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啤酒盖厂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2024-06-26 15:34:15 责编:小OO
文档


啤酒盖厂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啤酒盖厂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预案编号:YA-YDHGG-01-2020版本号制单位:啤酒盖厂有限公司编制:审核:批准人:2020年9月6日发布2020年9月6日实施发布令各部门以及全体工作人员:为科学、快速、有效的防止、控制和妥善地处理公司事故发生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企业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修正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监管总局令第88号令)等文件,经过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制定了啤酒盖厂有限公司应急预案,并经主要负责人发布实施。现将啤酒盖厂有限公司应急预案下发,该预案是实施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公司的应急救援演练和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望各部门负责人认真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贯彻执行。总经理(签字盖章):颁布日期:2020年9月6日第2页共83页目录第一部分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61.1编制目的61.2编制依据61.3适用范围71.4应急预案体系71.5应急工作原则92风险描述92.1单位概况9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10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53.1应急组织体系153.2组织机构职责154预警及信息报告184.1预警184.2信息报告204.2.1信息报告与通知204.2.2信息上报205.应急响应215.1响应分级215.2响应程序215.3应急处置措施235.4应急解除236.信息公开247.后期处置248保障措施258.1通信与信息保障258.2应急队伍保障2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258.4其他保障269应急预案管理279.1应急预案培训279.2应急预案演练279.3应急预案修订279.4应急预案备案2.5应急预案实施28第二部分专项应急预案

一、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包含易燃液体)30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0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13处置程序314处置措施33

二、触电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3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62指挥机构及职责373处置程序374处置措施40

三、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421事故风险分析42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433处置程序444处置措施45

四、压力容器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501事故风险分析50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03处置程序514处置措施55第三部分现场处置方案

一、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591事故风险分析592应急工作职责593应急处置604注意事项60

二、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11事故风险分析612应急工作职责613应急处置624注意事项63

三、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654注意事项66

四、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671事故风险分析672应急工作职责673应急处置684注意事项68

五、燃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01事故风险分析702应急工作职责703应急处置704注意事项71

六、职业中毒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721事故风险分析722应急工作职责723应急处置724注意事项74附件1:公司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通讯录75附件2:应急小组组长替代原则77附件3:公司应急值班电话77附件4:相关部门及应急机构通讯录78附件5:事故应急信息接报处理登记表79附件6:事故应急信息上报书80附件7: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81附件8:单位周边环境图82附件9:单位平面图和疏散图83附件10:营业执照啤酒盖厂有限公司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建立健全啤酒盖厂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形成指挥统

一、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对风险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因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企业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1.2.1依据: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预案中的引用而成为本预案条文,有指定日期的按原版本,未指定日期的按版本引用。(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3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2013第4号(5)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11版(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493号令,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修改,2015年5月1日起施行)(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88号令,2016年7月1日起施行)(8)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21号令,2009年7月1日起施行)(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9639-2013,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1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1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41-1986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安全生产的火灾(包括易燃液体)、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有限空间、职业中毒、燃气泄漏、压力容器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处置。1.4应急预案体系本单位属于非高危行业,生产规模大,但危险因素相对较少。本应急预案针对企业内发生的生产伤亡等重大事故制订了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第7页共83页啤酒盖厂有限公司标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号YA-YDHGG-01-2020第8页共83页啤酒盖厂有限公司标题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号YA-YDHGG-01-20201.5应急工作原则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切实履行本单位安全监督管理职能,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1.5.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增强预警分析,做好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1.5.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充分发挥本单位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实行领导责任制,实现“分级管理、按级负责、逐级提升”的应急机制。1.5.4反应快捷,协同应对。充分发挥依靠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属地应急救援机构的联系,加强各职责部门的协调,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1.5.5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生产(经营)生产事故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1.5.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综合素质。2风险描述2.1单位概况单位名称详细地址单位性质建立时间企业邮箱XX编码安全负责人电话消防安全负责人电话固定资产所属街道(地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上级集团公司电话职工人数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义务消防队负责人主要灭火装置数量灭火器人数电话消防栓消防消防水源室内消防栓数量室外消防栓数量经营项目最近的医院重点部位营业执照上的法人代表方位名称距离备注周边地区情况东侧2米南侧2米西侧5米北侧5米最近的消防支队或中队上级主管部门及电话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本单位无重大危险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场所主要有:配电室、燃气管路通过区域、油墨库房、生产车间等。2.2.2危险有害因素和风险评估2.2.2.1火灾和疏散火灾是指火失去控制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现象,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扑灭火灾。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1、易燃物附近存在明火作业或其他点火源。

2、在禁火区违章作业而又不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

3、油墨泄漏,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

4、建筑物未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

5、电气火灾。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如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等,极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1)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2)外来因素破坏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引起电缆火灾。3)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4)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5)电缆的各种保护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没有安装或失效,引起电缆火灾或使火灾扩大、蔓延。6)当建筑物和电气线路遭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7)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8)在生产场所多有易燃物质,如果电器打火、雷击、设备防静电接地失效打火或其他点火源产生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2.2.2.2触电事故伤害1)电击(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电动机)、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2)伤害的方式:触电伤害是由电流形式的能量造成的,当伤害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3)伤害的途径: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1)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2)未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3)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4)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2)电伤:(1)分布:配电室、配电线路等。(2)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3)伤害的途径:直接烧伤: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间接烧伤: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电伤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2.2.2.3机械伤害事故机械伤害危险是由于机器零件、工具、工件或飞溅的固体、流体物质等,以及与设备有关的机械作用,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损伤或危害的各种物理因素综合,以及与设备有关的滑倒、倾倒和坠落的危险。机械伤害危险的实质,是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非正常做功、传递或转化,导致对人员的接触性伤害。机械伤害危险的主要形式有夹挤、碾压、剪切、切割、缠绕或卷入、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飞出物打击、高压流体喷射,以及与设备有关的碰撞、滑倒、倾倒和坠落等。(1)产生部位:维修班组、车间现场设备操作。(2)产生原因:防护罩设计不合理,或由于各种原因被损坏、拆除,未及时修复或补全,使旋转运动部件全部或部分暴露。(3)产生后果:人身伤亡。2.2.2.4物体打击伤害事故(1)高处掉落的物体打击中人体。(2)操作或检修时,因用力过猛,工具或部件在惯性力作用下飞出击中人体。(3)违章操作,带压检修,零部件在压力的作用下飞出击中人体。(4)检修工具及设备的附件等,若使用不当或放置不牢固,致使工具意外飞出、附件意外坠落,可能造成物体打击。2.2.2.5物体打击伤害事故车辆伤害是指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撞伤人、物。车辆伤害主要存在于进场车辆。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1)运行中车辆存在机械故障或维护检修不到位。(2)厂区道路不顺畅,路面不平;积雪结冰、存水等。(3)厂区道路转弯半径不足、路面宽度不够。(4)驾驶员麻痹大意、违章操作。(5)人员密集或人行频率较高路段没有或缺少警告标志和声光报警信号。2.2.2.6高处坠落伤害事故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在操作基准面2.0m及其以上的安装、检修和生产作业称做高处作业。造成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是:(1)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缺陷,例如作业面没有防护栏杆、作业平台狭窄、安全带、安全绳存在缺陷或不佩带安全带等;(2)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3)操作人员作业中麻痹大意,不遵守劳动纪律,比如上岗前喝酒、吃嗜睡药,不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等;(4)操作人员身体原因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例如患有恐高症或其他禁忌症;(5)高处作业现场缺乏必要的监护。2.2.2.7有限空间伤害事故(1)未制定受限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控制计划、受限空间作业准入程序和安全作业规程。(2)未确定并明确受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准入者和监护者及其职责。(3)未在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受限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4)未在当实施受限空间作业前,对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可以准入并作业。(5)未提供合格的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2.2.2.8压力容器伤害事故压力容器发生压力急剧释放,冲击波或物理残片作用与人体接触造成的危险。导致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1)压力容器存在设计、制造缺陷。(2)压力容器超压、超温使用。(3)压力容器不定期进行检验,腐蚀、材质发生变化。(4)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等安全附件失效。(5)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2.2.9职业中毒伤害事故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油墨种类较多,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履蹒跚、意识模糊,长时间吸入会令人窒息昏迷,甚至死亡。其它许多溶剂也均有一定的毒性。2.2.2.10燃气泄露伤害事故公司的食堂使用天然气、生产车间使用天然气,在人员误操作、安全防护装置失效可能导致燃气泄露。2.3生产工艺流程涂白印花上光涂粘合剂铳盖注胶装箱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各个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应急抢险组义务消防队应急疏散警戒组应急后勤保障组(含救护工作)应急通讯联络组3.2组织机构职责3.2.1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a.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b.指挥各组现场排险工作。c.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d.负责向到达事故现场的、消防、本地区街道汇报灾情,并移交现场指挥权。组名组长电话组员电话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3.2.2应急抢险组(义务消防队)主要职责a.现场抢险、抢救受伤人员。b.清理爆炸危险源,控制险情蔓延。c.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抢险、抢救进展情况。组名组长电话组员电话抢救救援组3.2.3应急疏散警戒组主要职责a.保持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的畅通。b.拉好警戒带,做好警戒和保卫工作。c.控制现场秩序,控制无关人员进入现场。d.疏导现场人员按序从安全出口疏散至安全区域。e.核实疏散人员是否疏散至安全区域。f.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疏散进展情况。组名组长电话组员电话应急疏散警戒组3.2.4应急后勤保障组(含救护工作)主要职责:a.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和处理,联系救护车并护送到医院进行抢救。b.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c.落实抢险救灾装置、设备抢修、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d.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后勤保障及救护情况。e.记录事故信息相关内容,并上报地区及有关部门主管领导。组名组长电话组员电话应急后勤保障组(含救护工作)3.2.5应急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a.应急预案启动后按照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负责通知各应急组前往现场救援。b.在抢救过程中,联络、搜集各组进展情况,随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如实报告情况。c.在抢救过程中,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组长的命令。d.保证信息畅通。组名组长电话组员电话应急通讯联络组4预警及信息报告4.1预警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事故预警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确认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及事故征兆汇总后,在公司范围内发布,预防事故发生。(1)预警等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级、级、级、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见表4-1表4-1预警分级描述预警级别预警颜色预警描述级红色特别严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正在迅速蔓延级橙色严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正在扩大级黄色较重级预警级别,事态有扩大趋势级蓝色一般级预警级别,事态有扩大趋势(2)预警信息来源a.属地、上级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涉及生产安全事故预警信息,比如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等;b.公司监测、监控和信息采集系统获取或目击者、知情者的报告或上报的事故的预警信息。(3)预警信息内容a.预警级别;b.涉及生产安全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造成的危害及程度;c.预警范围: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及相关部门;d.建议应采取的应急措施;e.发布部门。(4)预警方式根据生产安全事件的特点,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预警方式:a.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通知相关部门、岗位、员工;b.通过覆盖公司内的应急广播通知公司内所有员工;c.人工大声呼喊、鸣笛等方式使公司内人员警觉(特事特办)。(5)预警发布、取消程序a.应急领导小组收到事故信息、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核实确认,提出发布预警等级的建议,报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向公司应急组织相关部门和员工发布预警信息。b.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预警信息每小时发布一次,紧急情况下,可随时修改并发布预警等级。c.当事故已被有效处置,确认已无危险,无导致次生、衍生事故可能,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发布取消预警信息指令。4.2信息报告4.2.1信息报告与通知应急领导小组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当班值班人员)及电话: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应急领导小组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领导小组组长。4.2.2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区)级安监部门。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括;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根据发生事故的性质,领导小组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5.应急响应5.1响应分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及公司的应急处置能力,与预警等级相对应,分四级响应:5.1.1级响应:部门已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级响应。5.1.2级响应:部门已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级响应。5.1.3级响应:部门已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级响应。5.1.4级响应:部门已布或应急领导小组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级响应。5.2响应程序5.2.1级响应:公司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5.2.2级响应:公司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5.2.3级响应:公司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专项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5.2.4级响应:公司已发布级预警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综合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超出单位应急能力时,扩大应急,请求当地增援。基本响应程序如图5-2所示。5.3应急处置措施5.3.1应急处置程序详见各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5.3.2处置原则和要求a.公司各突发事故发生后,由现场应急指挥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通知有关部门及应急抢救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b.召集、调动抢救力量,各部门接到现场应急指挥指令后,立即响应,派遣事故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等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聚集,并听从现场总指挥的安排。c.现场指挥按本预案确立的基本原则,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行应急抢救,并且要与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保持通信畅通。d.当现场现有应急力量和资源不能满足应急行动要求时,及时向街道(地区)办事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支援。e.事故发生时,必须保护现场,对危险地区周边进行警戒封闭,按本预案营救、急救伤员和保护财产。如若发生特殊险情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充分考录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f.医疗卫生救助事故发生时,拨打120或999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5.4应急解除5.4.1应急结束条件:(1)当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的隐患得到消除;(2)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3)环境有害因素等到有效监测和处置得当。(4)现场应急指挥部和专家评估认定现场应急工作已结束。5.4.2应急结束程序应急结束程序执行“谁启动谁关闭”原则,应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发布应急结束命令。6.信息公开6.1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有关事故情况、事故损失以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的公开,未经批准擅自发布事故信息甚至谣言的部门或个人,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力。当地方接管事故应急工作后,事故信息公开由地方主管部门管理,公司做好信息公开的配合工作。6.2信息公开内容框架6.2.1事故基本情况及进展情况;6.2.2相关领导的指示;6.2.3应急工作成效;6.2.4下一步的工作计划;6.2.5需要澄清的问题;6.2.6其他必要的信息。7.后期处置7.1事故处理完成后,由公司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写出报告(总结):事故的经过、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人员伤亡、损失大小情况、事故直接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奖罚人员名单等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总结报告及应急过程中的报告、记录、指令等文件以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均要在公司行政保卫科存档备案。7.2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处理和对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并立即进行经营秩序的恢复,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民事赔偿和人员情绪的安抚及抢险过程应急抢救能力评估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为保障信息通畅,要求各级应急响应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发生较大事故,无法控制时,应请求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8.1.1应急指挥电话(1)本公司24小时值班电话:(2)相关部门负责人电话见3.2组织机构职责里面联系方式。(3)上级集团电话:8.1.2报警与救援电话(1)外部电话:匪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交通事故电话:122急救中心电话:120(2)北京市范围内监管及救援电话北京市安监局电话:650XXXX3616北京市便民热线:12345北京市公共卫生热线:12320顺义区安监局电话:8.2应急队伍保障公司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抢险、疏散警戒、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小组工作。各应急小组由相关部门组成,行政保卫科负责监督,相关部门负责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8.3.1消防灭火器材存放在公司各响应区域,消防、安防装备数量及位置见预案附表。8.3.2其他应急救援物资详见应急物资台账。8.4其他保障8.4.1经费保障: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固定的财务预算作为应对紧急情况的固定费用储备,逐年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用于以下费用支出:(1)完善、改造及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3)应急知识培训支出;(4)配备和更新安全防护用品支出;(5)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8.4.2技术保障:每年定期年检和更换不合格灭火器;每年由专业人员对公司烟感、温感等技防设施进行检测并更换不合格的技防设施;电、气、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8.4.3医疗保障:公司所在地就近医院及所在位置: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全公司人员均需参与公司内应急基本知识培训。其内容包括:(1)危险源特性辩识;(2)事故报警;(3)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包括紧急避险路线的掌握;(4)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如灭火器)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5)安全防护、作业区内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生产用电常识、大型机械的安全使用;(6)现场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9.2应急预案演练9.2.1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每次演练应制定演练方案,提高员工对初期事故处置能力及在紧急情况下的组织指挥、通讯、救护、抢救等方面的能力。9.2.2演练要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演练时间及参加人员;演练项目部位;模拟形式及目的;演练现场的拍照;演练效果总结和评价。9.2.3进行演练前,可在演练现场显著位置设置正在演练的标志牌,落实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对参加人员提出安全注意事项,防止造成人员伤害。演练结束后,应恢复相关应急物资的正常使用状态。9.3应急预案修订9.3.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3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6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7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9.3.2重新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备案。9.4应急预案备案本预案经本单位安全第一负责人审阅批准实施,依据相关法规,将应急预案及时报属地安全生监督管理管局备案。9.5应急预案实施9.5.1本应急预案于2020年9月6日实施。9.5.2本预案由XX公司负责编制,由XX公司应急指挥部(详见附件1)负责解释。XX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预案编号:YA-YDHGG-02-2020版本号制单位:XX公司批准人:2020年9月6日发布2020年9月6日实施

一、火灾专项应急预案(包含易燃液体)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风险分析火灾是指火失去控制而形成的灾害性燃烧现象,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发生火灾的三要素是氧气、可燃物和点火源。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就可以扑灭火灾。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有:

1、易燃物附近存在明火作业或其他点火源。

2、在禁火区违章作业而又不采取合理的消防措施。

3、油墨泄漏,遇火源可能造成火灾。

4、建筑物未达到规范规定的耐火等级。

5、电气火灾。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用电设备,如配电装置、电气线路等,极有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1)电缆中间接头制作不良、压接头不紧,接触电阻过大,长期运行造成电缆接头过热烧穿绝缘引起火灾。2)外来因素破坏如电气焊火花、小动物破坏引起电缆火灾。3)由于电气设备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设备周围如果存在可燃物质,易引起火灾。4)电缆短路或过电流引起火灾。5)电缆的各种保护措施不到位;消防设施没有安装或失效,引起电缆火灾或使火灾扩大、蔓延。6)当建筑物和电气线路遭受雷电袭击时,由于避雷装置失效,避雷接地断裂等,能引起电气设备发生火灾。7)电火花和电弧温度很高,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爆炸的危险火源。8)在生产场所多有易燃物质,如果电器打火、雷击、设备防静电接地失效打火或其他点火源产生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1.2防范措施建立24小时值班和重要部位2小时巡查制度,办公区域及公司重点部位和设施都安装有视频摄像头,消防监控中心可对区域实时全天候进行监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通过对讲机、电话通知现场附近的值班人员并立即报告值班主管和应急指挥部,采用应急处置措施。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详见综合应急预案3.2组织机构。3处置程序事故报告程序及响应程序4处置措施4.1火势刚起,现场有能力扑灭时现场火势刚起时,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救火方法要得当,灭火前必须先切断蔓延材料,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灭火方法。油料起火可用泡沫灭火器或采用隔离法压灭火源,不宜用水扑救。电器设备起火时,应尽快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要盲目向电器设备上泼水,这样容易造成触电、短路爆炸等并发事故。如果化学材料起火,更要慎重,要根据起火物性质选择灭火方法,同时要注意救火人员的安全,防止中毒。密闭的地下室起火时采用窒息灭火法,这些部位发生火灾的初期,在火场上运用窒息法灭火灾时,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草席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物或封孔洞;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以及生产设备上的部位,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区内氧气的流量,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采取窒息法灭火后,必须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早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新鲜空气流入燃烧区,引起新的燃烧,导致火势猛烈发展。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采用隔离灭火法,就是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质与火源隔离或疏散,使燃烧失去可燃物质而停止。4.2火势猛,现场无力扑灭时现场起火发现火势猛,公司无力扑灭时,应由电工立即切断总电源;值班经理应立即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挥部立即报警(119)请求救援。部门负责人对火灾附近区域所有人员进行疏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