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如何写
2024-06-26 15:34:26 责编:小OO
文档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如何写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教学计划

疏勒县职业高中教务科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及具备同等学历者。

2.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术能力,熟悉旅游服务、酒店服务及其管理工作,能胜任旅业、酒店行业的服务、接待、带团、市场拓展、管理等工作需要的中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

(一)人才培养规格

1.掌握邓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对旅游与酒店服务管理行业发展与调节的方针、、法规和制度。

2.熟悉酒店管理和导游学基本理论、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导游、酒店服务员职业资格鉴定合格。

3.掌握汉语,具备用汉语直接与客人对话的能力,达到汉语等级考试标准。

4.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达到规定等级标准。

5.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国内外服务管理先进经验和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6.具备从事导游、酒店服务员、礼仪接待员、旅游市场拓展及策划人员旅游、以及酒店行业中层、基层业务管理人员等所必须的职业知识、职业道德素养与职业技能。

(二)职业岗位群

1.前厅服务员

2.客房服务员

3.餐厅服务员

4.茶艺师

5.公共游乐场所服务员

6.展览讲解员

五、课程设置

(一)文化课

(1)职业生涯规划(36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36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教学总体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36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3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36学时,第四学期开设)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民族理论常识(每学期18学时,1、2、3、4学期开设)通过学习我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现状和特点,了解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特点及解决的根本道路、根本制度和根本途径,一步体会我党的民族理论及国家的民族的正确性和优越性,鉴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语文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数学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5

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5、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6、汉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应把汉语的工具性摆在第一位,应以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基本目标。要切实考虑学生学习阶段的汉语基础,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年龄特点等实际,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法内容;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通过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接触更多的语言材料,给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学习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使学生体验、思索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逐步养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

汉语课程还应注重汉语言文字自身的规律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影响。在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重视综合应用;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会受到第一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应将汉语与第一语言在文字的结构和表达习惯等方面适当进行比较,以便帮助学生及时排除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

(二)专业核心课

(1)实用汉语教程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汉语书刊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以汉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笔译。着重矫正语音、语调,扩大词汇量,加深基本语法,借助辞典翻译一般短文;加强阅读和笔译技能的训练,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等知识。

(2)应用语文

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7

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3)计算机应用基础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使其在今后的本职岗位上能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相关操作。

(4)形体训练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坐、立、行的姿态以及健康向上的气质,并培养学生养成注意形体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5)餐厅服务与管理

主要讲授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及餐饮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餐饮管理目标和餐饮业的发展趋势、餐厅服务技能、餐厅服务,宴会服务等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服务能力;菜单设计、原料管理、厨房管理、餐厅管理、餐饮营销、餐饮成本与费用管理等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胜任饭店餐饮服务与餐饮部基层管理工作,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基本能力。

(6)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主要培养学生通过掌握现代饭店房务管理的特点、内容及方法,解决房务管理中所面临各种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饭店房务管理导论,客房产品设计,客房价格制定,前台客房销售管理,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清洁保养,客房设备物资管理,客房经营效益分析等。

(7)康乐服务与管理

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饭店康乐服务与管理中涉及的康体、健身、娱乐、酒水等服务,以及组织架构、规章制度、销售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主要内容:康乐的产生与发展、现代饭店康乐项目的设置、现代饭店康乐部的组织机构、现代饭店康乐服务的标准与程序、现代饭店康乐部运行与管理以及现代饭店康乐服务营销。

(8)食品营养与健康

主要内容包括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营养与能量平衡、糖类与膳食8

纤维、脂类与脂肪酸、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水和矿物质、各类食品的营养与保健功能、饮食与美容、饮食与肥胖、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南。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营养科学知识及人们合理营养需要,达到不断提高人民营养水平,增进健康的目的。

说明: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每学期按18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