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优秀调研报告精选基础教育方面
2024-06-26 15:34:58 责编:小OO
文档


优秀调研报告精选基础教育方面

___年_月_至__日,市政协 界全体委员并邀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的同志就我市 中小学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实地考察了__县__县、_县和__县的中小学教育情况,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各县的情况介绍。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农村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稳步调整了 布局,炎陵集中学经验受全国表彰;加快改造学校危房,D级危房成为历史,农村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努力建设师资队伍,名优 不断涌现,教师队伍生气勃勃;大力发展优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也发现当前我市农村中小学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我市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情况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全市农村小学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26%,36-45岁的占27%,46岁以上的占47%。农村小学教育出现了典型的“爷爷奶奶教孙子”的现象。以__县_县、__为例,__县小学教师1604名,46岁以上共868人 ,占54%,其中超过50岁的593人,占37%,30岁以下的195人,占12%。攸县小学教师中50岁以上的499人,占28.3%。茶陵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9.6岁,45岁以上教师占70%,50岁以上占46%。师资队伍老化,教育观念也老化,教学方法也老化,最后教学质量自然也老化了。又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年轻的优秀教师去沿海等地打工,优秀教师外流,而文化素质不高的教师又占岗,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学科之间不平衡。在学生人数减少,教师总量超编的情况下,学科间却体现出极大不平衡。一方面,语文政史等学科专业老师大量富余。另一方面,数、英、生、计、地、物、体、美、综合实践等学科专业教师大量短缺,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学科教师中不少人是临时需要转行过来(短期培训或是有业余爱好的),因此更加造成了有名无实、名实不符、临时应付、勉强凑合、流于形式等后果。

三是补充力量难以为继。虽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了上述年龄学科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亟需引进教师,但由于教师队伍总量超编,因而近几年各县引进的青年教师人数十分有限。而目前在岗教师中,46岁以上的占到47%,那么在未来几年将出现退休(离岗休息)教师数量激增, 新进教师补充不上,而导致出现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

四是教师分配不均衡。初中教师相对富余,小学编制过紧教师负担较重,特别是城关小学缺编,这样就出现小学大部分教师都担任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课程,既要任教语文又要任教数学,甚至还要兼任其他科目,每天都是堂堂课要到。还有的教学点教师既要上课,又要为路途较远的学生准备中餐,真是“校长带校工,做饭带打钟”。如此一来,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学校布局调整

受城镇化适龄儿童减少等因素影响,近些年,农村中小学生源减少,有的学校出现了严重的生源不足。据统计,攸县145所小学中,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有7所,30至100人的有43所,100至200人的有38所,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如丫江桥皮家如学校只有11人。

而另一方面,城区学位则严重紧缺。目前城区公立学校普遍存在班额偏大现象,人数最多的班级甚至超过了70人。为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必须加快实行学校布局调整。

(三)学前教育情况

一是投入相对不足。几年来,由于园主体的权属职责不清,各乡镇中心 失去了园投资主体,中心校又无投资能力,从而,对各乡镇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了空档,致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还未全面启动。

二是隐患仍然存在。部分幼儿园卫生条件较差,没有专职保健医生,难以定时消毒,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大面积传播。另外,由于幼儿园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幼儿离校较远, 这些学生有的由幼儿园统一接送,有的由家长联合雇佣微型面包车接送,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管理仍有盲区。近几年来,一些未经部门批准的“非法”的小型托管机构在农村大量涌现,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为部分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但它的管理主体至今尚未明确,更谈不上依法管理,规范发展。这些“机构”成了教育部门管理的盲区。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强化均衡配置,保证各单位足额编制。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单位与单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师生比要基本保持平衡。认真做好教职工定岗、定员、分流工作。

2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直接到师范大学招聘紧缺学科教师,缓解当前部分师资紧缺的矛盾。二是加大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师资扶持力度,安排部分中小学优秀校长实行异地挂职锻炼,选派教师进行城乡、校际交流,选派城区学校富余人员到边远穷乡支教,要求每届市级学科带头人每人必须下乡帮扶支教三个月,更进一步推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打破学科界限,倡导和鼓励非紧缺学科教师对应紧缺学科进行第二学历学习,对取得第二学历和提高学历的教师实行一次性奖励。四是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

3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努力缩短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使农村青年教师安心从教,遏制农村青年教师外流。

特别要对炎陵茶陵偏远地区给予倾斜。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津补贴到位,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鼓励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4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启动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

1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方针。学校布局调整应依据三个标准进行一是学校服务范围标准,如小学服务半径为3公里,实践服务半径为10公里;二是学校服务人群数量标准,如每所小学服务人群数量为10000人口以上, 每所初中服务人群数为30000人口以上;三是学校规模标准,如小学学生人数为200人以上,初中学生人数为600人以上。各县可根据实际,结合上述三个标准,科学制定调整规划,力求既方便学生的求知求学和身心健康发展,又保护好群众学的积极性。

2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从长远着眼,在近处着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资源。按照每个乡镇只一所初中、有高中的乡镇不再单设初中、各乡镇2022年前利用现有小学剩余资源创中心幼儿园、已撤乡镇仍然保留中心完小建制的规划,分步实施,稳扎稳打,先着力建设好保留学校,后撤并应撤并学校,确保教育布局调整和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3需要地方配合、财政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根据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为了教育的良性发展而作的一项战略部署,这是教育改革的又一合理的举措,它撤并了一些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目前,我市各县已经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此项规划。可是,就此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布局调整尚未到位。制约这一改革进程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农村经济条件相对差,思想认识低的学生家长,不支持当地村小学的撤并;二是由于投入不足,撤并后不能马上建成一所上规模的优质学校。这样,就影响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委员们认为:应尽快一项如农村直补一样的针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教育本身则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家庭充分认识到,并校是教育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利国利己。同时,加大投入,通过创建学条件好、师资力量雄厚的优质学校来引导农村家长和学生的观念,以保证布局调整的合理、有序、快速进行,保证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三)切实抓好学前教育

一是坚持以公幼儿园为主体,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乡镇规划中心幼儿园建设,各乡镇人民要按照有关规定,承担举中心幼儿园的责任,筹措经费,改善园条件。中心幼儿园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确保安全适用,达到基本园标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二是拓宽思路,多种形式好农村幼儿园。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采取联股份合作等形式举农村幼儿园,鼓励村民自治组织举村级幼儿园。民幼儿园必须符合当地幼儿园建设规划,达到基本园条件,按规定程序审批。民幼儿园享受规定的优惠和支持。

三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序列,建立健全园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岗前和岗后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全员培训计划。要建立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逐步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要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教师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任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四是切实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各县应当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领导,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工作业绩考核项目。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配备专(兼)职幼教干部和管理人员,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负责当地幼儿园的具体管理和业务指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