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022版)
2024-06-26 15:34:59 责编:小OO
文档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022版)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盖章后为受控文件)2022-1-10发布2022-1-15实施有限责任公司发目录

1、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24、应急工作原则:

25、单位基本情况:

26、火灾情况设定:96.1事故风险分析96.2详见以下危险性分表:96.3危险目标对周边的影响和周边对本单位的影响:1

17、组织机构及职责117.1应急组织体系117.2组织机构及职责138应急响应188.1响应措施188.2指挥调度268.2.5灭火抢险战术原则:278.3通信联络298.4灭火行动318.5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358.6防护救护368.7与消防队的配合368.8典型场所预案37

9、应急保障379.1通信与信息保障379.2急队伍保障379.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3.4其他保障3.5应急响应结束399.6后期处置40

10、预案的实施4110.1应急预案培训4110.2预案实施条件检查4310.3应急预案演练44

11、预案的演练考核45

12、附则4612.1应急预案修订4612.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4612.3评估4612.4颁布实施46附件47附件1:应急救援指挥序列图48附件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49附件3:应急通讯51附件4: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52附件5:应急物资装备一览表53附件6:周边企业可调用应急物资清单55公司可调用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设施清单:55公司安全防护器材、救援装备56附件7公司地理位置图57附件8公司周边环境示意图58附件9公司周边主要敏感目标分布58附件10公司生产工艺流程简图59附件11公司平面布置图59附件

12、公司应急救援疏散路线示意图59引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它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公司财产损失,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初期灭火和应急疏散,并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和支援。我公司特组织成立了预案编制工作组,编制了公司灭火和应急疏散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实施我公司灭火、应急疏散、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我公司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总预案、专项预案、分预案组成,经评审后,于2022年月日准发布,2022年月日正式实施,本单位内所有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执行。公司主要负责人:2022年月日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1、目的:预防火灾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号发布,2022年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故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9号,自2007年11月1日施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08号,2022年4月1日起施行;省安全生产条例(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省消防条例(2011年3月1日起施行)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2年9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22年版)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2013年完整版)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第260号令发布,2016年省第303号令第一次修订,2022年省第311号令第二次修订)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22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8315-20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007-2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963XXXX20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052-2015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0077-2013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鲁政发20125号潍坊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潍政办发XXX号)寿光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寿政办发200785号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预案。

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公司内所有类型等级的火灾事故的处置、消防演练。

4、应急工作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切实做到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人员,迅速扑灭火灾,及时疏散物资,有效进行处置,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5、单位基本情况:基本概况单位名称公司地址工业园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管理人人员情况63人占地面积27580总建筑面积19710DCS控制室位置中控室值班电话SIS系统设置方式有消防控制室位置消防机泵房毗邻情况东:空地南:空地西:公司聚氯乙烯厂区北:北临工业园区路,路北为,行驶路线羊临XX-王高路口-三号县路往西-王高工业园工业二路装置区装置一区装置名称装置位置年产能力主要物料及形态装置高度(m)温度区间()压力区间(Mpa)所需灭火剂生产装置厂区东南(一车间东)110吨甲酚(固态)乙胺(液态)氢钠(固态)液碱(液态)6室温-280-0.1-7.5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1)缩合工序将经计量后放入缩合反应釜中,启动搅拌开启蒸汽阀,慢慢升温,至釜内液温达150时停止加温,保温12小时,反应结束。2)中和工序将缩合反应釜中的物料冷却至30左右后,关闭搅拌,将物料用真空吸入中和反应釜中,加液碱150kg,开始搅拌升温至60,停止加温,搅拌30分钟后,停止搅拌。,得到中间体。主要危险性原料甲酚:在常温常压下稳定。本品可燃,有毒,具强刺激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爆炸下限%:0.8爆炸上限%:5.0;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成分未知的黑色烟雾。原料乙胺: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原料氢钠: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原料液碱: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产品N胺: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装置危险性分析该装置高温高压,原料及产品有毒、有腐蚀性,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气系统有蒸汽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3东侧0西侧2南侧无北侧1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消防车道宽度(m)4限高(m)4.5通行情况正常装置二区装置名称装置位置年产能力主要物料及形态装置高度(m)温度区间()压力区间(Mpa)所需灭火剂生产装置厂区东南(一车间西)450吨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氧磷、液碱1218-135-0.1-0.1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将氯仿、米氏酮投入缩合釜中,加温到65再冷却到25加三氯氧磷,加温到65后,再降温到。主要危险性原料二甲苯: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原料三氯氧磷: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原料三氯甲烷(氯仿):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原料液碱: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装置危险性分析该装置无高温高压,但原料有毒、有腐蚀性,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气系统无蒸汽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3东侧0西侧1南侧1北侧1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消防车道宽度(m)4限高(m)4.5通行情况正常装置三区装置名称装置位置年产能力主要物料及形态装置高度(m)温度区间()压力区间(Mpa)所需灭火剂生产装置厂区中间(二车间东)240吨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氧磷、液碱1218-135-0.1-0.1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将原料氯仿、三氯氧磷、防老剂甲(N-苯基-1-萘胺)、中间体米氏酮准确计量后加入缩合反应釜中,经包装产出合格产品。主要危险性原料二甲苯: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原料三氯氧磷: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遇水猛烈分解,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原料三氯甲烷(氯仿):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原料液碱: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装置危险性分析该装置无高温高压,但原料有毒、有腐蚀性,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气系统无蒸汽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4东侧1西侧1南侧1北侧1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消防车道宽度(m)4限高(m)4.5通行情况正常装置四区装置名称装置位置年生产能力主要物料及形态装置高度(m)温度区间()压力区间(Mpa)所需灭火剂生产装置厂区中间(二车间西)200吨杨醛、液氧、对氨基苯磺酸1218-110-0.1-0.1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1)缩合工序将甲醛经计量罐计量后用泵送入缩合反应釜中,启动搅拌。加入称量好的对磺酸,再缓慢开启去氧化工序。2)氧化工序制反应釜用甲醇进行洗涤。3)精制工序将送入烘房干燥。主要危险性原料N,N-二乙基苯胺:易燃,有毒,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原料甲醇: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原料乙醇: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原料37%甲醛: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原料水杨醛:该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原料液氧: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原料对氨基苯磺酸: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装置危险性分析该装置无高温高压,但生产工艺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氧化工艺,并且原料有毒、有腐蚀性,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气系统有蒸汽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4东侧1西侧0南侧2北侧0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消防车道宽度(m)4限高(m)4.5通行情况正常装置五区装置名称装置位置年生产能力主要物料及形态装置高度(m)温度区间()压力区间(Mpa)所需灭火剂氏酮生产装置厂区西南(三车间)150吨N-二甲基苯基苯磺酸1218-110-0.1-0.1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工艺流程1)缩合工序化工序。2)氧化工序应釜用甲醇进行洗涤。3)精制工序将,送入烘房干燥。主要危险性原料N,N-二甲基苯胺: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原料甲醇: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原料乙醇:易燃,具刺激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原料37%甲醛: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原料水杨醛:该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遇高热、明火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原料液氧: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原料对氨基苯磺酸:可燃,具刺激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装置危险性分析该装置无高温高压,但生产工艺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氧化工艺,并且原料有毒、有腐蚀性,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气系统有蒸汽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3东侧1西侧1南侧0北侧1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消防车道宽度(m)4限高(m)4.5通行情况正常储罐区储罐组储罐编号存储物质储罐类型浮盘形式储量(m)泡沫产生器储存温度()储存压力(Mpa)用途所需灭火剂种类1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2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3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4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罐组防护堤容积(m)63长度(m)21宽度(m)6高度(m)0.5是否存在罐组隔堤有将罐组划分分区数量2消防设施喷淋系统无氮封系统无泡沫系统无100米内消火栓数量东侧西侧南侧北侧周围泡沫(水)炮数量无东侧无西侧无南侧无北侧无储存仓库仓库一仓库位置仓库结构储存物质状态储存方式单储量数量所需灭火剂钢结构甲萘酚、防老剂甲、对氨基苯磺酸、四氯苯醌固态袋装10吨1水、干粉、泡沫是否有冷库无制冷设备位置(压缩出口数量1位置西头1个、东头北侧1个固定消防设施自动喷水系统无自动报警系统有防排烟系统有仓库内消火栓数量2位置东一个、门口一个仓库二仓库位置仓库结构储存物质状态储存方式单储量数量所需灭火剂2-仓库生产区南液体原料仓库砖混三氯氧磷、氯仿液态塑料装各10吨2干粉、二氧化碳是否有冷库无制冷设备位置(压缩出口1位置门口固定消防设施自动喷水系统无自动报警系统有防排烟系统有仓库内消火栓数量1位置门口装卸区运输物品位置装卸方式最大停靠数装卸每车需用时7%甲醛甲醛地埋罐卸车管道11小时卸乙醇乙醇地埋罐卸车管道11小时卸甲醇甲醇地埋罐卸车管道11小时卸二甲苯二甲苯地埋罐卸车管道11小时卸运输车辆停放区位置最大停放数量主要停放车辆卸车位2辆原料运输车其他区域名称员工数作用建筑面积层数重点部位疏公室11办公6601电气1化验室2质检1501电气1食堂1做饭3001煤气罐2固定灭火系统水系统消防泵房位置原四车间西头处负责人182XXXX2780水泵编号型号动力类型流量常压(Mpa)高压(Mpa)备用1-_BG-L电动400.41.02-_BG-L电动400.41.0备用室外消火栓数量3消防水炮炮流量无给水管网厂区给水形式给水管网形式管网压力(Mpa)管网直径(mm)供水能力补水形式补水能力市政()自备()环状()枝状()0.110050市政补水50消防水池(罐)名称容积位置消防车时能否停靠吸水消防水池700m原四车间西头能泡沫系统泡沫泵房位置负责人泡沫泵编号型号动力类型流量常压(Mpa)高压(Mpa)备用泡沫储存形式泡沫罐数量储量泡沫液类型泡沫栓数量泡沫炮炮比例混合器混合方式水源1.5公里范围内消火栓数量多个位置宇X等相邻企业3公里范围内天然水源情况水源名称位置有无取水点湾塘有消防力量企业内部消防队形式义务消防队企业消防站人数执勤车辆1主要个人防护及灭火正压式空气呼吸器4套(6气瓶);重型防化服2套;轻型防化服2套、全面式防毒面具12个(4号罐12个、7号罐6个);消防服4套、消防大斧2个;8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10具;汽油吸水泵1台、消防水带6盘(配头);供氧器、医用药箱各1个;防护手套若干。消防队伍负方式

6、火灾情况设定:6.1事故风险分析火灾爆炸主要发生于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罐区,其发生主要由物料内在因素-自身的特性,可燃易燃物质的泄漏,外界因素-火源的存在和产生、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岗位操作人员误操作等决定。危险化学品爆炸能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设备毁坏、装置停产、资源浪费等,尤其是有可能将其它生产设备设施、化学品储罐等的易燃品引燃引爆,造成二次、三次的连续爆炸事故,连续爆炸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爆炸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会使生产装置、化学品储罐区遭受严重破坏。公司主要易燃易爆化学品有:甲醇、乙醇、甲醛、二甲苯等,一旦发生泄漏,遇火源,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由于作业频繁,人员、设备较多,且会危及厂区的安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主要危险因素分析:l)危化品原料储存仓库、罐区或其它生产使用场所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火灾、爆炸事故;2)在汽车卸车过程中汽车槽车等设备发生冒顶跑、脱、跑油等事故;3)槽车等储运设备因穿孔、破损或其他原因而发生的泄漏,引起火灾事故;4)线路敷设不符合标准,超负荷运行引发火灾;5)自然灾害的影响雷击、滑坡、台风等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引起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6)高温季节(5月-9月)暴晒,超压引起爆炸。6.2详见以下危险性分表:14危险性分析一览表潜在事故危险有害因素触发事件(1)发生条件触发事件(2)事故后果危险等级分布场所火灾爆炸甲萘酚、一乙胺、二甲苯、甲醇、乙醇、甲醛、米氏酮中间体、柴油、危废仓库等

1、故障泄漏储罐、管线、阀门、法兰等泄漏或破裂;打料、离心式氮气保护缺失;生产装置超量投料,储罐等超量灌装;罐、阀门、管道、仪表等因质量不好(如制造、加工、材质、焊接等)引起连接处泄漏;撞击(如车辆撞击、物体倒落)或人为破坏造成装置区、储罐等容器或管线等破裂而泄漏;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泄漏,如雷击、台风等。

2、运行泄漏设备、管道及管道附件、仪表等失灵、损坏而造成泄漏;由于操作不当或失误引起的设备和管线的破裂泄漏甚至爆炸。

3、储存不当:仓库、危废库物料堆放密集,通风不良自发热。遇明火、火花、高温物体等引燃、引爆

1、明火点火吸烟;烟火;抢修、检修时违章动火,焊接时未按规定动火;外来人员带入火种;物质过热引起燃烧;其他火源,如电动机不洁、轴承冒烟着火;其他火灾引发二次火灾等。

2、火花穿带钉皮鞋;铁器等击打管道、设备产生撞击火花;设备启动或停止引起的电火花;电气线路陈旧老化或受到损坏产生短路火花,以及因超载、绝缘层烧化引起明火;静电放电;雷击(直接雷击、雷电二次作用、沿着电气线路侵入);进入车辆未带阻火器,或员工车辆任意出入等(一般要禁止驶入);焊、割、打、磨等作业产生火花等。

3、高热

4、其他能量:如危废物料堆积过密通风不良自发热。

5、装置超量投料或储罐灌装设备损坏、物料跑损、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IV生产车间、仓库、地埋罐区、供配电室、柴油发电机组、危废仓库。6.3危险目标对周边的影响和周边对本单位的影响:我公司发生一般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如较小的泄漏、火灾等,企业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对周边居民、企业设备、设施、操作人员、厂外道路和行人等造成的影响较小,其风险程度较低。该厂区东侧、南侧为农田,西侧为公司,北侧为园区路和公司,北侧道路架空输送管线有公司的氯气、氢气管线,该厂区西侧公司、北侧公司使用氯气,若液氯、氯气、氢气发生泄漏或因泄露,顺风飘散至公司,有可能发生中毒事故、燃爆事故。

7、组织机构及职责7.1应急组织体系公司应急组织体系由两部分组成:日常应急管理机构和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见下图:16事故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日常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生产科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疏散组环境监测组物资保障组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图对外联络组应急消防组7.2组织机构及职责7.2.1公司应急管理机构组成公司应急管理机构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及事故应急日常管理部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日常管理部门办公室设置生产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公司应急管理机构组成组织机构日常职务应急职务公司人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总经理副组长副总指挥生产科长成员应急消防组组长义务消防组长应急抢修组组长机修电工主管医疗救护组组长治安疏散组组长物资保障组组长环境监测组组长对外联络组组长一车间应急指挥车间主任二车间东应急指挥车间主任二车间西、三车间应急指挥车间主任仓库应急指挥仓库主管各应急小组中岗位人员若出现特殊情况,根据职务高低依次替补。7.2.2应急日常管理机构职责7.2.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日常职责(1)组织审查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检查督促做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及应急救援资源的配备;(4)监督各级预案的演练、评审;(5)保证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7.2.2.2生产安全事故管理部门(应急办公室)职责(1)在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公司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应急工作;(2)负责公司的应急值班;(3)应急事故发生时,组织、指导、协助和协调进行应急处理和应急救援;(4)掌握应急事故的发生情况,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领导汇报,确定应急处理对策;(5)公司应急力量的调配、应急物资的准备;(6)负责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的策划,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总结;(7)应急事故发生时负责判断并启动响应的应急预案;(8)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令,及时通知公司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9)按照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令,向地方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和求援;(10)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置及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11)负责组织编写现场应急处置的总结,负责应急资料的归档;(12)负责组织公司级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指导各车间、部门编制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负责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13)负责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做出预算。7.2.3事故状态时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当公司发生火灾事故时,公司立即按照预案中对应响应分级启动相应预案,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立即转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全面指挥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各应急小组立即到位,由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如事故时公司总经理因故没在公司,则由第一副总指挥担任总指挥;若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都不在公司内时,由第二副总指挥生产科科长接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公司事故现场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状况、现场应急工作状况等报告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事故及其处理状况,下达应急指令。各应急队伍接受指令后,立即按照职责、分工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随时将事故状况反馈给指挥部;指挥部根据反馈情况下达应急指令,直到完成应急事故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设应急消防组、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疏散组、物资保障组、环境监测组、对外联络组等7个应急专业组。公司事故状态时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日常应急办公室总指挥应急救援指挥部副总指挥应急消防组应急抢险组医疗救护组治安疏散组物资保障组环境监测组对外联络组7.2.4事故状态下应急指挥部构成及岗位职责7.2.4.1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1)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应急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6)负责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接受的指令和调动;(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收集相关数据;(10)负责事故原因调查,应急经验总结;7.2.4.2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及职责总指挥:总经理总指挥职责:(1)负责本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2)全面负责各小组应急指挥工作;(3)调动人员、物资,并发布应急指令;(4)负责事故信息上报和对外发布;(5)接受部门的指令与调动;(6)负责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总结;(7)负责公司应急预案改进、更新与发布。(8)总指挥不在公司,应授权副总指挥履行总指挥职责。第一副总指挥:安全科科长第二副总指挥:生产科科长副总指挥职责:(1)负责各应急小组组长工作任务分配;(2)负责指挥及落实各应急小组应急工作;(3)配合总指挥调动应急物资、应急人员;(4)负责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5)向上级汇报和相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应急小组组成及职责各应急小组成员名单详见附件,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应急消防组组长:义务消防队队长;成员:义务消防队成员职责:(1)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消防与灭火、搜救伤员、联络接应119消防队;(2)负责事故后的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转移事故应急池中消防废水至废水站处理达标后外排;(3)负责消防物资(消防服、灭火器、消防栓、水等)的保管、维护、补充。应急抢险组组长:机修电工主管;成员:机修、电工职责:(1)负责罐区、釜、器、槽、管道等泄漏处应急堵漏(阀门、法兰、垫圈等泄漏处堵漏);(2)负责泄漏容器内的剩余液体及围堰内液体收集、转移;(3)负责泄漏化学危险品的围堵与疏导;(4)负责将受事故威胁的物品搬运至安全地带;(5)负责故障设备抢修;(6)抢险物资(如活性炭、堵漏物质、抽料泵等)的保管、维护与补充。医疗救护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联络120急救中心;(2)负责周边人员向事故地点上风向(根据风向标指示)疏散;(3)负责对事故伤员根据不同伤情实行现场安置、紧急抢救或安排运转伤员;(4)负责医疗物资保管、维护与补充。治安疏散组组长:成员:安保人员职责:(1)负责向厂内发布事故警报,联络并接应110(2)划定事故现场境界区域,维持厂内的治安秩序;(3)负责事故现场无关人员的疏散或转移至安全地区,并派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各路口设岗执勤,实行交通管制,阻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4)负责周边企业、居民点人员向事故地上风向(根据风向标指示)疏散至合适距离;(5)负责清点清点核实人数。物资保障组组长:成员:仓库成员、供销科成员职责:(1)负责各种应急物资和设施的采购;(2)负责各种应急物资的管理和维护;(3)负责应急现场各种物资、设备的供应;(4)协助其他小组应急。环境监测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各监测设备的维护和取用;(2)组织环境监测,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危害程度;(3)清洗现场,并启动空气净化系统、事故应急池,关闭清净下水阀门,将泄漏的危化品、废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避免对环境产生影响;(4)负责事故应急终止后大气、水体环境质量采样与监测。对外联络组组长:成员:职责:(1)负责接洽外部机关、媒体;(2)负责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发布工作;(3)协助总指挥完成安全生产事故信息上报工作。7.2.4.3要求(1)各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向指挥部请示救援工作,汇报本小组工作进展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2)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8应急响应8.1响应措施根据事故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场所的危险性及影响范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