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务务科科技技有有限限公公司司隐隐患患排排查查自自查查标标准准序序号号类类别别排排查查项项目目检检查查标标准准隐隐患患描描述述1基础管理资质证照营业执照1.已取得营业执照。1.未取得营业执照。22.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2.营业执照未在有效期内。33.公司经营范围与营业执照相同。3.超范围经营。44.公司营业执照未发生变化或者发生变化全部办理了变更手续。4.营业执照发生变化或未办理营业执照表更手续。5消防验收意见书取得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报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未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或未报机关消防机构备案。8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组织机构和人员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未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92.有安全生产领导机构。2.无安全生产领导机构。10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1.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1.未建立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制度,未明确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等环节内容或内容不全11.42.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2.未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的规定,未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或与公司实际情况脱节12.7监测与考核1.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保存有关监测记录资料。1.未按照制度规定,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14.12.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2.未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15.43.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3.未根据考核评估结果,未调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16.84.评估结果、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4.评估结果、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未形成记录。18.1主要负责人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未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19.5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未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0.9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3)未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22.2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4)未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3.6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4.9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6)未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26.37)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7)未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27.68)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包括确定职责、批准责任制文本、对各级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等;8)未建立、健全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包括确定职责、批准责任制文本、对各级人员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等;299)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和考核奖惩标准;9)未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制度、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和考核奖惩标准;30.410)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投入,包括批准或向投资决策机构、投资人申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等;10)未保障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资金投入,包括批准或向投资决策机构、投资人申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等;31.711)定期组织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11)未定期组织并参加事故隐患排查;33.112)组织企业事故隐患的治理,及时事故消除事故隐患,包括组织重大事故隐患上报、批准重要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定期听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组织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等。12)未组织企业事故隐患的治理,及时事故消除事故隐患,包括组织重大事故隐患上报、批准重要的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定期听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汇报,组织对事故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等。34.4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安全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未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35.8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2)未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7.1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3)未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38.5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4)未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39.9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5)未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41.2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6)未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42.6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7)未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43.98)组织、参与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具体职责;8)未组织、参与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的具体职责;45.39)组织风险识别,确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位的具体职责;9)未组织风险识别,确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部位的具体职责;46.610)制定、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具体职责;10)未制定、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判定标准,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具体职责;4811)组织、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职责;11)未组织、参与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职责;49.412)组织、实施对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考核奖惩的具体职责;12)未组织、实施对各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考核奖惩的具体职责;50.713)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信息的具体职责。13)未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隐患信息的具体职责。52.1从业人员1)认真学习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部门及组别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程作规程。1)未认真学习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公司、部门及组别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程作规程。53.42)积极参加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职业、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2)未积极参加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掌握本岗位所需职业、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54.83)细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时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3)未细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时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56.14)参加班前、班后会,认真落实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4)未参加班前、班后会,认真落实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57.55)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情况,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5)未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情况,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58.96)不违章作业,对于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6)违章作业、冒险作业。60.27)发生事故必须保护好现场,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7)发生事故未保护好现场,未及时报告,不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61.68)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8)未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62.99)正确使用或穿戴劳保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9)未正确使用或穿戴劳保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310)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10)未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65.6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职责1)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取得对应作业工种资格证,经公司同意后方可从事相应设备的操作、维护作业,无证人员禁止上岗。1)未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取得对应作业工种资格证,未经公司同意后方可从事相应设备的操作、维护作业,无证人员禁止上岗。672)认真学习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及岗位纪律。学习维护手册,提高维护技能,依据设备维护手册相关要求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2)未认真学习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未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及岗位纪律。未学习维护手册,提高维护技能,未依据设备维护手册相关要求制定设备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68.43)认真填写设备维护、检查、故障等记录,并定期存档。3)未认真填写设备维护、检查、故障等记录。69.74)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巡查与监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组织抢修。4)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巡查与监护,发现安全隐患未及时报告并组织抢修。71.15)根据设备维护需求,协助组(室)负责人制定备品、配件年度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5)未根据设备维护需求,未协助组(室)负责人制定备品、配件年度采购计划并组织实施。72.4作业人员其通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1)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掌握本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1)未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未掌握本岗位的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未掌握本岗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未提高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能,未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73.82)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防止违章行为的事故隐患,发现周边人员有违章行为,应立即制止或报告;2)在作业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未服从管理,未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发现周边人员有违章行为,未立即制止或报告;75.13)作业过程中,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岗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现场日常管理进行巡查检查、维护保养,防止设备设施发生物的不安全状况,发现设备设施隐患,应立即处置或报告;3)作业过程中,未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未对岗位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现场日常管理进行巡查检查、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发生物的不安全状况,发现设备设施隐患,未立即处置或报告;76.54)按本岗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完成本岗位负责的其他事故隐患排除治理工作。4)未按本岗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完成本岗位负责的其他事故隐患排除治理工作。77.9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79.2安全生产承诺制度8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安全职责80.6安全生产例会制度11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1.9安全生产奖惩制度1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3.3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度17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4.6教育培训管理制度20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6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制度26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7.4“四新”安全管理规定29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88.7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32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0.1文件管理制度36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1.4档案管理制度41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2.8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制度48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4.1危险辩识、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5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5.5班组岗位达标管理制度63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6.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68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8.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71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99.6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制度7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1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保养管理制度76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2设备设施的验收管理制度80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4生产设备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82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5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8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6作业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8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92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09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05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0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107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110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3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3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5电气安全管理制度115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6安全保卫管理制度12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7变更管理制度127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19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30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0安全生产预测预警133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1应急管理制度136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3事故管理制度141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4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151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5安全生产报告154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7绩效评定管理制度157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8领导现场带班管理制度165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29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68未建立该项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1安全操作规程
一、维修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2
二、维修钳工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4
三、测量低压电机绝缘电阻的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5
四、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6
五、气焊割工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8
六、起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39
七、电动葫芦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0
八、手动葫芦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2
九、台钻的保养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3
十、砂轮机的保养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4
十一、中小机械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6
一、进水泵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7
二、鼓风机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48
三、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浓缩池、滤池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0四、脱水机房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1
五、中控室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3
六、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4
七、变电室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5
八、流量计、COD检测仪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7
九、化验室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8
十、化验设备仪器安全管理规定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59
十一、化学试剂、药品安全管理规定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61
十二、井下及地下构筑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未建立该项操作规程或内容不符合要求。16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管理1.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1.无安全主管部门。1632.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2.无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征集。1653.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3.无各类人员年度安全教育计划。16.按计划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4.无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且未建立档案。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675.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5.未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169新员工培训1.新上岗的所有职工都必须进行公司级、部门、班组级安全生产强制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1.未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学时不足24学时。170四新人员培训2.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时间均不得少于4学时。2.四新人员培训时间不足4个小时。172转岗、离岗人员培训3.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部门、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X上岗工作,培训时间均不得少于4学时。3.转岗、离岗不足4个学时。173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4.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少于8学时。174在职员工培训5.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5.从业人员每年接受的在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时间少于8学时。176相关人员证件6.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6.未取得培训证书或未持证上岗。177其他人员教育培训7.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7.相关方人员未培训。178应急救援应急救援组织1.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1.未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1802.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2.未定期组织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行训练。181应急预案1.应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1.未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制定的预案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合。1822.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设备和重点岗位,应制定重点设备和重点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2.未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设备和重点岗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1843.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与潜在危险性评估、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等内容。3.应急预案内容不全。185应急设施、装备、物资1.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1.未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1862.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2.未对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188应急演练1.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1.未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12.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企业应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2.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未对应急投入、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与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191事故救援1.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1.发生事故后,未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未积极开展事故救援。1922.应急结束后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编制应急救援报告。2.应急结束后未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编制应急救援报告。193事故报告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未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195事故调查和处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和有关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要求,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合和有关部门对事故、事件进行调查、处理。196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未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197事故案例教育对员工进行有关事故案例的教育。未对员工进行有关事故案例的教育。199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安全生产费用台账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未专款专用,未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管理200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计划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3.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4.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5.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6.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7.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制定的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内容不全。201相关保险缴纳足额的保险费(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未缴纳工伤保险和安责险。203相关方管理相关方档案对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对相关方管理不符合流程要求。204相关方资质不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将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205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未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安全协议不符合要求。207风险控制措施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企业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未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未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企业未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208安全生产记录档案文件和档案管理
1、安全检查记录1.无安全检查记录或检查记录不全;210
2、事故记录管理档案;
2、无事故记录管理档案;21
13、安全生产例会记录;
3、无安全生产例会记录;21
24、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4、无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214
5、安全生产奖惩档案(应定期公示);
5、无安全生产奖惩档案(应定期公示);215
6、危险作业(如动火、有限空间、高空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审批档案;
6、无危险作业(如动火、有限空间、高空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审批档案;216
7、风险识别清单;
7、无风险识别清单或识别不全;218
8、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
8、无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清单;219
9、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
9、无事故隐患分析和现状评估报告;220
10、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
10、无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222
1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11、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23
12、特种设备档案(包含注册登记文件、定期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等)
12、无特种设备档案(包含注册登记文件、定期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日常使用和维护保养记录等)224
13、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13、无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226
14、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报告;
14、无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报告;227
15、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15、无防雷装置检测报告。229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1.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1.未建立识别、获取、评审、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2302.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应定期、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向归口部门汇总,并发布清单。2.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未定期、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2313.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3.未及时将识别和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2334.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4.未及时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与其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234评估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未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235修订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未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未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未确保其有效和适用。237隐患排查1.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明确部门、人员的责任。1.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或制定的管理制度未明确部门、人员的责任。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资金保障2382.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2.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未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等。2393.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3.未按照方案进行隐患排查工作。2414.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4.未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242排查范围与方法1.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1.隐患排查的范围未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2432.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和其他方式进行隐患排查。2.检查的手段不全。245隐患治理1.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1.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未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未制定隐患治理方案。2462.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隐患治理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2.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未采取临时控制措施。2483.在隐患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3.在隐患治理完成后未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2494.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4.未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未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250预测预警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用技术手段、仪器仪表及管理方法等,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未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用技术手段、仪器仪表及管理方法等,建立安全预警指数系统,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252绩效评定1.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1.企业未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2532.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2.主要负责人未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2543.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3.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256持续改进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未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对安全生产目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257现场管理场所环境建筑结构1.建筑物符合耐火等级要求;1.建筑物不符合耐火等级要求。2582.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向外开启;2.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2603.厂房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面积小于60m2的房间可设1个);3.厂房的安全疏散门少于两个。2614.建筑物避雷设施符合防雷要求;4.建筑物避雷设施不符合防雷要求。2625.建筑物、构筑物经常进行维护,无变形、开裂、露筋、下沉和超负荷情况。5.建筑物、构筑物经未经常进行维护。26.高层厂房、建筑物爬梯、围栏、平台牢固可靠并符合安全要求;6.高层厂房、建筑物爬梯、围栏、平台不符合安全要求。2657.防护设施无明显缺陷、无腐蚀等7.防护设施有明显缺陷、有腐蚀等267办公、楼道等一般场所1.办公场所、走道楼梯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1.办公场所、走道楼梯不干净、有死角。2682.办公室各桌椅牢固、无松动现象。2.办公室各桌椅存在不牢固现象。2693.空调完好,无氟利昂泄露现象。3.空调无定期保养,存在氟利昂泄露现象。2714.电脑旁无杂物。4.电脑旁存放杂物。2725.柜子摆放整齐、柜门无松动。5.柜子摆放不整齐、柜门松动。2736.室内悬挂物(如灯管、顶板等)无松动脱落现象。6.室内悬挂物(如灯管、顶板等)不稳固。2757.通过公告栏、信息化平台、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方式公示辨识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公示。7.未通过公告栏、信息化平台、部门会议、班组活动等方式公示辨识出的事故隐患进行公示。276生产现场一般要求1.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1.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操作现场。2772.安全出口、疏散用门不得上锁、封堵。2.安全出口、疏散用门上锁、封堵。2793.更衣室设置地面湿滑警示牌。3.更衣室未设置地面湿滑警示牌。2804.更衣室铺防滑垫。4.更衣室未铺防滑垫。基础管理其他隐患排查2815.更衣室地面干净无杂物。5.更衣室地面有杂物。2836.各从业人员防护用品佩戴齐全有效。6.从业人员未佩戴防护用品或齐全有效。2848.生产现场物料码放符合“五距”要求8.生产现场物料码放不符合“五距”要求2869.存在职业病场所明显的职业卫生警示标识。9.未张贴警示标识。28710.容易交叉作业和悬吊作业必须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10.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288安全警示标志1.对无法及时消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区域、设备设施等高风险区域和重大危险源等位置,应设立警示标志牌,及时向员工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治理措施、应急措施、监控责任人、联系电话等。1.无安全警示标志,未向员工公示。2902.在检维修、施工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设置安全盖板或护栏等。2.在检维修、施工、等作业现场未设置警戒区域,以及厂区内的坑、沟、池、井、陡坡等未设置安全盖板或护栏等。291焊割、维修作业1.持证上岗1.未持证上岗2922.全部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2.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2943.作业区域整洁、干净、无杂物;3.作业区域存放杂物、易燃物;2954.作业后地面干净,物品排放整齐;4.作业后物品未归原处;2965.插座、电线无破损露线现象;5.插座、电线有破损露线现象;2986.电线无杂乱现象。6.电线私拉乱接。299库房1)堆垛上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m(人字屋架从横梁算起);1)堆垛上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的距离小于0.3m(人字屋架从横梁算起);3002)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2)物品与照明灯之间的距离小于0.5m;3023)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3)物品与墙之间的距离小于0.5m;3034)物品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3m;4)物品堆垛与柱之间的距离小于0.3m;3055)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m。5)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小于1m。3066)库房内主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m;6)库房内主通道的宽度小于2m;3077)物品与风管、供暖管道、散热器的距离不应小于0.5m,与供暖机组、风管炉、烟道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方向上都不应小于1m;7)物品与风管、供暖管道、散热器的距离小于0.5m,与供暖机组、风管炉、烟道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方向上都小于1m;3098)电器设备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0.5m的防火间距。8)电器设备应与可燃物保持小于0.5m的防火间距。310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未穿金属管或难燃硬塑料管保护311架空线路的下方不应堆放物品,且不应随意乱接电线。架空线路的下方堆放物品,且随意乱接电线。313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应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W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不准用可燃材料作灯罩。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W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使用可燃材料作灯罩。314库房内不应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禁止安放和使用火炉、火盆、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库房内使用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器具和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禁止安放和使用火炉、火盆、电暖器等取暖设备。315车辆充电应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行,该区域应与物品储存区和操作间隔开。车辆充电未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行,该区域与物品储存区和操作间隔开。317库区醒目位置处设置“禁止吸烟”等标志。库区醒目位置未设置“禁止吸烟”等标志。318库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库房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库房的疏散用门未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319门卫消防器材配备情况未配备消防器材321现场人员有无脱岗人员脱岗322现场值班记录填写是否完整值班记录填写不完整324鼓风机房是否配备消防器材未配备消防器材325电线有无私拉乱接存在私拉乱接326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清晰安全标志标识脱落328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耳塞)为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329污泥脱水间高速旋转部位防护是否完好防护缺失或者脱落、不可靠330电气传动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32控制柜有无异常异响、超温333化学药剂有无任意散落化学药剂未妥善保管334粗格栅、细格栅高速旋转部位防护是否完好防护缺失或者脱落、不可靠336电气传动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37旋流沉砂池高速旋转部位防护是否完好防护缺失或者脱落、不可靠338电气传动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现场管理场所环境生产现场一般要求340污水提升泵房配电箱柜跨接是否完好无跨接或者跨接不可靠341配电柜有无异常超温、异常响动等343盖板是否盖满且可靠未盖满或者不可靠344二沉池转动的刮泥机防护是否到位防护缺失或者脱落、不可靠345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47池边防护是否可靠防护不可靠348消毒池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49池边防护是否可靠防护不可靠351回用水泵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52COD监测站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53控制柜有无异常异响、超温355生物池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56池边防护是否可靠防护不可靠357控制柜有无异常异响、超温359常规检测分析室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60是否配备消防器材未配备消防器材362各种仪器是否定置化摆放乱摆乱放363药剂储存室电气部分接地是否可靠接地脱落3设备设施操作规程是否完好操作规程脱落或者不是版本366中控室双人值班,持证上岗无人值守、未持证上岗367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消防器材失效368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灯是否清晰应急指示标志、应急灯失效37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