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报告
2024-06-26 15:24:36 责编:小OO
文档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报告

抓住机遇履职尽责

开创机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长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__年)》和《机械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回顾总结上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指委)的工作,研究分析机械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谋划机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上届行指委的工作回顾

机械行指委经教育部批准,于20__年正式成立;20__年行指委进行了换届;20__年,根据工作需要,行指委进行了部分调整和充实。目前机械行指委及其下设的11个专业(专门)委员会,共由160所职业院校的670名专家组成。

20__年以来,行指委及各专指委以服务机械工业振兴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为己任,认真履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的职责,在国家教育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全体委员及其所属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打造对话平台,大力推进产教结合

在教育部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下,行指委联合有关单位,于20__年共同主办了首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对话活动以合作〃对接〃共赢为主题,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深度对接,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教育部鲁昕副和中机联的领导亲临指导并作主旨报告。来自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50多家装备制造企业,20多个专业协会、学会的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对话活动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学校和企业,分别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中的机制创新、实践创新、素质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1

培养模式改革,结对进行了深度对话,展示了他们共创的校企合作经验和成果。对话活动中还表彰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优秀企业、优秀职业院校,举行了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及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命名和授牌仪式。

对话活动的成功举办,推进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机械职业教育和行指委在全国的影响力。

开展对话活动已经成为行指委持续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重点工作。明天将在这里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此次对话活动的主题是:高端装备制造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届时,将交流产教结合的新认识和新经验,展示更加丰富、扎实的产教结合实践成果。

(二)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全面启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是当前制约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行指委以举办教师技能竞赛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__年5月和10月,行指委先后举办了全国机械职业院校教师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00多所中高职院校的600余名教师参赛。两次大赛采用实际操作+教学设计的教师竞赛新模式,促进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推动了专业教师技能、知识和教学方法更新,均取得了成功,在行业内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奠定了进一步做精做强的基础。

此外,行指委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还在大连XX集团建立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为行业院校教师提供长期、稳定的企业实践场所。同时,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蓬勃开展,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以来,行指委和专指委通过境内外培训、考察,共培训职业院校教师1000多人。

(三)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从20__年开始,行指委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核心,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与经验交流,连续召开了三次机电类专业课程建设研讨会,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专业课程建设的新经验、新成果,深入研讨专业和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受到职业院校和教师的欢迎和好评,研讨会已经成为行指委推动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活动。

各专指委开展的制造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果,已经基本完成12个高职专业《专业技能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规范》的编制及修订工作。在推进资源建设工程的过程中,教材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各专指委针对教学实际和人才培养需要,注重运用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理念,组织院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了一批理实一体、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优秀教材。

受教育部委托,行指委及专指委还组织专家完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21个专业的专业目录修订、编制工作。

(四)发挥行业专家优势,为等有关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行指委及专指委人才济济、专家荟萃,具有学术、技术和智力优势。几年来,我们认真履行咨询、服务职能,为和其他有关机构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我们多次参与了教育部、法制办、教科文卫组织的《职业教育法》修订的调研、座谈、修改工作;对教育部去年颁发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文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行业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并部分得到吸收采纳;承担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研究》的研究任务;作为行业专家,参与了国家高、中等示范性职业院校评审、验收和国家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评审等项工作;参与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制造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起草、修改、咨询服务工作;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编制了《十二五机械工业人才培养规划》;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撰写的《机械工程职业教育调研报告》,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委的重视和好评。

上述咨询服务工作,得到了及有关机构的信赖和肯定,使行指委及专指委越来越成为他们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行业专家组织。

(五)加强自身建设,专指委工作各具特色

为了更好地履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职责,行指委及专指委十分重视自身建设。一是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实验实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为了保持专指委的活力,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根据工作需要,对专指委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对因种种原因不能参加专指委活动的委员进行了更换,增加3

了委员单位,增补了一批新委员,充实了专指委的力量。三是组织开展了先进专指委、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成果的评选、表彰工作。

各专指委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行业院校专业建设需要,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模具、材料、机电设备、管理、公共课、实验实训等专指委,采取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紧密联系行业院校实际和本类专业特点,就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教案教法开发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和交流;有的专指委还组织了有关论文和成果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此外,为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行指委还先后组织了‘亚龙杯’20__年度全国机械职业教育优秀实践教学成果、首届全国机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和20__年度全国机械高等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选表彰活动。

回顾上届行指委的工作,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作为机械工业职业教育行业组织,其在全国和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上述成绩的取得,凝聚了行指委及专指委各位委员以及行业职业院校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专指委主任委员及所在单位,为了开展工作,他们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机械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行指委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行指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体上看,作为专家组织,行指委及专指委的理论和专业水平还不高,指导作用和功能发挥不够,高水平的成果不多。主要原因是:行指委的工作,与行业院校及机械行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得还不紧密;行指委秘书处对工作的研究、指导、检查和服务还不到位;有的专指委负责单位对工作不够重视,缺乏积极性,没有尽到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的责任;有的委员长期不参加专指委的活动,不尽义务,不履行责任。

回顾总结以往的工作,我们对做好行指委的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必须依靠教育部的领导、指导和支持。我们开展的一切工作,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的结果。紧紧依靠教育部的领导、指导和支持,是我们做好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方针。

二是必须坚持依靠专家,发挥专家作用。行指委及专指委是由职业院校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织。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专家是行指4

委及专指委的灵魂所在,是决定行指委及专指委层次、水平、视野、影响力和工作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专家、并最大限度发挥专家作用。

三是必须密切与学校、企业、行业的联系。行指委及专指委是全国性的行业职业教育的专家组织,应以满足行业院校和企业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好坏的主要标准。因此,要经常保持与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组织有支撑,我们的服务有方向,我们的工作有意义,我们的成果有价值。

四是必须顺应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机械行指委与其它行指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机械行业属性。行指委应以服务机械工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符合机械工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己任。行指委和机械职业院校要时刻关注、了解、适应机械工业的需求与发展,与机械行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共荣辱。机械工业兴,我荣;机械工业衰,我悲。

五是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新组建的行指委加上专指委的委员共有八百多人,来自全国二百多所职业院校和几十个企业,地域广、范围大、人员多,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客观上上缺少约束力和凝聚力。而要开展工作,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随心所欲是不行的。因此尽快建立符合行指委工作特点而又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尤为重要。

二、机械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机械工业实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需要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人才资源的有力支撑。

1.行业振兴对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高技能人才列入了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高技能人才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并列为国家人才资源。并指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建设,将高技能人才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次,行业振兴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强有力支撑。十一五期间,党、连续颁发了加快振兴与调整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和5

规划,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与战略,这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去年年底,颁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__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分别颁发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都对十二五期间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目标,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机械工业产业结构将由低端调整至高端,发展方式由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廉价劳动,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第三,高技能人才关系行业振兴的成败。在各类创新型人才中,高技能人才量大面广,渗透到企业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管理进步,还是科技创新,最终都要体现于生产、服务环节。因此,高技能人才的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各类人才整体功能的发挥,甚至会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设计和装备等方面尚存一定差距,但目前影响机电产品上质量上水平的最主要矛盾是制造环节。从这一角度讲,培养较高职业素养,能将先进技术和设计转化为生产工艺过程并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由大变强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2.行业振兴给高技能人才需求带来了新变化

后金融危机阶段,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发达国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在新一轮的博弈中,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焦点。同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的加快,大量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先进设备及技术的应用,使人的工作性质从体力操作为主的简单劳动,向与知识、信息处理和脑力劳动融合为主的转变;同时也凸显了设备调试、维护的重要性。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二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企业视野、工作范围拓宽,专业工种间业务交叉,对劳动者多方面知识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三是传统制造业以个人分工、和串行操作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向团队合作和并行操作的模式转化,高技能人才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质。四是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兴起,使制造业的服务特征日趋明显,业务快速增加,6

需要员工、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思想观念、职业行为等方面,符合市场化和新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为技能人才培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__年)》颁布以来,围绕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职业教育呈现出继续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

1、清晰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已经形成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__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阐述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及相互关系;确立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建立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要求。的价值取向清晰明确,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最近,国家又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了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中,为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发展战略已经形成,职业教育又迎来了新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2、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首次确立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强调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必然要求。正在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专列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一章,明确了行业组织指导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任务。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确立行业的指导地位,明确行业职责具有划时代意义。过去,职业教育曾经一度与行业脱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发展的活力。行业的回归,实质上是职业教育向其本质属性的回归。中外职业教育实践经验也都证明了行业乃是职业教育生命活力之源。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行业指导下的职业教育,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3、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任务艰巨技能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发挥行业的作用既给行指委的工作7

带来机遇,同时,由于需求变化快,工作要求高,行指委的工作也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会不断对职业教育和人才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机械职业院校地域广、数量多、差别大,满足产业发展和行业院校的不同需要难度很大。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看到职业教育形势向好的一面,树立信心、提振精神;更要看到困难挑战的一面,苦练内功、攻坚克难。只有这样,才能使行指委及专指委的工作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

三、行指委的主要工作和总体要求

(一)工作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行指委及专指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主动适应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机械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

根据国家赋予行业和行指委的职责任务以及机械工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届行指委、专指委要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履行行业组织职责,大力推进教产结合与校企合作

(1)举办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等不同形式和专业的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对话活动,搭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2)面向装备制造重点领域,按照指导,行业牵头,骨干企业与特色院校为核心的方式,组建全国性、跨地区、校企资源整合、共享、双赢的职教集团。以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职教集团为试点,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

(3)开展专业创新建设专项活动。在做好立项试点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一批更加适应高端装备制造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专业,加快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4)主动服务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由行业组织牵头,校企合作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以大连机床集团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的试点建设为引导,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同时,促进学校专业建设,8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加强理论研究,做好专业教学指导工作

(1)加强对党和国家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和的学习,及时了解国家和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趋势。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要注意总结和提炼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在整合行业职业院校教育研究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行指委教育科研体系。

(2)开展专业教学基本标准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标准是专业设置的依据、教学质量的保障、质量评估的尺度。行指委和各专指委应把研究制定本领域内的专业标准作为经常性的重要基础工作,保持专业标准与行业发展、科技进步的适应性。近期要集中力量完成教育部委托的中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基本标准的编制工作。

(3)开展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十二五教材建设工作。行指委及专指委要发挥行业企业、专业协(学)会的作用,整合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受欢迎,代表行业水平的优质教材。20__年各专指委要完成本专业领域的教材编委会的组建工作,组织召开教材建设工作研讨会,统筹规划好本专指委的教材建设工作和20__年教材编写重点工作。行指委将以课题的形式推动十二五优质教材建设工作。

加快行业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扩展学校服务功能。

3、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积极推进企业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基地建设,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逐步构建起专业门类齐全、产学研特色突出、专业实践效果明显的职教师资企业实践基地网络。

(2)紧贴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项师资培训。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发并实施适合机械职业教育特点的科学化、系统化的专业师资培训项目。

(3)组织和完善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竞赛。行指委在组织办好20__年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教师大赛、20__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行业竞赛制度,建立专家资源库。在行指委统筹下,各专指委可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本专业领域的教师或9

学生的各类专项比赛活动。

4、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1)近期,根据教育部有关加强行指委建设和重组的要求,从行业职业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按照优化结构、充实力量、好中选优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个体服从集体的原则,认真做好原高职教指委与行指委的重组工作。

(2)全面加强行指委、专指委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和程序,建立吸收和退出机制,使其成为专业水平高、指导能力强、富有活力和凝聚力,能够履行对机械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职责的行业专家组织。

(三)工作要求

新一届行指委及专指委,是在上一届行指委和专指委基础上,遵照《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最近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行指委重组工作的文件精神,根据机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组建的。新组建的行指委及专指委,范围扩大了、人员增多了、实力增强了、职能扩展了、要求更高了。面对如此光荣的历史责任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每一位行指委及专指委成员都应该生敬畏之心,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埋头苦干,绝不辜负教育部、行业企业以及广大职业院校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要履行好委员的责任,做好行指委及专指委的工作,要树立四种意识。

1、责任意识。行指委虽然是在本人自愿、单位推荐基础上成立的专家组织,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但是行指委委员绝不只是印在名片上的荣誉头衔,它同时是一种机械职业教育的责任。我们大家是从数百所机械职业院校上万名教师中精选出来的佼佼者,应倍加珍惜这种荣誉,牢记所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国机械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与机械行业的振兴与发展息息相关。

2、精品意识。行指委是对机械职业教育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的专家组织,是机械行业职业院校中卓有成就和专业造诣的专家、教师组成的,代表了机械职业教育的最高水平,某些专业还代表国家水平。我们这支一流水平的专家队伍,应该出一流的成果,必须做出一流的业绩。为此,我们要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真正起到指导、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

3、奉献意识。行指委及专指委成员不是院校的领导,就是专业10

的骨干,日常的管理、教学业务工作十分繁忙。而行业工作往往是本职工作之外的软任务,工作一忙难以顾及。因此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这次组建行指委,我们特别要求学校和本人做出保证参加行指委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承诺。全体委员,特别是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必须把行指委的工作与学校工作统筹安排,保证开展工作的人员和时间。

4、组织意识。庞大的行指委及专指委必须靠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把大家有效组织起来。全体成员都要自觉遵守行指委及专指委的章程和制度,认真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好工作。行指委要制定执行工作计划、工作考核、动态的吸收和退出等制度机制,使其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保证行指委组织的有效运行,完成其崇高使命。

同志们,我们正处在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伟大时代。形势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抓住机遇,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努力开创机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光辉未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