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关于建立香蕉组培苗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2024-06-26 15:31:14 责编:小OO
文档


关于建立香蕉组培苗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建立香蕉组培苗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要将无毒、无病的优质苗木应用于生产,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需研究如何将组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问题。何为工厂化生产植物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即是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采用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效优质地按计划批量生产健康植物苗木。

香蕉是热带水果中的“平民”,价格便宜又香甜可口,是百姓水果盘中的“常客”。中医认为香蕉性寒味甘,远古书籍中早有记载其营养价值,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润肺止咳、降低血压和滋补作用等,属于优质水果,真正价廉物美。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公司(原公司)

2、地址:海南省XX

3、联系电话:08-9

4、法人代表姓名:丁XX

5、经营时间:12年

6、资产规模:2000万

(二)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司红田育苗中心

2、生产的主要设施和设备

(1)组织培养、离体快速繁殖的主要设施和设备:预处理室、试剂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无菌接种室、培养室、观察检验室、温室、塑料大棚、防虫网、工作间、仓库房等。

(2)保护地栽培设施:温室、标准化育苗大棚、防虫网棚、防雨网棚、遮阳网棚等。

3、项目机构设置:

(1)生产部

人员配备:经理一名,生产工六十名。

(2)质量检验部

人员配备:经理一名,质检员两名。

(3)技术开发部

人员配备:经理一名,技术研发人员两名。

(4)市场营销部

人员配备:经理一名,营销员四名。

(5)物资供应后勤保障部

人员配备:经理一名,物资采购管理员一名。

4、生产规模与生产计划

年产2000万株组培商品苗。其中香蕉组培苗年产1500万株,橡胶种苗200万株,其他热带林果苗100万株,其他(如花卉、热作种苗等)200万。

5、项目总投入情况(包括人、财、物等方面)与经济效益概算

若每株香蕉苗定价1.5元出售,每年可盈利:1.5元/株15,000,000株—15,000,000元=7,500,000元。

二、项目背景

(一)香蕉种植情况

中国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30__多年的香蕉栽培历史,产量名列世界第三,约占全球总产量的十二分之一。近20年来,中国香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南XX热带地区的最大宗水果,其产量仅次于苹果、柑桔、梨,位列第四

位。在农业部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指导下,香蕉主产区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和发展香蕉优势产业带。中国香蕉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五省区,其中广东以粤西、粤东及珠江三角洲为主;广西以南宁、钦州、凭祥、玉林等市县为主;海南以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市县为主;福建以龙海、漳州、龙溪、晋江、沼安、莆田等市县为主;云南以河口、元阳、开远、元江、西XX等市县为主。我国香蕉贸易一直是出口少,进口多,每年出口量仅占进口量的十分之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水果进口关税减让幅度较大,其中香蕉关税从20__年开始平均下调15%左右,从而增加了国外香蕉进入我国市场的机会,给国产香蕉造成了一定程度地冲击。近年来,由于我国香蕉竞争力的迅速提高,香蕉内外销售形势正朝好的方向发展。也正是由于前几年,香蕉市场行情好,价格稳定,种植农民从中尝到甜头因而带动了这个产业的自发性发展。纷纷开发坡地、旱田、低产田种植香蕉。香蕉产业虽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种植布局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连片种植面积不大。连片种植面积不成规模,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不便于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设施集中实施采后处理;不便于实施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不便于道路、排灌、防风林、防护网等设施的统一建设。二是传统低效种植作物仍占有最大最好的土地资源,香蕉种植地大都是土质贫瘠、排灌条件较差的坡(荒)地。据试验,最适宜种植香蕉的土地是排灌条件较好的水田,平均产量比坡地高25%以上,且便于机械化耕作、采收及其它先进生产技术的实施。三是农业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较适宜种植香蕉的地区香蕉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四是香蕉种植季节过于一致,造成采收时间相对集中,果品同时间大量上市,不时出现结构性过剩。

海南有近千年的香蕉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近些年国产香蕉,尤其是海南香蕉所面临的尴尬境遇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海南香蕉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香蕉组培苗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香蕉组培苗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到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再到现阶段的竞争发展,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曾为我国当代香蕉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划时代的促进作用。如何正确看待我国香蕉组培苗产业的现状问题,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已经成为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海南省香蕉产业发展迅速,已被列为海南主要产业之一。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多年来,香蕉种苗生产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企业,都可以生产种苗,都可以经营种苗。这对香蕉产业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香蕉组培苗产业一手牵科研,一手牵市场,而蕉苗市场与香蕉销售息息相关。九十年代初,掀起种植组培苗和反季节香蕉生产热潮,北运香蕉的价格一跃而起,每公斤售价为2-3元,香蕉组培苗每株的售价为0.5-0.6元,袋苗为1.3-1.5元,农民种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为新产业的香蕉组培苗在高利润的驱动下,众多小型的私营香蕉组培工厂,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北运蕉价格急跌,每公斤只有0.8-1.5元,下降50-60%,香蕉组培苗价格也随之而降,每株瓶苗价0.2-0.3元,袋苗0.8-1.0元。前几年由于刚加入世贸组织,一是关税降低,加之我国香蕉出口能力较弱,香蕉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被进口香蕉挤占。二是质量竞争使国产香蕉在一定时期处于劣势,国外香蕉外观色泽好,而国产香蕉饱满度不够,斑点多,蕉指个体大小不一,在市场竞争中明显逊色,从而给国内整个香蕉生产造成较大的压力。尤其是近两年,每公斤香蕉价格低至

0.1-0.2元,蕉果卖价低影响了蕉农的种蕉积极性,同时使整个香蕉组培苗产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从全国来看,每年香蕉组培苗年总需求量约1.5亿株,仅海南省内的组培苗年需求量就达到了约7000万株。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海南省的香蕉种植面积保持在80万亩左右,而昌江县内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0万亩。如此之大的种植需求从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整个香蕉组培苗市场。

(三)香蕉组培工厂的现状

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最早是一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的研究室。在80年代后期由于反季节香蕉栽培技术的开发,香蕉试管苗的需求量增大,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组培室随着市场的需求而逐步发展扩大,成为以开发为主的香蕉组培苗生产场所。更多的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单位或私营的香蕉组培苗小型工厂。以上这两类组培工厂,都没有建立与工厂化生产相适应的技术,工艺和生产管理方式,质量控制差。特别是近两年由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一些小型的香蕉组培苗工厂亏损倒闭。另一类组培工厂,创建于高起点、大规模、专业化,这一类组培厂采用大规模的组培生产线,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配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了组织培养效率和种苗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而且在产品结构上多样化,;不仅有香蕉,还有花卉,经济作物,药材及其它水果等等,并有专职的销售队伍,有固定的定单,还有开拓出口的销售渠道,这一类的香蕉组培工厂有能力承担市场风险,也符合现代农业的规模生产。然而,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能力承担市场风险并且符合现代农业生产规模的香蕉组培苗工厂为数不多,海南省内专业香蕉组培苗企业更是寥寥无几,而这恰恰与香蕉大面积扩种,种苗需求迫切的市场形势是相背驰的。

(四)目前香蕉组培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培工厂不规范

香蕉组培产业发展已将近20年,至今仍有不少单位或私营工厂,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条件差,保留在作坊式的生产水平,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年产量才几十万株,专业化程度不高,对组培生产规程不够熟悉,只顾生产出苗能销售,不注重产品质量,劣种低质,给生产造成损失。

2、品种混杂,苗质较差

目前部分国产蕉存在着单株产量不高,蕉指个体不大,不匀,质量欠佳的问题,这与香蕉种源有一定关系。有部分组培工厂,为了迎合客户对品种的需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有的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搞乱品种不追查,将错就错,造成品种混乱。更有的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增加繁殖代数,导致种苗质量差,使变异退化现象严重。

3、种苗销售市场混乱

伴随着香蕉种植业效益的波动,香蕉组培苗的销售市场也出现混乱,种苗需求和生产供应有时严重脱节,由于多数厂家无计划,无订单,往往是供求不平衡。因此,组培厂之间互相抬价,压价,呈无序状态,引起恶性竞争,互相拆台。有的厂家采用贿赂客户的办法拉客户,还有的长期赊苗给农产,手段五花八门,使原本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业化经营,变成小农经济的买卖。

4、香蕉组培苗的生产管理不规范

大量香蕉组培苗工厂的出现,由于有关部门缺乏对组培苗生产进行监,

督管理。使一些工厂没有按照《种子法》等有关法规进行生产经营,盲目推广所谓“新”品种,使品种名称混乱,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工厂违规操作,生产劣质种苗,有的还掺杂危险性病害,更有一些不良经营者以次充好,品种鱼目混珠,从而使试管苗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混乱,影响了组培产业的信誉。

5、种质创新不足

现有品种大多是引进的巴西、威廉斯系列品种,虽然性状良好,基本上能满

足实际生产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隐患:这些品种趋同性高,缺乏可供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市场需要进行选择的品种;后备品种缺乏,一旦这些品种出现问题或退化,缺乏能够马上用得上的后备品种;缺乏生产急切需要的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抗叶斑病、花叶心腐病、线虫、巴拿马病、抗寒抗旱耐贮运等品种基本缺乏;对优良香蕉种质源收集、鉴定、提纯复壮重视不够;适宜全国某些特定区域种植的龙牙蕉、粉蕉、大蕉等优良品种选育目前还没有突破。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一)地区优势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的西北部,土地总面积约1596平方公里,属典型

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24.3摄氏度,全年无冬,四季如春,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约1676毫米,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受台风影响小,发展名特优水果、反季节瓜菜等热带高效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昌江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确定“两条腿(工业

和农业)走路,四个轮子(旅游业、海洋业、畜牧业、服务行业)齐驱动”的发展思路。特别是20__年2月,海南省批准成立昌江工业开XX,昌江县加大工业开发力度,工业发展势头迅猛。昌江通过四年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建立了十大热带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昌江是海南“香蕉大县”和“香水菠萝生产基地县”,曾获“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芒果)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是全国著名的

“芒果之乡”。20__年昌江县国民生产总值166800万元,财政收入一亿元。

县驻石碌镇,东与白沙县毗邻,南与乐东县接壤,西与东方市以昌

化江为界对峙想望,北濒临北XX,同儋州市相连。县内公里四通八达,海榆西线公路、环岛高速公路、粤海铁路贯穿全境,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

(二)区域内市场形势严峻

面对着境内香蕉专业组培苗基地严重缺乏,种苗市场供不应求,种质参差不

齐的尴尬局面,我省每年需从邻近省份,如广西、广东、云南等地购进大量的香蕉种苗,这种大规模的外调现象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政外流,而且还给香蕉产业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据初步统计,我省每年仅香蕉苗一项的需求量就达到了7000万左右,而岛

内的生产能力仅维持在3000万以内,这就意味着我省每年需从省外调入近4000万的香蕉种苗。如果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平均每株香蕉苗的价格为1.2-1.5左右,那么就有近6000万的经济收入流向省外。而事实上,我省每年不仅仅是香蕉苗存在大量外调现象,其他果树、花卉以及林木种苗的外调情况也是相当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削减了我省的财政收入。

为了规范我省香蕉组培苗的生产经营管理,维护生产经营秩序和生产经营者

的合法权益,增强香蕉良种推广力度,防止岛外香蕉疫病传入我省,从源头上保

障香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我省早在20__年就出台了《海南省香蕉组培苗生产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特别规定:为防止香蕉疫病传入我省,禁止从岛外疫病区调运香蕉种苗进岛。确实需要从外省调入香蕉组培苗的,调入单位或个人必须持香蕉种苗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资料,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调入我省。虽然《办法》对外调苗的要求做出了明确严格地规定,但仍然不能杜绝疫病区的种苗进入我省。典型的如巴拿马病(俗称黄叶病)现已在我省大面积蔓延,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效益。

由此看来,如何从源头上控制疫病的泛滥已显得尤为重要。只要严把种苗质量关,解决种苗外调难题,才能稳定种苗市场和控制疫病的传播。

(三)地方大力支持

如何利用资源优势酝酿出经济作物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昌江县镇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工作,宏观经济农业产业调整结构,把香蕉作为拳头产品,积极发展这一支柱产业;二是进一步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产业结构调整日益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走致富之路;三是采取引进公司+公司,公司+农户,农户+农户的办法,投入资金、股权合作,大力发展香蕉特色种植,做大做强香蕉产业。据了解,为促进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增收,昌江县委、县及有关单位组成人员,还先后组织干部、群众、专业户深入海南香蕉种植大县—乐东县等香蕉基地参观学习,举办一系列香蕉种植培训班,使广大群众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增长知识,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通过树立典型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大胆尝试,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最大的“收获”: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香蕉种植业逐步形成了规模,产生了效益。

四、主要结论

(一)发挥香蕉产业发展优势,带动香蕉组培业发展

随着进出口的放宽,香蕉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共存,国产蕉具有成本、价格低,运输距离短,时效性强的优势,同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环境,昼夜温差大,利于糖份积累,品质较好的优势。因此,我国的香蕉业必需从种苗生产到栽培管理,从采前管理到采后保鲜加工,实行一整套技术规程与国际接轨,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商品果的质量档次,减少机械伤害,保持靓丽的外观,以优质产品满足国内市场要求,减少同类果品的进口,抢占国内销售市场,冲出国门也就指日可待了。今年,在海南省香蕉协会第十次会议上,业内专家也纷纷提出并肯定了标准化生产以及提高果品质量对提升国产香蕉地位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蕉业的逐渐强大,与之配套的香蕉组培苗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二)进一步推动组培苗业的发展,不断培育高产优质香蕉新品种

种苗是生产优质果品的重要基础,种苗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确保香蕉业的稳步发展,必须进行香蕉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的选育,根据各地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良种,以提高地区蕉业的竞争力。

(三)实现香蕉组培苗质量标准化

该项目将有利于制定和完善香蕉组培苗质量标准,严格按规定组织生产和管理,按产业要求,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生产种苗的整套技术用数字质量指标表示出来,定时、定量为生产提供优质组培苗。还可以解决香蕉组培苗后代变异的难题,有效控制香蕉组培苗变异的发生,保证组培苗的质量,提升香蕉组培苗产业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效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