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唯物论原理总结
2024-06-26 15:34:45 责编:小OO
文档


唯物论原理总结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关系:

(1)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我们更好生活的艺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方与世界观的关系:

(1)方和世界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3)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也不存在脱离方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哲学是什么

①从本义上说,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的基本问题

⑴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⑵为什么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各自的形态。

⑴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⑵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首先,哲学来源于时代,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其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特征和发展。

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有自然科学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的辩证法和费的唯物主义。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性的统一

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毛XX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辩证唯物论识记知识点:

1、概念:

(1)物质:

(2)运动:

(3)静止:

(4)规律:

(5)意识:

2、原理及方:

(1)世界的物质性

①〖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因此,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②〖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③〖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①〖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错误倾向〗: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

①〖原理〗: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错误倾向〗: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

①〖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②〖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③〖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

①〖原理〗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②〖方〗: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6)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为什么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的前提和依据。

③怎么办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C、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①〖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方〗: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①〖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方〗: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