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电力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2024-06-26 15:35:33 责编:小OO
文档


电力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交通安全风险和危害巨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各类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企业配备的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少则十余辆,多则几十辆,甚至上百辆,不亚于一个专业的运输车队。车型有普通小车、运送员工上下班的客车、工具车、货车及特种车辆。交通安全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边缘专业,经常被忽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最容易发生群死群伤,危及企业安全生产。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本文通过对某电厂内部交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仅从企业内部的管理、驾驶员、车辆三方面提出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措施。

一、电力企业交通安全现状

1、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主营业务是电力生产,在电力生产各环节中,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等都比较齐全。而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依赖于地方的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企业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对驾驶员、车辆行驶的安全、技术规章制度较少。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交通安全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地方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2、驾驶技术培训缺乏

新驾驶员在驾校一般经过一至三个月培训练习,即可参加考核,在道路上的练习较少,不够熟练,特别是兼职驾驶员,驾驶技术比较欠缺。在电力企业内部,驾驶技术方面的培训、考试相对比较少,缺少专业的培训师资和场所,有的甚至从来没有组织过。驾驶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靠驾驶员自身经验的积累,这是远远不够的。

3、过程监督难度大

驾驶员“单兵”作战,难以监督,行车过程处于“不可控”状态。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与驾驶员个人的性格、习惯、当天的精神状态、驾驶技术、路况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车况等有很大关系,任何环节有问题,都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当前,公路上车辆多,司机新手多,车速快,行驶过程都在动态,不定的危险因素多,稍不留神或预见不足,瞬间即可发生事故。

4、保障措施单一

电力企业交通安全管理职能部门一般都放在总经理工作部或运输公司,没有像重视电力生产安全那样重视交通安全,专业管理力量和工作力度也不够,管理边缘化,没有更多措施来加强和监督交通安全管理。

5、安全意识不高

个别单位交通安全氛围不佳,以开快车、逃违章为荣,驾驶人员未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自以为驾驶技术好、反应快,不会出事,疲劳驾车,超速行驶,行车过程注意力不集中,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6、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电力企业虽建立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但未严格执行,对交通违章行为不追究、不考核,导致小违章不断,最终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二、电力企业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交通安全管理

1、明确责任

电力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交通安全主管领导和管理职能部门,制定交通安全目标,将交通安全目标细化并纳入各级人员月度、年度安全业绩考核,与驾驶员签订安全驾驶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与当月奖金和年度绩效挂钩。通过明确责任,提高各级人员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等方面才有可能像电力安全管理那样全面、到位。

2、完善制度

规章制度是规范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应建立以下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制度、交通安全奖惩制度、车辆台账和安全检查制度、车辆调度管理制度、交通安全定期分析制度等。

3、加强监督

“十次车祸九次快”,各单位应对车辆行驶限速、限时。在车上配置GPS安全行车记录仪、安装电子眼等设备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况,最大限度减少车辆运行的安全风险性;车上设安全监督员、管理人员途中抽查、每月应登陆交警违章查询系统核实本单位车辆是否违章等,都是监督行车过程安全的有效手段。

4、有效奖惩

为鼓励驾驶员安全行车,对全年安全行车无事故的驾驶员,年终给予安全行车无事故奖。对驾驶员在车辆管理或行车中发生的违章行为,违章记分管理规定进行相应的违章记分和经济考核。被交警违章处罚,除自行承担交警违章处罚处,仍应按员工个人违章进行考核并积分;违章积分累计超过规定值时取消准驾证;发生交通事故,根据交警认定的责任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处分或辞退。

5、重点提醒

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不同时期,出车前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交待和提醒。如遇有大雾、雨雪天气,出车前管理人员应向驾驶员发出的重点提示,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

(二)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驾驶员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源头,是第一道防线。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驾驶技能,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严把驾驶员入门关

驾驶员应选择持有有效驾照、具有一定驾龄和行驶里程、无酗酒和熬夜等不良嗜好、性情不易急躁、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员,凡新增的专兼职驾驶人员都必须经过申请、岗前培训,经考核小组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后,交通安全委员会批准,方可领取准驾证。所有驾驶人员必须持企业发放的准驾证,方可驾驶与准驾车型相符的企业车辆。

2、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组组织观看交通事故录像、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聘请交警授课,以及驾驶员个人谈行车安全体会、携家属集体座谈等形式,营造安全驾驶氛围,让驾驶员深刻认识到交通安全风险和事故危害巨大,使企业安全驾驶的要求变为驾驶员个人的自觉行动。

3、加强驾驶员技能培训

请资深的老师现身说法,介绍每个季节和特定气候条件下车辆行驶的注意事项和防范措施,对行车易发生问题的地方讲清,不易发生的问题讲到。组织专兼职驾驶员进行驾驶技术和车辆保养知识的交流,以老带新,以强携弱,并定期进行驾驶员技能考核。通过安全技术培训,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和在复杂情况下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4、重视驾驶员出车前精神状态

首先是驾驶员应自律,出车前应保证休息良好,身体状况正常。出车前,车辆管理人员或乘车人员应观察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提出、更换驾驶员。行驶过程发现驾驶员疲劳,应提醒驾驶员中途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三)保证车辆运行状况良好

良好的车况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必须把车辆视同生产设备,做到了“管理有规范,维护有周期,检查有标准”,从根本上杜绝车辆带“病”上路运行,把不安全苗头消灭在萌芽中。

1、实施车辆管理责任制

设立车辆管理部门、车辆管理责任人,明确管理职责,做到凡车有人负责。

2、建立车辆设备台帐

建立一车一台帐,内容包括车辆基本资料、修理费统计、油耗统计、行驶公里数统计、车辆交接、年检记录、车辆调度、安全检查、行车日志、维修保养日志、违章记录、缺陷管理等。

3、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严格执行“三勤”、“三检”等定期检查制度。“三勤”即要求驾驶员勤检查,做好车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安全检查;勤紧固,做好轮胎、传动轴、车辆部件的螺丝紧固;勤擦拭,保持车辆内外部的卫生清洁。“三检”即是加强车辆的日检、半月检和抽检。车辆管理部门每月应对车辆制动、转向、灯光、轮胎、传动等项目进行技术抽检,严格把关,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运行车辆完好。

4、加强车辆维护保养

严格按照规定的公里数及时保养,对存在缺陷的车辆,坚持应修必修。车辆维修过程中,驾驶员必须现场监督车辆修理全过程,以确保维修质量;超年限或带病车辆禁止使用;特检车辆应履行审批手续,按规定定期检验,并禁止作为长途车运送职工外出。

[结束语]

交通安全是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交通安全风险,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