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园道路系统规划报告
2024-06-26 15:31:34 责编:小OO
文档


公园道路系统规划报告

重庆文理学院

07届园林(景观设计)专业期末课程论文

从进入公园开始,便有道路在脚下延伸,对于多数道路而言,他们呈线性分布在公园中。人流汇集的地方道路便变宽、呈面状,形成或大或小的节点空间;然后道路继续延伸,当遇到高差时呈现坡或阶梯的形式,或在竖向上被中断,道路延伸到水边则形成驳岸。当道路可及,而用地性质不同时,道路被围栏或墙体所隔断。这是我们在公园中所体验的道路体系。道路设计过程中要涉及其布局、线形、转弯半径、密度、坡度等方面。

1、平面布局

公园道路平面布局需要根据公园的形式而分类。自然式公园常见的公园道路体系系统布局形式多为迂回曲折、曲径通幽、流畅自然的曲线形。主要要做到:园路的回环性、疏密适度、因景筑路、曲折性、多样性和装饰性。但寺庙公园或纪念性公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具体有以下三种公园道路布局系统:

1.1套环式公园道路系统

其特征是由主要道路构成一个闭合的大型环路或一个8字形的双环路,再由很多的次要道路和游憩小径从主要道路上分出,相互穿插连接和闭合,构成又一些较小的环路。一般这种道路最能适应公园环境,实践应用也最广泛,使用的对象一般是面积比较大的空间环境。

1.2树枝式公园道路系统

主要道路只能布置在谷底,沿河沟从下往上延伸,两侧山坡上的多处景点,都是从主要道路上分出的次路。这种道路系统比较受地形,游人走回头路的时候很多,一般不用。

1.3条带是公园道路系统

该道路系统成条带状,始端和尽端各在一方,并不闭合成环;在主要道路的一侧或两侧可以穿插一些次要道路和游憩小径,次路和小路互相之间也可以局部闭合成环路。但是它不保证游人不走回头路,所以一般在地形狭长的公园绿地中,和林荫道、滨河公园等带状公园绿地中应用较广。

2、立面布局

公园道路的立面布局需要利用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手段和构成公园的各种要素如:植物、小品、休息设施等组成所需要的立面赏景空间;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放宽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设置一定的起伏路面,带来游览的乐趣。

如:南京栖霞XX沿蹬道攀登,转折处道路宽窄不同,中途有过路亭,设置高中低乔木配置,及坐凳、雕塑等,道路与小广场结合,达到了给游客提供最大便利的目的。

3、公园道路的线形

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同时路的转折、衔接通顺,均要符合游人的行为规矩,在设计中遵循“符合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具有情趣美感,契合整体环境氛围”的原则。

3.1直线形

一般用于公园入口处,纪念性及寺庙园林之中,以给人开敞、大气、气势之感。道路从中部通过,达到从整体到局部到细部的赏景过程。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XX处道路设计,长度适合人们行进时的观赏距离和速度,道路两侧的景观做对称布置以衬托主景。

姓名:朱题目:公园中的道路规划

3.2曲线形

它公园中的应用相对比较灵活,以给人亲近自然之感,可分为规则式曲线与自然式曲线。规则式曲线是由圆弧组成,有一个圆心在,对景就设在圆心上,因此赏景者是等距离围着对景转,看到不同角度上的对景画面。自然式的曲线多呈S形,实际上是由几个长短不同的直线连续构成的,每段直线的视线终端要有一个对景。在一个空间里的自然曲线,有几个曲折就有几个相同数量的对景,这些对景组合组成改进、空间的主体景观。

例如:玄武XX主要道路规划布局方式为混合式布置,自然式和规则式交错组合的布置手法。湖岸线规划采用环形模式,以水面为中心,结合地形、湖水走向规划为自然式。道路以环湖路贯通与城市主干道相交,形成套环。

4、与其他道路规划的区别

4.1路口

路口是公园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路口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1)当两条主干道相交时,交叉口应做扩大处理,做正交方式,形成小广场。2)小路应斜交,但不应交叉过多,避免导向不明。

3)两个交叉口不宜太近,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区别,相交角度不宜太小。4)“丁”字交叉口是视线的交点,可点缀风景。

4.2宽度

公园道路的宽度设计要僻设滞留空间,扩大道路面积,例如:路边设置地坪、座位、亭廊供人们停留。现在很多公园中常常不注意这个问题,常使流通的公园道路又作停留的空间。

其中主干道:路宽4-6米,纵坡8%以下,横坡1%-4%;次干道:公园各区内的主道;专用道:多为园务管理使用,与游览路分开,应减少交叉,以免干扰游览;游步道:宽1.2-2米。

4.3坡度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