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的实施方案
2024-06-26 15:22:52 责编:小OO
文档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的实施方案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

计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紧密结合东兰实际,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以快乐成长工作站创建为载体,重点推进接力助学、爱心“1+3”手拉手互助、“阳光少年”培训和真情传输等四项活动,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城市流动少年儿童、家庭困难子女(零就业家庭、棚户区家庭)和孤残儿童四类少年儿童群体(以下简称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最直接、最现实、最需要的问题,努力营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

针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方面呈现的突出问题,按照“依托一个阵地,推进四项活动”的工作思路,推动快乐成长计划的深入开展。

(一)依托一个阵地,广泛创建“快乐成长工作站”。着眼培养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兴趣、爱好,依托学校队部、心理咨询室及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挂牌创建“快乐-1-

成长工作站”,指派专人建立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档案,使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微机管理系统,发放工作日志,配备必要的快乐成长扶助设施,实行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联络员工作汇报制度和工作预警制度,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推进四项活动即深入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举办真情传输活动。

1、开展接力助学活动。广泛动员青联、、青企协、团队干部、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生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倡导东兰大学生志愿者、退休老教师等高素质的人员不定期的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

开展家教及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社会募集方式设立快乐成长助学基金,实施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对典型个案进行奖励与资助。各级工会要开展外来务工、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和救助工作,确保流动儿童及家庭困难子女都能不因贫困而失学。

2、实施爱心“1+3”手拉手互助活动。引导少先队小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小队集体联合与一名特殊群体的少年儿童手拉手。通过开展制定一份爱心计划、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写一封手拉手联谊信、为手拉手伙伴寄送一份自制礼物、同过一次手拉手主题队会等活动,促进与特殊少年儿童-2-

的交流互动。结合快乐成长工作站的管理模式,建立“红领巾爱心超市”。号召少先队员以互换的方式,自愿通过“红领巾爱心超市”互通有无,捐赠或交流青少年文体活动用品、教材及辅导材料、书刊杂志、玩具、文具等家庭富余生活、学习用品。从而培养少先队员养成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在和谐社会同参与建设,共同享有成果。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号召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少先队组织与相对集中的一个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手拉手,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成果惠及到每名特殊少年儿童之中。

3、开展“阳光少年”培训计划。采取自我申报与调查摸底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推行“阳光卡”,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的培训,特殊少年儿童持“阳光卡”参加各项活动要由各级团委、少先队组织和各学校统一安排并带领,基于安全考虑不提倡特殊少年儿童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单独参观和阅览;依托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办“爱心课堂”、假日学校,开设特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专业和课程,不断丰富特殊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鼓励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各级妇联组织要层层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不断完善代理哥哥、代理姐姐、代理家长等各项制度,开展课业辅导、特长培训、假期托-3-

管等志愿服务活动。

4、举办真情传输活动。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与亲属沟通,交流心中的困惑,吐露自己的心声;开展红领巾“变废为宝”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把日常的废品及淘汰的学习、生活用品积攒起来,传递奉献爱心;结合重大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开展集中性地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特殊少年儿童群体解决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现实问题。同时聘请心理咨询师,推行“心灵日记”,开通“师长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爱的小屋”咨询室;以“青少年维权岗”为载体,切实维护特殊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搭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沟通交流的平台、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倾听倾诉的平台、维护权益的平台、快乐成长的平台。争取联系电信、铁通等通信公司为各快乐成长工作站安装开通“亲情热线”,并为每部电话赠送亲情卡(金额原则不低于1000元),用于工作站与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外出父母沟通,使外出家长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特殊少年儿童在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不致缺失家庭关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三、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此项工作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社会公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爱下一代,培养好少年儿童的-4-

千秋大业。各级相关部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此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县本级将建立由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由团队组织牵头抓,群团组织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快乐成长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各级共青团、工会、妇联、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履行群团组织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精神文明办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开放,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提供精神食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做好建档工作,确保特殊少年儿童群体顺利完成学业;各级文化部门要制定并实行博物馆、图书馆向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开放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相关,有条件的乡镇可为本地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

3、尊重规律,突出儿童为本。要抓住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首位;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多形式、多元化地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要讲究科学方法,组建快乐小队,以“留守小-5-

队”、“爱心小队”、“坚强小队”、“助残小队”为载体,用特殊少年儿童群体愿意接受的方式和内容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要努力为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办实事、办好事,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做好快乐成长计划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此项工作的评选表彰活动,对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典型和在此项工作中有着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4、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搞好工作调研,制定工作制度,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开展符合特殊少年儿童群体特点的活动,努力构建快乐成长计划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要明确、完善和建立正常的代际关系,开办教育方法等方面讲座,努力将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延伸,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团队干部及少先队辅导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吸收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参加经常性的团队活动,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服务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宣传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中身心健康、自强自立的典型事迹。活动将全力打造活动品牌,制作公益广告、设计统一标识、拍摄专题纪录片,努力营造关心、爱护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氛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