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社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2024-06-26 15:34:21 责编:小OO
文档


社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琉璃河镇社区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城市管理与基层社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党的十六大就已经提出了“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确定了新时期社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方向。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如何进一步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更好地服务、工作全局,真正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到信息化、数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实惠、益处,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日常工作、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一直深入思考、探讨的重要项目内容。

一、琉璃河镇社区基本情况

琉璃河镇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东南,南与河北省涿州市接壤,东与大兴区隔河相望,距市区38公里。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水泥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材学校社区居民委员会、二街社区居民委员会、金果林社区居民委员会、窗纱厂社区居民委员会。

5个社区总占地面积8.66平方公里,现有楼房115栋,别墅49栋,平方院落124座。常住人口4557户,10276人,其中流动人口685人,占社区总人口6%;社区专职工作者35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8人,居民代表219人,社区志愿者队伍5个,500人;

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标,环境有了较大改善,90%的地表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楼宇间铺上了彩砖,拓宽了路面,多条公交线路经过社区,方便居民出行。水泥厂社区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及活动用房700㎡,二街社区580㎡,建材学校社区600㎡,金果林社区350㎡。每个社区都有

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室内健身室、球类健身室等,建材社区还成立有日间照料室,市民学校教室、多功能厅等,各社区健身活动器材完善,为社区群众接受各类教育、参与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配套设施上共建有社区中心广场4个,健身园5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2个;具备完善的水、电、气、暖维修、服务设施,以及保洁、绿化队伍,银行、XX、商业网点、招待所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社区内有小学2所,一级甲等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同时依托北京金色时光康乐XX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代理公共服务,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服务。

二、琉璃河镇镇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北京对社区信息化的规划比较重视,形成了市一级规划文件,强调信息共享平台,突出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建立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为目的,其基本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综合服务、综合管理、智能小区等。

通过我镇这些年来的不断努力,我镇五个社区居委会--水泥厂社区、金果林社区、建材社区、窗纱厂社区和二街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逐步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面向社会公众的便民服务能力都有了较大进步。

(一)、加大办公设施投入,为社区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近年来,我镇社区信息化建设以服务居民,创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社区办公设施投入。各个社区有专门的不少于350㎡的办公用房,计算机、打印机、远程教育电视、宽带上网、便民服务大厅、社区警务室、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配备齐全。

(二)、琉璃河社区服务信息网(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业务系统的

社区服务信息网业务应用主要包括服务热线、网站和业务应用系统:社区服务热线以呼叫中心为支撑,以区级接入为主;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以政务工作为主要内容,涉及社区各项事务的办理,并包括我镇OA系统,建立区街居三级网络,实现信息互通;网站以网站为依托,普遍建立街道服务网站。

其中,社区服务热线的应用最为广泛。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呼叫系统利用服务平台无偿的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依托呼叫中心实现了咨询服务、家政服务、综合修理、中介咨询、生活用品配送、文体、娱乐等几大类内容的社区服务。

(三)、我镇一直使用——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社区为点,以市、区、街(乡镇)为线,采用多种模式建立社区管理平台。

社区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主要目的是实现台帐电子化,从而建立社区基础数据库,形成了信息采集和信息交换体系。

社区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包括社区基本情况、社区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公民参与、社区党建、社区居委会管理、社区服务、统计报表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又根据社区事务细化为多个目录,比如社区基本情况还包括:户籍信息、个人基本情况、区域管理、社区地图、楼院情况等等。通过应用系统,我镇能够及时快速地获取正在发生的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的动态数据。应用系统建立了完整的社区志愿服务登记注册管理体系、社情的反

馈通道等模块,提供了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同时,应用系统设有通知管理、报表管理、应急管理以及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劳资管理、培训管理功能,实现了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三、我镇社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在基层形成了“纵强横弱”的局面,基层数据采集、更新和维护的信息化应用机制尚需完善,多口重复采集的现象仍然严重,难以满足基层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由基层采集给上级部门的各类数据不返还给街道和社区,基层难以掌握法定的地区信息数据。

(二)、公共服务延伸到基层的信息化支持缺乏规划,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的效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市、区社区服务机构的优势。

(三)、乡镇和社区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居委会上网经费存在问题,管理和维护不足。随着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而IT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极少。

四、我镇对未来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一)、大力搞好宣传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思想基础。

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次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变革和生活变革,它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关注与支持。我镇拟在今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社区的板报、宣传栏等传统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深入宣传,在普及信息化基本知识的同时,使人们了解社区信息化发展将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让社区信息化的建设者和消费者都能充分认识到社区信息化发展内在的巨大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自觉地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适应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二)、加大投资运营和责任落实到人。

以维持系统正常运行投资为主,同时,给予资金和扶持,主要体现在提供启动资金和维护保障费用。硬件上,使各个社区配备所需计算机设配,要建立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加优质,让居民满意,让居民放心就要引进人才,没有人才是不能做好优质服务的。各个社区培养计算机专业维护使用人员。

把社区信息化工作作为社区示范建设和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到社区综合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使用情况纳入社区建设总体工作进行考评,任务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三)、职能部门的参与支持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

一个社区的信息化项目仅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就涉及基层社会治安、社区劳动、文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区组织、社区财务、社区党建等日常事务的三千多个基础数据项,这么多的基础数据项除了要求各基层社区居委会发挥主体作用,在落实专人整理现有书面台帐资料的同时,组织人员在规定的时限内逐一上门入户采集外,还要求各级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时限要求,毫无保留地将现有的基础资料提供出来,以积极的姿态全方位支持和谐社区建设。

(四)、全面动员、参与是社区信息化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虽然是的行政管理工作,但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单靠是不够的,必须有社会中介组织的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发动全民共同参

与。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先要让大家认识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事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明确扩大社会的积极参与并不是甩包袱,更不是一种无状态,而是通过机制逐步建立起来的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区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同时要求立足于社区,发挥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向家庭的优势,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培育和发展政务类、服务类公益性民间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收集本社区周边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好的服务企业资料,组织企业积极加盟;

另一方面针对社区服务行业类别多,服务要求各不相同的特点,明确区分主导作用和行业监管职能,积极建立、完善相应的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开展社区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社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评估及监督,通过行业条线来进行管理以达到服务规范化,推动社区公共服务深层变革。

(五)、公众监督是社区信息化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有效手段和直接方式。

社区信息化离不开部门的支持,更离不开市民群众、企业的监督。因此,在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的工作流程。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走访帮扶对象等形式,定期对基础信息维护情况、加盟企业服务情况、公开信息更新情况等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主动向上级和新闻媒体定期汇报、通报情况,寻求支持监督,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参与机制,保证社区居民和服务企业对本社区的信息化工作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管理权,促进社区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