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1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X、陈X、赵XX,你们好!我叫__;,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的小树。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解题这是孟XX写的五言绝句。“宿”,住宿。“建德江”,指新安XX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宿建德江”,指在建德江停船宿夜。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结构分析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停船靠岸。这是叙事,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准备。后两句写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这是铺写景物,将一颗愁心融入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语意理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划动船只。“泊”,停泊,使船靠岸,有停船宿夜的含意。“烟渚”,烟雾迷蒙的水中小块陆地。“日暮”,旅途又增添了新的愁思。第一句写行船停靠在江中烟雾迷蒙的小洲岛。这一句不仅点了宿建德XX这一诗题,而且为后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写在黄昏时刻,在孤船小舟上,蓦然又出新的愁绪。第二句的“日暮”很关键,因为“日暮”,船才需“移”而停宿,江面才会水烟蒙蒙,“客”才会生出新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野旷”,空旷的原野。“天低树”,远处的天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清”,澄清的江水。“近人”,与前一个词相联,写江水清,月儿明,好像与舟中之人更接近,使人备感亲切。这两句,写诗人怀着愁心,在广袤而宁静的自然中,经求索而发现孤月竟与诗人那么亲近,于是,寂寞的愁心得到慰藉。写作特点1.情景相生,思与境谐。本诗除第句外,都是写景,写日暮之景和入夜之景。他善于将情思寄于山水之中。此刻,面对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这如画的景色中让人体味到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恬淡孤独,淡中有味。全诗给人以恬淡孤情之感,诗人写宿建德江,不见他人;写日暮、旷野、江水、明月,构成淡雅的情境,似乎远离世俗尘嚣。但细体味,却隐有作者奔腾的思绪:对求仕希望破灭的忧愤、对长期羁旅的寂寥、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坎坷的怅惆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3、指导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动物。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回忆一下,老舍家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深入交流研讨,品读感悟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和可爱的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1、学习大猫性格古怪部分:引导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以及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古怪性格。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非常佩服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读懂课文。作为奖励,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那古怪的猫吧!看了这些图片,从你们的表情,我就能看出你们一定更喜爱猫了!那你准备怎样把这种喜爱之情表露出来呢?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你们读得真投入,真是声情并茂!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指名读,师及时表扬。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相信一定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课后题投影)齐读一遍。师问: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其实,猫就是猫,它的天性就是昼伏夜出,捉老鼠更是它的本能,谈不上古怪呀,尽职呀。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要这么说呢?(喜爱猫,所以把猫人格化。)
2、学习小猫的可爱部分:一直都在说猫的古怪,可是说的人呢,心里是喜欢猫的,读文章的人呢,也不由地喜欢上了这脾气让人难以捉摸的猫,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猫的古怪可爱吧。(课件,配音,解说:瞧,大猫是那么招人喜欢,小猫也更让人觉得顽皮可爱。)小猫就像小孩子,天真活泼,淘气顽皮,生机勃勃。在作者的笔下,小猫的哪些地方很可爱呢?请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老舍先生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能把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见人爱。这除了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还需要有丰富、生动的语言功底。我们来看这两个句子,(课后题投影)感受一下,它们表达的情感一样吗?师引导学生体会总结:作者把脚印形容成小梅花,既形象逼真,又流露出作者的喜欢之情,本来,踩脏稿纸是让人气恼的事,可作者却给这脚印赋于了美的形象小梅花,可见对小猫的喜欢程度有多深。课文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请同桌结合,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讨论。(学生找到猫叫的句子时,相机让学生模仿猫叫,如果学生找不到,老师说出来。)
三、指导练笔
1、无论是夸赞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还是数落猫的贪玩胆小,淘气调皮,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处处都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就像一位宠爱孩子的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孩子一样,娓娓道来,津津乐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仅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紧抓事物特点来写,也要学习作者这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现在就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假如让你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你打算写它的哪些方面?
3、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不得不承认,同学们真是思维敏捷,词汇丰富。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热爱生活,就能随时发现万物的美丽与可爱。我相信,只要大家付出足够的努力,你的文章会越写越棒的!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想象能力,即将枯竭的塞特凯达XX的样子、游人的感触和话语,写一段话详细描述。
4、引导学生领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地球的意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葬礼讲述:一般指人死亡后所举行的一种殡。葬仪式、叫“葬礼”。用彩笔在“葬礼”前加“特殊(sho)的”问:看到这一题目,大家会提出哪些问题?(1)为谁举行葬礼?(2)为什么要为它举行葬礼?(3)为什么说这是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葬礼?
2、教师指定:这些问题问得有道理。我们研究课文之后就能弄明白。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画出文中含生字的词语,根据所注拼音读准字音。(2)查字典、问典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枯竭:(水源)干涸。垂危:病很重将要死去不辞而别:辞:告别。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一息,一口气。只剩下口气,形容临近死亡。课文中指瀑布即将完全消失,下旬:十天为一句。每月21日到月底的日子。(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晤的意思。水帘、预测、骄傲、唤起。(4)指导书写下列几个字:垂、竭、葬。
2、各自渎课文,思考:如果按“举行葬礼瀑布今昔决心保护”分段:一(1)二(2-5)三(6-8)
三、精读训练
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次葬礼“特殊”在哪里?地点特殊:在河上;主持人特殊:巴西(南XX最大的国家)总统;对象特殊特殊垂危枯竭:一条瀑布
2、指名朗读第二段。(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指什么?(第1自然段中总统为瀑布举行葬礼)哪几个自然段回答厂这个问题;(第35自然段)(2)读“但这雄伟的景观,竟然不辞而别”。“竟然”是什么意思?(有点出乎意料)“不辞而别”呢?(课文中指瀑布的消失)“这雄伟的景观”指什么?(默渎第3自然段,指名描述,用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为什么会不辞而别?(两个原因:用水毫无节制,森林被乱砍乱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3)“见到这样的情景”指的是怎样的情景?(逐渐枯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4)小结要点:学习课文上下衔接、呼应的写法。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由于人为的破坏,将要完全消失。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1)学生自由质疑(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XX(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XX的故事(3)兄弟俩对达XX很感兴趣,想见达XX,于是想考考达XX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XX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XX,并且想考考达XX。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XX的,结果呢?达XX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XX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XX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XX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
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XX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XX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XX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XX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XX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XX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XX爷爷更加尊敬了。
2、结束课堂,布置作业。(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按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2、练习用“渐渐”、“越,越”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组声音,(课件播放雷雨中的声音)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雷雨)对,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5课:雷雨(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生答,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那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谁来帮老师说说?
二、听声音判断,指导看图想不想听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声音呀?(想!)那好,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看看你们能不能听出来老师先播放什么声音再播放什么声音?(先播放雨后部分,再播放雨前部分)想看看这三幅美丽的图吗?(分别出示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画面)大自然真神奇啊!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变化真大你最喜欢哪个画面的景象呢?请你说一说(说喜欢的画面)
三、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先学哪一部分,引导一个部分,放手另两个部分的内容)方案一:(先学雷雨后部分)
(一)、学习雷雨后部分过渡语:(指名说喜欢的画面)这么多人喜欢雷雨后的景象,那我们赶快去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象吧!(放雨后景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生1:太阳露出了大红脸。生2:小鸟在树枝上唱歌跳舞。生3:天空出现了一座的彩虹。师:雨后的景物真是太美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赶快去读一读课文吧,并用笔圈出雨后的景物。(生读课文,圈画词语,教师指导)(课件雨后课文)
1、学完了吗?雨后写了哪些景物了?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呢?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回答到蝉叫了,青蛙也叫起来了时,问:蝉在叫什么?青蛙在叫什么?回答到喜欢“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问:有关“彩虹”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雨后的景色写得多好啊!喜欢读吗?带着你们的喜爱只情自己练习把这部分读一读吧,呆会老师请你们来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3、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蜘蛛,蝉或者其他小动物,雨过天晴后是怎样出来活动的?谁想演一演?生1:我是一只蝉,雨停了,我跳上树头欢快地歌唱。生2:我是一只小青蛙,雨停了,我“扑通”一声跳到荷叶上边唱歌边跳舞。生3:我是一只蜘蛛,雨停了,我爬到网上玩蹦蹦床。同学们,雨停后,还有哪些动物也出来活动了呢?请大家站起来,选好你要表演的动物,表演出它的动作和声音。(全班表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雨后这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怎么学习的?先看图,读一读课文;再画一画;接着说一说;最后再演一演。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见上)
(二)、学习雷雨前和雨中部分过渡: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里合作学习雷雨前和雷雨中部分
1、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哪一部分的内容了?你能通过读的方式来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吗?
3、交流要点:A、雨前部分:当汇报到“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时,相机指导学生比较句子:(1)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问: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二句说明了一丝风也没有,天气闷热。)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追问: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得特别好?“垂”字。和哪个字意思相近,掉、落。为什么要用“垂”?因为蜘蛛是顺着一根丝逃走的,所以用垂。“逃”字可以看出蜘蛛是很快跑掉了。)汇报到:“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追问:“越来越”说明什么?说明一次比一次强烈,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相机指导比较句子:(点课件)(1)、闪电亮,雷声响。(2)、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两个句子哪个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好,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你会用“越,越”来说一个句子吗?指导造句。、指导朗读快要下雷雨了,空气闷得不得了,老师想听听你们的朗读,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中闷热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课文?好,我们现在就采用打擂的方式来比一比。同学们还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指读,评价,再读。B、雷雨中部分能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来考考大家吗?问题:(如)a、为什么第4小节连用了三个“哗,哗,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雨下得大而且急)(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b、为什么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太大了,隔着雨帘,树和房子都看不清了)c、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渐渐地”?(雨和雷声是慢慢地变小的)看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雨是怎样变化的?相机指导用“渐渐”进行说话练习。师:板书“渐”字,边讲述:“渐”字古时候是“浸染”的意思,跟水有关,所以用三点水,这里的“渐渐地”可以换成什么词?(慢慢地)请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句话,(课件出示)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也小了。谁能给这个句子中的“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是意思不能变。出示:雷声渐渐地小了,雨声也渐渐地小了从刚才从大家提的问题和回答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学得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好吗?老师和大家一起读,根据老师提的问题,大家读出雷雨的变化,雨刚下的时候既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又变小了。师:雨是怎么样地下起来的?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看见了什么?渐渐地,渐渐地。
4、读课文,背诵课文。同学们,本文的作者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用优美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自然的神奇。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喜欢的地方背出来吗?那好,大家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加上自己的动作,看谁背得最好!大家准备一会吧!(自由准备)指名背课文。
5、总结课文,课外延伸。说一说:春雨、秋雨、夏雨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得段落。3解作者对时间流逝得伤感以及珍惜时间得感受,唤起学生得生活体验,体会时间得稍纵即逝。4感受语文得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得方法。教学重难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得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很美,很有意境。同学们想听吗?(讲述故事虚度得日子)同学们,你倾听出什么?谁能告诉我?(浪费时间,不再回来)你说得真好。是啊,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刘X不会也不能让时间倒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伟大得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家朱XX写得一篇关于时间得优美散文:匆匆(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前同学们进行预习,你来告诉我,读几遍课文?你呢?很好,下面有请三位同学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完,谁能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你说得真好,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谁能说一下?
4、小结: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得出自己得体会。收获真不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同学们,再读课文,你会有更多得发现。
二、精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1、选择自己喜欢得读书方式(如轮读,小组读,默读等)来读课文。师范读(配乐朗诵)
2、划分层次,再读课文我们得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罢:现在又到哪里呢?
3、生再读课文(配乐)非常好,能体会散文得意境,诗一样得语言。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发现?A、句子B、词C、段落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句子能体现匆匆呢?(交流讨论)洗手得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得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又从凝然得双眼前过去
4、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能做到边积累边运用,全体训练,从而感悟时间得匆匆。作者又发出怎样得感慨和叹息呢?(徘徊、叹息)是啊,不能只是徘徊和叹息,他决定不能白走这一遭。我们呢?我们能吗?对,不能。
三、拓展延伸,情感倾诉
1、同学们,有一篇文章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推荐给大家!(补充时间布)
2、老师寄语:时间得宝贵就在于它得一去不复返,请珍惜生命中得每一段时光吧!
3、同学们,课下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得名言警句,上课时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XX。(板书:贺XX)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2)开火车读。(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
一、二句。(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
三、四句。(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学生自读。(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案点评: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教案示例二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作者简介:贺XX(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bchuscisji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识记字形。(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4)教师重点指导:碧,b,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垂,chu,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丝,s,5笔,要读准平舌音,注意上面的写法。裁,ci,12笔,读准平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似,s,6笔,读准平舌音。剪,ji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习(做游戏)。(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2)齐读第一句。(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4)教师小结:妆,打扮。一树,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