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省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的总结
2024-06-26 15:24:35 责编:小OO
文档


省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的总结

省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的总结

如我们所做的PPT展示的那样,我们这个小模块的工作是围绕省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的整体状况而展开的。

对全国各地省网站在信息公开方面的评估所参照的主要文件是《信息公开条例》,20__年_月_日经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已于20__年_月_日起施行。该条例总共有四涨内容,分别为总则,公开范围,公开方式和程序,以及信息的监督和保障。我组就以上四方面,分别从七个角度对省信息的公开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进行了省信息公开方式的探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告诉发展,信息的公开方式的重心迅速由传统形式转移到互联网。目前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信息公开方式有公报、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这种依靠网络传媒的公开方式极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速度,使得公众能在第一时间内知晓的举动。另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公开方式就是实体场所的信息公开。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也应成为公众查阅相关信息的重要场所。当然了,在实体场所获得的信息主要以相关法律条例,行为准则等相对静态的信息为主。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信息公开效率。

第二个角度是信息资源的分类整理。网络时代的重要特点就是信息大爆炸。庞大的信息资源使得信息公开的效率下降。应对这种信息杂而多的情况,我们需要对信息惊醒分类整理。此处我们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为分析案例。其信息公开目录分为法定公开目录和补充公开目录两大类,其中包括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两个层次。一级类目囊括了领导、机构概况、法规公文、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财政信息、地区(行业)介绍、信息、社会监督、公共服务、办事指南等13个类别。二级类目作为一级类目的丰富,有50余个分支。针对企业与关系日益密切的状况,二级类目将企业列为主要信息服务对象。

接下来是可公开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经过对各地省门户网站的查看和分析,我们发现省网站的公开信息资源普遍比较匮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站上所公开的信息主要以制度和流程为主,类别单一,内容僵化。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与当前公民生活脱节,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难以公开。这导致省网站成了不能切实为公众的摆设。

处理信息公开申请的效率和效果问题是较为突出好而重要的问题。这一部分我们做着重的分析。递交程序较为复杂,处理较慢,态度不严肃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这里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以上海和甘肃两地作为比较对象)第一,发展的不均衡。不平衡体现在众多方面,既体现在不同地区、部门之间,也体现在不同制度之间。例如,就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关系而言,前者成效更明显;就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和信息发布的协调机制而言,前者进展更快。当然,发展不平衡最为典型的还是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这一点可以从两网站的地方规定的制定与修改,救济制度的应用,年度报告的公布等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二,信息公开的结果依旧不理想。就主动公开而言,实践中尽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一些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信息数量仍然偏少,停留在公开办事制度与办事程序上,既难以满足群众对于信息的需要。也达不到温理提出的“凡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的事项,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的要求和《条例》对公开范围的规定。就依申请公开而言,尽管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申请数量在逐步增加,但仍然普遍存在申请数量少,救济渠道使用少,群众对于《条例》不了饵、不愿用、不好用、不敢用等现象。第三,数据的不统一。20__年,湖北全省累计主动公开信息1.98万条,山东条,吉林679225条,河南223256条,依次递减明显,最大相差超过8倍。作为参照系,自20__年_月起到20__年底,上海全市累计主动公开信息共41.7万条。同样是省级单位,不同地方之间的统计数据差别这么大。中间肯定存在数据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依申请公开的数据也有类似的问

题。第四,制度不配套问题。《条例》实施中所面临的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制度不配套所致。从实践层面分析,制度不配套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条例》所需要的实施细则或者解释缺乏.导致各行政机关自行掌握标准。其次,《条例》规定的配套制度迟迟不能到位。影响《条例》的实施效果。例如,《条例》要求公共企事业单位参照条例执行,并要求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制定具体办法。由于这些具体办法或者迟迟不能到位,或者因为简单照搬《条例》的规定没有可执行性,导致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一直不能真正落实。再次,环境的不同步,造成信息公开制度孤军奋战的局面,实施面临很大阻力。信息公开制度不论是对于还是对于社会,其对环境的要求都是很全面的,并不仅仅只是公开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接着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对以上内容作了综合。问题出现的理论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条例》实施的推动与法治推动两种方式的衔接和过渡。也就是说,尽管《条例》确立的是一项现代法律制度,为法治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但其实施仍然还没有走出传统的推动模式。存在重制度建设、轻制度的问题。

下面是我们对省网站建设的见解。一方面,由于在推进法治建设和信息公开事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必须继续调动和发挥的积极推动作用,并使推动的方式和结果更为有效,实现制度建设与制度应用的并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职能的调整,需要审时度势,及时发育法治权威,在信息公开领域逐步实现从推动向法治推动的范式转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