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零件测绘指导书
2024-06-26 15:34:25 责编:小OO
文档


零件测绘指导书

零件测绘指导书铜陵学院机械制图教研室2004-7-16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绘零件的基本方法2.能熟练地确定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案3.学会画零件草图和零件工作图4.能合理地选用量具,并对零件进行尺寸测量5.了解圆角规、螺纹规和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对测绘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形体分析,确定出视图表达方案,画出该零件的草图2.测量零件尺寸,并查表确定零件上的标准结构尺寸及尺寸公差3.绘制一张零件工作图(A3)4.填写实验报告三.实验指导1.零件测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零件测绘就是对零件进行实物进行测绘。先徒手画出零件草图,测量出零件尺寸,并确定出技术要求,然后根据零件草图绘制出零件工作图。其过程如图3-1所示(1)分析零件首先应了解零件的名称、用途,材料、工作位置、主要加工方法及与其他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等,然后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形体分析(2)确定视图根据对零件的形体分析,按视图选择原则,先确定主视图最反映零件形状特征的视图,再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选取必要的其他视图和适当的表达方法,以完整、清晰、简便地表示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表31给出了常见四种典型零件的表达特点。注意事项:a)对于同一个零件,所选择的表达方案可有所不同,但必须以视图表达清晰和看图方便为前提来选择一组图形。b)选用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应统一考虑,内外兼顾。同一视图中,若出现投影重叠,可根据需要选用几个图形(如视图、剖面或断面图)分别表达不同层次的结构形状。(3)画零件草图画零件草图的基本要求是:母测比例,徒手绘制。也就是说,画草图可以不按国标规定的比例来画。但画图必须正确目测实物的形状和大小,大体上把握各个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目测方法如涂3-2(a)所示。目测时,应按先整体后局部、再由局部返回整体的顺序对零件进行观测、比较,从而估计出零件上各个形体之间的大致比例。零件草图不是潦草的图,它是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依据,应认真细致地绘制。零件草图必须包括正规零件图要求的全部内容,除比例一项外,其余均应遵守国标规定。合格的零件草图应是表达完整、比例匀称、线型分明、字体工整。零件草图可以在方格纸上绘制,如图3-2(b)所示。画图时,应尽量利用方格纸上的线条来画图形的对称线、圆的中心线及主要轮廓线,图线长短可由方格数来控制。草图纸一般不固定在图板上,以便画图时图纸在图板上转动或移动。例:支座零件草图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如图3-3所示)。其绘制过程如下:1)结构和视图选择。支座的结构如图3-3(a)所示,其上所标各部分名称是对该零件的结构分析。支座按工作位置放置,以K向作为主视图方向,并选取左、俯视图,且分别采用A-A、B-B剖面2)布置图面。分别以套筒的轴线、左右对称线和套筒后面的投影线作为各个视图的画图基准线,确定出各个视图的位置。3)画各个视图按形体分析法画出支架的内外结构投影,完成三个基本视图和一个局部视图,如图3-3(b)所示。4)选择尺寸基准,画出全部尺寸线、尺寸界线及箭头此处的基准为:长度方向以左右对称面为基准,高度方向以底面为基准,宽度方向以套筒后面为基准。5)测量尺寸,并将尺寸逐一标注在草图上6)标注表面粗糙度和其他技术要求。如图3-3(c)所示。7)填写标题栏。(4)绘制零件工作图零件草图是在现场测绘的,表达不一定完善、合理。因此,在整理零件工作图时,需要进一步对零件图审查和校核。重点检查投影关系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完整、尺寸有无漏标或多标(如定位尺寸等)、尺寸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是否合理。经过复查、补充、修改后,利用绘图仪器或计算机绘制出正规的零件工作图。2.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测量零件尺寸是测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零件上的尺寸应在全部视图画好后,集中进行测量,使相关的尺寸能够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避免出错或遗漏尺寸。测量零件尺寸时,要合理地选用量具。测量毛面的尺寸,可以选用刚直尺、卡尺(内卡、外卡);测量加工面的尺寸,选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这些常见量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在组合体测绘中已经做过介绍,这里仅对圆角、螺距、内、外角度及齿轮的测量方法作一简述。(1)内外圆角半径的测量(如图3-4所示)利用圆角规可以测量内、外圆角半径。测量时,需从圆角规中找出与被测零件相吻合的样板,从样板即可读出圆角半径的大小。(2)螺距的测量(如图3-5所示)方法一:用螺纹规测量。测量时从螺纹规中找出与被测螺纹牙型吻合的样板,从样板上读取牙型和螺距数值。方法二:用刚尺测量。用刚尺取几个螺距,先取其平均值。如图3-5中,刚尺测得螺距为P101.75。然后,根据测得的螺纹大径和螺距查表,将测量结果与标准值核对,从而确定所测螺纹的标准规格。(3)内、外角度的测量利用万能角度尺可以测量内、外角度。万能角度尺结构示意图如图3-6(a)所示,它的测量范围:外角:0o320o,内角:40o220o,测量时,先根据零件角度的大小,组装角度尺,如图3-6(b)。然后使角度尺上两个测量面与零件被测表面接触,拧紧制动螺帽,从刻度尺上直接读数。当测量工件的内角时,工件的实际角度应是360o减去角度尺的读数值。(4)齿轮的测量齿轮的测量主要是对齿轮的轮齿部分测量,齿轮的其余部分与一般零件测绘相同。这里只介绍标准直齿轮的测量,其他各种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量与此类同。测量直齿轮的轮齿,主要是确定模数m与齿数z,然后根据标准直齿轮的计算公式算出各个基本尺寸。其步骤如下:1)数出被测齿轮的齿数z。2)测量出齿顶圆直径da.当齿数为奇数时,da可以直接量出;当齿数为偶数时,da=2e D,如图3-7。此时,需测量e(齿顶到轴孔的距离)和D(轴孔直径)。3)根据公式m= 2),计算出模数m,然后查表取其相近的标准模数。由标准模数m,根据标准直齿轮计算公式,算出各个基本尺寸d、h、ha、hf、da、df等。所得尺寸要与实测的中心距a核对,必须符合下列公式:a=(d1 d)测量其余各部分尺寸。3.零件测绘应注意的问题(1)件上的缺陷和缺损测绘时,零件上因制造中产生的缺陷,如铸件的砂眼、气孔、裂纹、浇口以及加工刀痕等,不应画在草图上;损坏、磨损的部分,若尺寸不能直接准确测量时,应进行分析,参照相关零件和有关资料进行确定。(2)零件尺寸的测量重要尺寸的测量,必须进行必要的计算、核对,不应随意圆整,如齿轮中心距的校核。有些测得的尺寸,应取标准数值。有配合关系的尺寸,一般只测出其基本尺寸(如配合的孔和轴的直径尺寸),其配合性质和公差等级,应经过分析、判断来确定,并从教材或有关手册中的公差和配合表中查出其偏差值。没有配合关系的尺寸或一般尺寸,允许将所测得的带小数尺寸,适当取成整数。(3)零件上的标准结构零件上的已标准化的工艺结构,如倒角、键槽、螺纹、螺栓通孔、锥度、中心孔等,它们的结构尺寸应在教材或有关手册上查阅相关标准来确定,切不可标注该结构要素的实测尺寸。(4)表面粗糙度的确定表面粗糙度可用类比法确定其级别,然后进行标注。对配合表面,根据配合性质、公差级别等,经查阅手册来解决。配合表面一般可采用Ra为1.60.2,对非配合的加工表面,一般可采用Ra为12.56.3,对铸、锻件的非加工表面,只需在草图右上方标出“其余”字样。(5)填写技术要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有以下几项内容:说明对零件毛坯的要求,如铸造后清砂、人工时效等。对材料及其性能的要求,如热处理的方法及硬度要求等。对零件的加工要求,如加工方法与精度的说明等。对零件检验的要求,如泵体类零件一般需经过加压试验等说明。说明:上述有关技术要求的选用仅供参考,要正确掌握技术要求的确定,有待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生产实践。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