量每公顷5.3吨,大面积高产田达到7.5-9吨,小面积高产记录15吨。对多数地区来说,增产潜力很大。本地区发展小麦玉米生产的策略是稳定面积,提高产量。

提高产量的措施

1目前推广使用的品种产量潜力和抗病性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品质较差,抗病性也不如人意。今后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耐密植和生育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2增加化肥投入,侧重发展平衡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才能采用较晚熟的品种,充分利用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的光热资源,进一步提高产量。

3推广麦田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尽量把作物的有效灌浆期安排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小麦籽粒饱满度和商品玉米的品质。一般套种玉米比直播复种玉米增产14%左右。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试验推广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技术,以提高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实习感想

通过虽然仅仅一天的《耕作学》实习,在实习过程种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和附近居民还有老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专业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我对《耕作学》这门课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充分的运用在了实践上。我明白学习这门课程不是没用,而是由很大用处,一个地区,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球都需要我们这些人才去规划,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使我们人类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物质,保证粮食安全,提高经济效益。我也学到了团队的精神,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东西的调查。我们通力合作,合理安排任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更多学的更牢,也是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