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优秀调研报告精选教育研究方面
2024-06-26 15:34:16 责编:小OO
文档


优秀调研报告精选教育研究方面

在市的坚强领导和“快乐德育、人文智育、阳光体育”理念引导下,我市基础教育先后实施了七教育工程、跨世纪教育工程、城区基础教育管理调整,并启动了教育强市工程,有效地推动了株洲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市基础教育率先全面剥离了企业办学;确保了教师待遇全省一流(仅次于长沙);环境、装备、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行为日趋规范;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尤其在2022年的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我市全科合格率达80.33%,超省平均13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一;20__年全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现场会议在株洲召开,既充分肯定了我市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也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不竭动力。

应该说,我市城区基础教育态势良好成绩不俗,但近年来,在小学入学、择校、高中提质、发展不均衡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市党政主要领导高度关注教育,把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城市提质的重要内涵,作为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支撑,要求抓紧抓好。经同意,市政协确定了“促进城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一调研课题。在刘*指导下,我和调研组的同志深入基层、认真调研、反复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结合本人的思考,我认为,可以考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推进城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优化学位结构,化解小学学位矛盾

合理的班额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少年儿童享受教育公平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市城区小学初中、高中平均班额倒挂现象明显,公办小学超标准班额比较普遍。与小学班额超标相对照的是,几乎所有的城区高中教室空空荡荡,学位等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为更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国家倡导小班化教学。本人认为,现阶段按每班高中50人、初中45人、小学40人规划基础教育班额,更能体现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株洲实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课堂组织,有利于增强因材施教效果。为此,建议我市教育努力做好中心城区现有教育资源的再优化、再布局文章,坚持旧城改造中拆校必须建校的原则,做到城市发展中按人口扩容规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期使用相应规格标准的学校。这样,近可化解核心城区小学学位矛盾,远可确保不产生新的“入学难”问题。

二加强市区共建,做优做强公办初中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性和普及性,也是主导的公益、公平。作为义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株洲公办初中教育,曾经有过辉煌的昨天。在公办初中已经下区的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办初中教育的期待和需求,当务之急,是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市区共建,重振我市公办初中雄风,让老百姓的子女享受公益性的优质初中教育。为此,可以考虑第一,根据城区公办初中班均学生人数不足国家标准班额、学校规模小、办学分散的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公办初中教育资源,适当扩大办学规模(约1200-1500人)。各区握紧拳头、集中力量,提升教学装备,美化校园环境,分别办好2-3所吸人眼球、公信力强的公办初中学校并且实现全覆盖。第二,通过各方努力,逐步解决下区初中教学装备、校园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第三,,引进名优校长和教师,加强校长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城区基础教育特别是公办初中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指导,做强公办初中教育科研支撑;各区切实增强初中教育管理力量,加强初中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公办初中教育质量。第五,发挥、放大、延伸省示范性高中优势,扎实有效做好对口帮扶公办初中工作,积极探索托管公办初中路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公办初中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激发学校活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总指出“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为我们办好教育指明了方向。人民满意应作为我们办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市去年GDP已过千亿大关,财政收入已破百亿,综合实力位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之首跻身全国百强,并拥有了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块金字招牌。株洲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人民群众的归宿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理解,办好让株洲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这一块,就是要打造与株洲人口规模和实力地位相协调、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适应的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教育是人育人的特殊事业。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最终取决于教师、学生两个积极性的和谐共振,取决于学校的运行活力,其核心操盘手是校长。结合株洲实际,办好人民满意的城区基础教育,有必要强化“三个”保障,激发学校活力。一是投入保障。各级切实承担起对辖区内基础教育投入的法定责任,严格按照《教育法》的“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规定和、市《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依法依规足额投入,优先增加学校公用经费,有效化解高中债务,切实保障合格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后下区学校装备建设。二是制度保障。逐步探索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和对校长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坚持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三是机制保障。教育行政教学业务指导部门对学校加强指导、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建立教育行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推进教育行政业务科室与学校良性互动。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教育评价和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提高教师积极性,让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

我们坚信,有市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株洲教育人的不懈努力,株洲就一定能实现基础教育“保二争一、人民满意”的目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