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脱硝氨区20%氨水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2024-06-26 15:34:23 责编:小OO
文档


脱硝氨区20%氨水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

脱硝氨区20%氨水泄漏现场处置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脱硫系统异常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1.2编制依据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热电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脱硫系统异常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2事件特征2.1危险因素及事件类型2.1.1脱硝系统氨水产品性能,氨水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密度0.613;沸点为33.5,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2.1.2氨水大量泄漏威胁人身安全和生命,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严重时影响企业形象。2.2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2.2.1氨区设有63m氨水储罐1台;设有21m除盐水罐1台,压力3.5MPa。氨区东边为氨水储槽、洗眼器一套和稀释水。氨区西边有氨水泄漏报警仪、废水池、除盐水箱。氨区东西北侧为安全通道。2.2.2在储氨罐上方设冷却喷淋系统喷雾强度为nm2。固定水喷雾系统均配臵雨阀组为控制阀氨区的雨淋阀组可以通过设在氨区的雨淋阀组的手动阀开启。当环境温度大于50时,启动冷却水喷淋系统。喷淋系统污水送往废污水处理避免环境污染。2.2事件可能发生季节、造成的危害程度2.3.1由于阀门、法兰垫长时间运行、腐蚀变化影响等有可能引发的氨水漏泄突发事件。2.3.2四季均有可能发生。2.3.3健康危害:中毒、窒息、化学灼伤。2.3.4环境危害: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2.3.5燃爆危险:燃烧爆炸、容器开裂和爆炸。3应急组织及职责3.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生产副总副组长:总工程师工程成员:安全科、锅炉主任、机修主任3.1应急组织人员的职责3.1.1组长的职责:全面指挥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3.1.2值长的职责:接氨水泄漏事故后,及时通知领导小组各成员,并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现场救援工作。3.1.3运行控制组:责任部门为锅炉车间脱硝班组。负责定期巡检检测,发现氨水泄漏情况,及时汇报,确保各机组稳定运行,保证消防水供给,配合消防人员进行具体漏点位置确认。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做好运行方式的调整、故障设备的隔离和救援工作。负责氨水罐车的接卸和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协助处理。3.1.4消防行动组:责任部门为安全监督部消防队。负责现场消防喷淋、漏点检查和隔离,人员抢救搜寻、保卫警戒、人员疏散、道路管制和交通指挥引导等。3.1.5设备抢修组:责任部门为机修车间。负责对漏点进行紧固和堵漏,必要时进行现场通风和排水。3.1.6安全防护组:责任部门为安全监督部。负责应急行动中安全保护措施的监督,做好事故处置工作,协助消防队进行现场的管制和疏散。3.1.7专业技术组:责任部门为生产技术部,机修车间配合。负责进行事故分析,根据氨水泄漏特性,提出补救措施,为氨水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大气和水质污染分析监测。3.1.8安全救护组:责任部门为责任部门和安全监督部。负责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治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模拟操作)和打120外送抢救。4应急处置4.1现场应急处置程序4.1.1氨水泄漏突发事件发生后,值班员发现应立即汇报值长,值长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4.1.2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进行前期处理。4.1.3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指挥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4.1.4泄漏事件造成人身伤害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火灾的启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造成环境污染的启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4.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4.2.1发生氨水泄漏事件时,现场人员注意观察风向标,应尽快撤离到上风口位置,戴好防护面具,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1)在卸氨水过程中要认真进行系统泄漏检测工作,发现有泄漏时立即停止卸氨工作,并进行处理,确保无泄漏时再继续卸氨工作。(2)当氨水发生少量泄漏时,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和防止接触氨气。处置人员应使用正压空气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堵漏处理工作。(3)如果是运输车辆泄漏,无法彻底消除时,应将车辆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4)当氨水发生大量泄漏时,所有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人员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并向上风向转移。并在泄漏区域周边150m处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严格出入。(5)迅速切断氨区附近火源、电源,如有灌装作业等操作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事故扩大和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6)泄漏处置人员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尽可能先切断泄漏源。对联通的储存罐和系统进行隔离,对泄露的系统和罐体应关闭相关的阀门及联系检修人员加装堵板等隔离操作,巡查、监视设备,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7)及时启动喷淋系统,加大氨气的吸收和稀释,防止大量氨气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8)处理事故时,启、停主要设备的重要操作必须有值长、班长命令方可执行。(9)当因氨区、卸氨平台漏泄事故引主机运行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及时联系值长确保主机运行安全。(10)发现有人吸入氨气立即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吸功能,并送医院救治。(11)警戒区内要堵截一切火源,易燃易爆品区域应尽可能不开启灯具和动用电器,即使救援需要也必须禁止开启防爆灯具,要求使用防爆电器,以免产生火花,迅速疏散受威胁的物资。4.2.2如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如下措施:(1)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2)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3)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进行防护。(4)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或水炮扑救,火灾距液氨储罐较近时,应及时启动喷淋系统对储罐进行降温保护。(5)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6)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4.2.3氨水中毒急救措施(1)皮肤接触:一旦氨水沾污皮肤,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若皮肤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冲洗。(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并送医院救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若鼻粘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黄素溶液,重者应吸入糜蛋白酶。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4)发现氨水吸入中毒者(出现呼吸道、眼、鼻、皮肤粘膜的严重刺激感,并伴随咳嗽、流涕、发痒、气促、紫绀、烦躁等症状),应让他迅速离开现场,并脱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裤;口服食醋50-100毫升,同时服用维生素c50毫克,每日3次;并应请医生急诊治疗,以免发生意外。4.2.4氨气爆炸极限是体积含量在16-25%并有充足的氧时。有明火,在此浓度范围内氨将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发生氨气漏泄时氨库区30米以内,严格禁止一切明火作业。4.2.5事故处理时应密切观察废水池液位,及时进行中和排掉,避免废水池溢流。4.2.6参加抢险人员必须按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带防护眼镜、穿防护服、戴橡胶手套,戴防毒面具等。在抢险过程中,参加抢险人员应站在上风口,防止氨气对人身的伤害。并通知消防队到场做好着火的扑救准备工作。4.2.7当氨水泄漏已被有效的控制并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处理情况终止。4.2.8氨水泄漏应急处置结束后,要继续设置警戒线和警戒标志,对泄漏现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检查,检测污染情况。现场污染未彻底清除前,无关人员禁止入内。4.2.9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4.3事件报告流程4.3.1值长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氨水泄漏事件的基本情况、设备损坏情况以及故障设备隔离情况。4.3.2泄漏趋势无法控制时由应急组长决定请求辖区消防队及相关单位救援。4.3.3事件报告要求事件信息准确完整、事件内容描述清晰;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等。4.3.4联系方式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火警:119集团医院电话:5注意事项5.1处置氨水泄漏事故时,必须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作业情况,穿戴防护用品。因氨水气化后大量吸热,温度很低,堵漏操作时应防止人员穿戴好严密的防化服,避免冻伤。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进入高浓度现场时,必须配戴好防毒面具或正压呼吸器。5.2进入氨区及作业面较小的区域之前,必须看清风向,以湿手帕掩鼻,以低姿势向上风口走避,并应注意着装、用具必须符合防爆要求,避免产生静电和火花。5.3作业人员要熟悉掌握氨水特性及危害程度,杜绝盲目作业。5.4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发现氨水统异常事件发生后,在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要坚守本职岗位。5.5生产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人身防护用品,例如:正压式呼吸器、防酸碱工作衣、防毒面具、中和急救用药、应急照明灯等。5.6加强自身防护,避免救火导致人身伤害。5.7由于事故处理过程中所产生大量碱性废水,可通过构筑围堤收容,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及电缆沟进行封堵,防止造成二次污染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