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精选模板怎么写
2024-06-26 15:34:45 责编:小OO
文档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精选模板怎么写

《地质学》实习报告

作者:学号:专业:

实习时间:

实习路线: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展开写)

[第一部分]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部分]介绍九乡的位置;九乡溶洞的的开发时间,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网上查)

[第三部分]详述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

[第四部分]

1.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

水工建筑物的影响。

2.具体的处理措施:

3.岩溶地貌发育区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分析原因及水土保持方案

[第五部分]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实习时间:20__年7月7日

实习路线:云南农大-九乡

实习内容:

一、九乡实习的内容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1、观察沉积岩岩性特征(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构造、球状风化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岩形成后的各种作用影响下,使其各种物质成分形成特有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称为沉积岩的构造。它不仅构成沉积岩的重要宏观特征,而且还可据以恢复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一)层理构造

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由于气候、季节等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搬运介质如水的流向、水量的大小等变化,从而使搬运物质的数量、成分、颗粒大小、有机质成分的多少等也发生变化,甚至出现一定时间的沉积间断,这样就会使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物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单位叫做层;层与层间常代表一个沉积条件的突变面,或代表一个侵蚀面。一个层的顶面或底面叫做层面。层面可以是平的,也可以是波状起伏的。有的层很厚,有的层很薄,层厚可以反映在单位地质时间内沉积的速度。根据层厚可以分为:块状(层厚>100cm)、厚层(50—100cm)、中厚层(10—50cm)、薄层(1—10cm)、微层(页片层,0.1—1cm)等类型。在一套岩层中层的厚薄变化可以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频率。

根据层理的形态,可以分为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和斜层理。

在一个层内的微细层理比较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称为水平层理。这种层理主要是在水动力条件微弱、平静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多形成于闭塞海湾、较深的海、湖泊、潟湖、沼泽、河漫滩等比较稳定的沉积环境。

波状层理是微细层理呈波状起伏,但总的方向平行层面的层理。波状形态对称或不对称,规则或不规则,连续或断续这种层理主要是在较浅的湖泊、海湾、潟湖等处由于波浪的振荡作用形成的。单向水流对于河漫滩沉积也可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

如果层内的微细层理呈直线或曲线形状,并与层面斜交,则称斜层理(图4-9下部)。若各微细层理均向同一方向倾斜,可称单向斜层理(或简称斜层理),这种层理主要由河流形成。在河床上常常形成垂直于流水方向的砂垅,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砂垅逐渐向前移动,形成了斜层理。层理的倾向代表流水的方向。在湖滨、海滨三角洲中也有显著的斜层理。有时斜层理的倾斜方向互不一致,可称交错层理。在滨海浅海地带,由于海水运动方向反复不定,或在风成堆积中由于风向多变,都可形成交错层理。

上述波状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一般都反映海中或陆地上的浅水环境(风成者除外),因而可以据以恢复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

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粗细分异情况,可以分为递交层理(粒序层理)和块状层理。速变层理是在一个层内颗粒由下向上由粗逐渐变细的层理。其中又有两种类型,如图4-11a,在下部没有细小颗粒,当水流速度和强度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常形成这种层理。如图4-11b,在由粗变细的颗粒中还夹杂着细小颗粒,在携带各种大小颗粒的浊流或悬浮流中常沉积形成这种层理,这种类型是最多的一种。块状层理是层内物质均匀或者没有分异现象、层理不很清楚的一种层理,这种层理常因沉积物快速堆积而成。

(二)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层面上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不仅标志着岩层的某些特性,而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来岩层沉积时的地理环境。

1.波痕在现代河床、湖滨、海滩以及干旱地区的沙丘表面上,常形成一种由流水、波浪、潮汐、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状构造,称为波痕(图4-12)。这种构造也常保留在沉积岩层的层面上。波痕经常保存在砂岩中,但在泥灰岩、薄层灰岩中亦可见到。

沉积岩中最常见的是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流水波痕形态不对称,波峰波谷均较圆滑,陡坡方向代表流水方向。浪成波痕对称性显著,波峰尖锐,波谷圆滑。这两种波痕都反映浅水(河流、海滨、湖滨等)沉积环境(因为波浪的作用只能达到一定深度)。但前者是在流

水条件下,而后者是在静水条件下形成的。在沙漠及湖海滨岸带砂丘沉积物中,还常见到风成波痕,此类波痕不对称的程度更高,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图4-13)。

波痕构造在岩层的纵剖面或横剖面上常与一定类型的斜层理相适应。如图4-14,为一种不对称波痕及其相关的斜层理构造块状示意图;从图4-10中亦可看出这种相应关系。

2.干裂出现代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图4-15)。在沉积岩层面上亦可见到干裂(图4-16),它是在沉积当时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干裂多见于泥岩、泥质砂岩中,在碳酸盐岩中亦偶有可见。干裂常指示海滨、河床、湖滨等浅水环境及阳光充足的干燥气候条件。

3.盐类的晶体印痕和假象在某些泥质岩石的层面上,有时可以看到盐类晶体的凹入印痕或凸起的晶体假象。其成因可能是多种的:例如在含盐度高、蒸发量大的咸水盆地沉积物中,常有石盐、石膏等晶体形成。由于成岩作用或后生作用,使沉积物失水、压缩、厚度减薄,而盐类晶体比泥质物质收缩小,因而突出于层面上,当新沉积物覆盖其上时,这凸出的晶体便嵌入上覆岩层,并在上覆岩层底面留下凹入的晶体印痕。还有一种情况,当泥质沉积物中有盐类晶体结晶出来,后来又被咸水所覆,使晶体溶解并留下其晶体外形的空洞,然后在其上又堆积了泥沙,这样上覆岩层的底面便有凸出的晶体假象嵌入下边的岩层之中。如在我国华北下寒武统馒头组页岩中,常见有食盐的晶体印痕和假象。这种层面构造常反映沉积当时的干燥环境。

4.雨痕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砂质沉积物的表面,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凹坑,直径2—3mm(有时可达15mm),深约1—2mm,边缘稍高。这种构造有时可以保留在沉积岩的层面上。

5.生物痕迹指动物在未固结的沉积物表面活动时所留下的足痕(脚印)、爬痕、虫孔等,后被沉积物覆盖而保留在岩层中。常见的有恐龙足痕、动物爬痕、虫孔等。

(三)结核

在沉积岩中常含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称为结核。其形状有球状、椭球状、透镜体状、不规则状等。其内部构造有同心圆状、放射状等。其大小不一,从数厘米到数十厘米甚至数米。其分布有的呈层状,有的顺层呈串珠状。根据成因,可以分为:

1.原生结核指在沉积过程中某些矿物质或化学成分,围绕它种物质质点层层凝聚而成的结核。如石灰岩中含有燧石结核,砂岩中含有铁结核,此外还有黄铁矿、菱铁矿、磷灰石等结核,现代海底有大量的铁锰结核。这种结核体一般不穿过层理(图4-17A)。

2.后生结核指岩石生成以后,含矿物质的溶液从层间淋滤渗入,围绕某些中心沉淀,或者与岩石中某些物质进行交代而成的结核。其特点是结核穿过层理(图4-17B)。黄土中的石灰结核属于后生结核。

由于风化作用,可以形成类似结核的团块,称为假结核。例如有些岩石被纵横裂隙分割成许多几何形状的小块,然后含氢氧化铁的溶液沿裂缝渗入,并溶解岩石,最后被分割的岩石小块变成被褐铁矿包围的假结核形状。

(四)生物遗迹构造

在沉积岩中,特别是在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岩中,常常保存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生物化石,这是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化石不仅可以确定沉积岩的形成时代,研究生物的演化规律,而且还可了解和恢复沉积当时的地理环境。

2、学会运用地质学理论知识进行野外观测,掌握野外勘察技术路线、方法和技

术;同时学会使用地质勘察工具(罗盘、钉锤、放大镜、皮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观测沉积岩地层产状、节理产状

(1)岩层的产状:岩层即层状产出的岩石;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位置和产出状态;沉积岩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或近水平的。

(2)沉积岩产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走向(线)、倾向(线)、倾角)、直立岩层

(3)沉积岩的常见构造形式:层状、生物化石、结核(层状构造最主要)

常见的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集块、火山角砾、凝灰岩)、正常碎屑岩(砾石、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煤岩盐。

4、观察、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在观察和描述沉积岩时应注意:要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区分岩石是碎屑结构、泥质结构抑或结晶结构和生物结构等;据其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及颜色上的差异,观察岩石的层理,注意层面上波痕、泥裂等构造特征;要描述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碎屑物及胶结物等成分。对砾石的砾石形状、大小、磨圆度和分选性等特征要描述,并要确定胶结类型,以及胶结程度。对沉积岩命名时应遵循“颜色+胶结物+岩石名称”的法则。此外,还需注意沉积岩体形状、岩层厚度及产状、风化程度、化石保存情况及其类属。

二、九乡的位置与开发时间

国际洞穴协会会员、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景区——九乡风景名胜区,九乡溶洞位于宜良县城西北XX、回族乡境内,距省城昆明90公里,距著名的石林风景名胜区34公里,风景区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九乡有溶洞之乡之称,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全的洞穴群落体系,现已发现的溶洞有90多个,还有一些新的溶洞被陆续开发出来。九乡溶洞的特点是雄、险、奇、秀。19__年9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九乡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溶洞景观最奇特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九乡风景XX是独具特色的国际观光型喀斯特地质公园。是昆明旅游景点中一支奇葩。

九乡溶洞的具体组成

九乡风景区包括叠虹桥景XX、大沙坝景XX、阿路龙景XX、明月湖景XX(即柴石滩水库)、马蹄河景XX,现已开发的叠虹桥风景区共十大景域。

①舒适快捷——峡谷旅游观光电梯

这是国内建造的第一部峡谷观光电梯,建成于20__年4月。建筑高度53米,电梯轨道42米,运行时速1米/秒。“大壑峡崖遮不住,悠忽降临绿水边”。登乘观光电梯,可舒适快捷地直入游览景点,免去300级台阶的攀爬之苦,同时节约了时间。

②清幽迷人——荫翠峡

有滇中第一幽峡的美誉,峡长1000米,可划船游览。两岸古崖苍苍,浓荫摇曳,一泓碧水,清幽迷人,如诗如画的景致使人流连忘返。许多诗人作家在荫翠峡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诗篇,荫翠峡又名情人谷。

③惊心动魄——惊魂峡

峡长700米,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为壮观的地下大峡谷。两岸刀劈斧削一般,峡底到洞顶将近百米,峡中最窄处仅只三四米宽,游人走过无不感到惊心动魄。

④地下广场——雄狮厅

雄狮大厅总面积15000平方米,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地下广场大厅,可容上万人在这里聚会,更为神奇的是,整个大厅顶部由一个完整的板块构成,板块上嵌有几个窝形的漩涡,整个顶部板块可谓天衣无缝。

⑤玲珑剔透——仙人洞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下风光特征,其中的钟乳石玲珑剔透,美妙绝伦,或依或偎,或坐或卧,宛如一群仙女,在此轻歌曼舞,给人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

⑥惊天动地——雌雄瀑

两条瀑布由三十多米高的崖上訇然而下,震耳欲聋。那雄浑壮丽的气势惊天动地,如同黄河倒悬一般。雌雄两条瀑布尤如两位浪漫的情侣难分难舍。使人产生许多联想,给客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⑦天地奇观——神田

神田景观奇伟壮丽,充满田园风味,为世界上罕见的一大奇观。神田,科学名为边石盆,在九乡则称为边石湖群,九乡的边石湖群以其独特和田体的博大,被国际洞穴专家誉为世界之最。

⑧浓郁风情——林荫寨

在深达100米的地下世界中,蕴藏着独特的彝家风情景观,密枝林、土司城堡等,反映了古彝先民们淳厚的民族风情特征。

⑨风吹石弯——地下倒石林

蝙蝠洞的特点是钟乳石倒悬垂挂,如同石林倒长一般。这些钟乳石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石体倾斜幅度大,不规则,细究起来,是因为空气流向不同而造成的。于是,在九乡,又添了一个风吹石弯的神奇景致。

⑩跨山过壑——九乡旅游索道

索道跨度近1000米,如一条飞虹,横跨于青山XX之间,游人可以领略到四季不同的九乡地表风光,可参观古人类遗址张口洞,跨越数万年的时空。

九乡溶洞群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类型齐全,风格多样,被誉为“溶洞博物馆”。

九乡溶洞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包括区域喀斯特发育特征,组合景观类型,植被及动物群落,洞穴发育及分布特征,洞穴水文、气候、生物、矿物及景观;从张口洞发掘的实物及保留完整的地层剖面来考察,对于研究区域性数十万年以来的古地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古动物演化,以及有人类生活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等;从人文科学方面来考察还有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科研课题。还有洞穴探险,洞穴疗养,教学,实习等多种综合性功能和价值,而科研价值远远高于观赏价值。

三、岩溶地貌地表及地下类型

(1)地表喀斯特形态

1.溶沟和石芽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石芽指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其实它是溶沟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物。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气候环境。

2.天坑和竖井

主要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他形成于陡峭的坡地两侧和洼地、盆地底部,因为流水沿着岩石的裂隙侵蚀强烈,所以天坑或竖井深达几十米到几百米。

3.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

溶蚀洼地是一种范围广,近似圆形的封闭性岩溶洼地,四周多低山和峰林,底部平坦,雨季易涝,旱季易干。面积一半数平方千米至十几平方千米。溶蚀谷地是溶蚀洼地进一步扩大或融合而形成的,它受构造影响比较大,面积更为广,一般数十平方千米至数百平方千米,平面条状分布,长达数十公里,底部平坦,常有地表径流,例如广西都安有一溶蚀谷地宽一公里,长十公里。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

4.干谷

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这种地表径流转为地下径流的现象叫做伏流。还有一种形成原因即人类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的结果。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比较常见。

5.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我国广西XX风光独特,岩溶作用是形成这天然屏风的主要原因。

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

天生桥是可溶性岩下部受流水溶蚀而形成的拱桥状地貌。

(2)地下喀斯特形态

溶洞溶洞又称洞穴,它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

溶洞中的喀斯特形态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灰华和泉华。

四、岩溶地貌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

岩溶地貌发育区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分析原因及水土保持方案

1、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在岩溶地区,由于在地表覆盖层下游石芽溶沟,岩体内部有暗河、溶洞,建筑物的地基通常是很不稳定的,上覆土层还常因下不岩溶水的侵蚀而坍塌,形成土洞。对于溶洞或者土洞分布密度很密、且溶洞或土洞的发育处在地下水交替最积极的循环带内、洞径较大、顶板薄、并且裂隙发育,此地不宜选择为建筑场地和地基。但是对于该场地虽有溶洞或土洞,但溶洞或土洞使早期形成的,已被第四纪沉积物所充填,并已证明目前这些已不再活动的情况,可以根据洞的顶板承压性能,决定其作为地基。此外,石膏或岩盐溶洞地区不宜选择作为天然的地基。2、对水工建筑物的影响,具体的处理措施在岩溶发育地区修筑水坝时,库水常沿溶蚀裂缝、岩溶管道、溶洞、地下暗河等产生渗漏,严重时可造成水库不能蓄水。如发现库有渗漏,可以采用堵(堵落水洞)、铺(铺盖粘土)、截(筑截水墙)、围(在落水洞四周建围墙)、引(引入库内或导出库外)等方法进行处理。对岩溶突水的处理,原则上以疏导为主。

实习心得:主要写对学业、工作的意义和吃苦、敬业精神等。

实习心得从此次实习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

加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

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