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企业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024-06-26 15:33:02 责编:小OO
文档


企业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____有限公司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____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31.1事件类型31.2危害程度分析42组织机构及职责52.1应急组织体系52.2各部门职责63应急处置程序93.1响应程序93.2响应分级93.3事故信息报告103.4应急结束103.5信息发布103.6后期处置113.6.1事故处理113.6.2事故后果影响消除113.6.3生产秩序恢复113.6.4善后赔偿113.6.5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修订114处置措施134.1压力容器、管道的爆炸处置措施134.2起重机械的起重伤害处置措施144.3厂内车辆的车辆伤害处置措施18附件:应急物资装备清单191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事件类型(1)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物)物体打击和触电。本公司使用起重设备,如果起重设备未购买有资质厂家的合格产品,未找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安装和检测,未对起重设备和吊钩、钢丝绳、卷筒、制动器等装置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和检测,未建立健全相关的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和管理制度,都可能使起重设备存在隐患引发起重伤害。起重伤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非吊车工操作,歪拉斜拽,超负荷起吊、吊具选用不当、使用报废钢丝绳;维护保养不到位,不进行点检,限位、联锁等安全装置缺损均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另外,钢丝绳超载或损伤,制动器、限位器或其他安全装置失灵,捆绑吊挂不牢固,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吊物下有人,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等,也可造成起重伤害事故。起重伤害事故的特点是:事故大型化、常见事故反复发生;受到起重伤害的工种主要是起重司机、地面指挥人员和装卸工人;起重事故不仅能直接伤害起重作业人员,还能引起多种事故的发生,伤害其他人员。(2)压力容器和管道爆炸本公司设有压缩空气管道及储气罐。压缩空气管道及储气罐由于安全阀、压力表失灵造成超压运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压力管道遭持续高温烘烤、可导致管道爆炸。如果压力管道没有安全阀和泄爆膜,一旦管道内气体超压,超过管道的设计压力,将导致管道爆炸。另外,由于材质不好、腐蚀和安装不合理等,也容易导致管道强度降低,并造成爆炸。储气罐因设计、施工存在缺陷,未经检验合格投入使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缺失,可能发生超压爆炸。(3)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本公司使用叉车,如果叉车技术状况不良,如制动失灵、转向失灵、灯光音响等信号损坏、失灵,均有可能造成车辆伤害事故;工作环境不良,如通道宽度和转弯半径参数不够、堆物占用道路、安全标志缺乏、货运密集和过于拥挤都可造成车辆伤害事故。此外,如果车辆载物不稳,货物超高、超宽;车辆超速、超载,人员无证驾驶,违章作业等也可造成车辆伤害事故。1.2危害程度分析由于公司现场存在特种设备设施,一旦出现以上各类型事故,可能会造成轻伤、重伤、死亡、甚至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所以要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2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组织体系为有效应对生产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公司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由_担任总指挥,_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和抢救救援组、联络协调组、后勤保障组、警戒疏散组、善后处理组等应急专业组。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集合地点为厂区门卫前空地,特殊情况由总指挥(副总指挥)临时指定集合地点。具体见图3-1。应急总指挥联络协调组抢救救援组后勤保障组警戒疏散组应急副总指挥善后处理组图3-1应急组织体系图组长(总指挥):_副组长(副总指挥):_成员:抢救救援组:组长:_;组员:_联络协调组:组长:_;组员:_后勤保障组:组长:_;组员:_警戒疏散组:组长:_;组员:_善后处理组:组长:_;组员:_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24小时值守电话:_应急办公室主任:_;电话:_外部报警:消防:119匪警:110交通:122救护:120安监局:2.2各部门职责(1)应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领导和决策工作;负责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培训、演练、修订等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接受各级及行业主管部门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落实相关的应急指挥命令;全面负责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及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决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方案并下达应急指令;决定向及行业主管部门申请扩大应急救援,并配合外部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后期处置、奖惩等相关工作。(2)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变更工作;负责追查事故原因,收集有关原始材料;组织全公司开展应急预案演练。(3)总指挥:负责批准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以及各类型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在接到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负责宣布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负责指挥和领导公司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负责批准应急物资的计划、购置、调配;负责批准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负责审定新闻发布材料,授权应急办公室向新闻媒体发布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信息;宣布应急工作结束;指导并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4)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指导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工作;协助总指挥开展预案的日常管理及演练工作;对应急物资的配备进行审核;对本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经授权后可负责承担总指挥的职责;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完成突发事件后(人员伤亡情况、设备损坏情况、经济损失情况及应急处置经过情况等)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负责应急演练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5)抢救救援组: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确定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积极开展现场灭火、救人等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负责安排相应人员进行交底,并为现场救援提供条件;(6)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负责提供救援人员所需的食物、饮品供应及其它生活必需品。应急状态下,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7)联络协调组:在总指挥的领导下,负责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联络;及时联络外部救援力量,上报上级集团公司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保障物资、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协调落实。(8)警戒疏散组:与有关部门配合,负责现场设立警戒线以防止与事故现场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指导群众疏散。在紧急集合点进行人数清点已核实本区域人员是否都已安全撤离,将核实结果汇报应急总指挥。和应急总指挥保持联系,根据总指挥的安排通知员工返回作业现场或离开工厂。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9)善后处理组: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妥善安排家属生活,依负责事故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处理及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等。3应急处置程序3.1响应程序(1)接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事件发现人员必须立即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至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接到突发事故报警后立即上报(紧急情况时,事故发现人员或其他人员可以越级上报)总指挥,并根据事件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和范围组织上报。(2)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要进一步查明事故的种类、性质、威胁情况、危害程度和范围等情况:当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科学决策,下达联合救援命令,指挥联合救援行动;各应急专业小组应迅速按照总指挥命令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当发生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预案时,应按照现场处置方案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当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时,通知各应急机构,关闭响应。(3)救援行动: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所在地人员积极开展自救互救,将人员救治作为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和蔓延,将事故的损失或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采取救援行动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尽量将事故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保证现场工作人员与抢险人员的安全,经过应急领导小组对事故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抢救方案,由各应急专业组按照各自职责实施应急救援行动。在应急指挥和应急行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各种通信与信息工具、应急队伍资源、应急物资装备资源、交通运输,医疗等保障措施。(4)扩大应急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当事故进一步升级超出公司控制能力时,或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能力、应急物资装备等不能满足应急行动的需要,及时向上级集团公司发出请求扩大应急,并负责上级集团公司或企业以外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实施应急行动。3.2响应分级根据本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针对事故危险程度、影响范围,结合本公司对事故的控制能力,将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级、级、级。(1)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级响应(社会及公司联动级):事故后果超出本单位处置能力,需要外部力量介入方可处置的;(2)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级响应(公司与基层部门联动级):事故后果超出基层单位处置能力,需要本单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的;(3)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级响应(基层部门级):事故后果仅限于本单位的局部区域,基层单位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即可处置的。3.3事故信息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公司应急办公室第一时间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以电话、电子邮件、传真方式,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有: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厂区伤亡人数、损失初步估计及正在采取的抢险措施等。事故抢救时间较长时,现场抢救负责人每隔半小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一次抢险进展情况,接受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当特种设备事故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和承担应急职能的专业组应在20分钟内赶赴现场,行使应急职能。3.4应急结束首先由各应急专业组根据现场人员的安全情况、现场控制情况、以及不可能发生次生、衍生事故的条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条件后,向总指挥报告抢险终止条件,经应急领导小组研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响应工作结束,依次告知各应急专业组。(1)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2)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相、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3)清理现场需由清理组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3.5信息发布事故信息的发布原则要遵循真实、公正、稳定大局的原则。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概况、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3.6后期处置3.6.1事故处理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组长由公司赵XX担任,成员由应急领导小组全员组成,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要遵循实事求是、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理事故。3.6.2事故后果影响消除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后,应急办公室负责消除事故后果影响,对公司职工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做好各项工作,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宣布恢复生产,以消除各种不利影响。3.6.3生产秩序恢复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后,由总指挥宣布恢复生产,各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恢复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安全装置、应急物资、设施设备、报警装置等一定要完好有效,进行安全条件确认,并对职工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尤其是事故教训吸取后,方可恢复生产。3.6.4善后赔偿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的人员做好受害人员的安置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对受灾范围进行科学评估,应急办公室提出对受伤人员及协助救援企业的补偿和对生产设备进行恢复的建议;并及时对应急工作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3.6.5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修订应急领导小组要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处理能力、物资配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及时进行救援能力的评估,不足的情况应及时进行配备和充实,随时保持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的各项内容。具体应急响应程序见图3-1。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应急办公室接收相应的信息事态控制判定响应级别申请救援扩大应急设备、设施抢修抢救伤员应急专业组到位应急物资到位响应启动应急结束应急处置及救援医疗救护应急抢险是否伤亡人员及家属安抚伤亡人员保险理赔事故原因调查事故情况总结应急处置情况总结预案修订图3-1应急响应程序图4处置措施4.1压力容器、管道的爆炸处置措施(1)当发生事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最先发现人员迅速报警。报警时应说明事故的类型、具体地点、主要危害物质、人员受害情况、行走路线、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并派人等候应急救援车辆的到来;同时报告本部门负责人或应急办公室,部门负责人或应急办公室迅速报告总指挥。总指挥接到报警后,迅速下达应急救援的指令,同时发出报警,通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各专业小组迅速赶到现场。(2)抢险救援组应佩带好救助器具,到达现场后根据总指挥下达的抢险指令,首先查明是否有受伤、中毒或被围困人员,以最快速度将受伤、中毒、受困人员脱离现场。并积极开展伤员急救、设备抢险,减少或削弱事故波及范围。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负责安排相应人员进行交底,并为现场救援提供条件。(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根据事态及危害程度,由总指挥命令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开展相应工作。(4)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应做好专业救助队入场的一切迎接准备,并担负治安、交通指挥、人员疏散、组织纠察任务。以防止出现混乱局面和人员次生伤亡事件。(5)后勤保障组到达现场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指令,及时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及生活物资。(6)联络协调组到达现场后,根据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指令,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联络,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保障交通运输、通讯等各项应急措施的协调落实。(7)当事故得到彻底控制,抢险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应在总指挥的统领下进行现场清理,保护现场,防止次生事故发生。(8)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组长由总指挥担任,成员为应急领导小组全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及救援程序运行总结等工作,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应急救援预案的运行质量。(9)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办法:外伤应急处理:a.止血急救:止血的方法通常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b.包扎处理: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起来;c.骨折固定处理:如果受伤人员发生骨折,需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伤员转运: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紧急处理后,应及时安排转运伤员至医院。4.2起重机械的起重伤害处置措施(1)人员高处坠落应急处置措施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要立即进行现场警戒,隔离人员应在事故现场用警示标志警戒和隔离事故及影响区域,同时应保证紧急救援的通道、车道畅通。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根据人员坠落情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如伤员被压,应用人力或抬升、切割设备移开压住伤员的物体。高处坠落伤员的救护:a.抢救人员实施伤员急救时,应根据坠落部位、线路和伤员坠落着地的身体部位等情况,考虑可能出现的伤情,进行快速抢救,避免抢救过程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如伤员是头部先着地,同时伴有呕吐、昏迷等症则有可能有脑颅损伤;如伤员是腰背部先着地就有可能造成脊柱骨折,处理时应格外注意,以免造成伤情加重和瘫痪;如伤员是腰部以下或下肢先着地,则有可能出现下肢骨折,要采取固定措施;此外,高处坠落极易导致实质脏器的破裂引发胸腹腔的内出血,所以在救护病人的时候不能忽视那些没有明显外出血沉默不语的病人,注意观察心跳呼吸及神志有无改变,发现不妙应及时处置。b.抢救人员应首先观察伤员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伤员着地部位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小心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c.尽量在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不移动伤者;如现场不符合安全施救的要求,要多叫人员帮忙,小心搬动,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怀疑脊柱受伤的伤员搬运更要谨慎小心,切忌使用软担架,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此种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损伤,以致终身截瘫;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d.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边,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立即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往医院救治。e.对神志不清的伤员,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f.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伤员耳朵、鼻孔出血,不能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正确的现场外伤止血处理措施见物体打击处置措施。g.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紧急救治后,如伤员骨折,现场应采取固定措施。下肢骨折要将两下肢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绷到胸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固定方法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h.如高处坠落时造成伤员有腹部有开放性的伤口,应用清洁的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出物还原,以免感染。i.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j.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2)起重机断裂、倒塌应急处置措施紧急通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警醒警戒和隔离,保证应急救援通道、车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人进一步扩大事故和无关人员影响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起重机、叉车、气割设备、千斤顶等设备设施,移开倒塌物体搜救被困人员。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救援时,要高度注意,起吊、气割过程中要采取好保护措施,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3)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应急处置措施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用设备施救过程中要采取好保护措施,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抢救伤员时执行物体打击应急措施中的应急处置措施。(4)起重机漏电、人员触电及触碰输电线路应急处置措施起重机漏电或人员触电情况下应进行以下应急处置:a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b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c触电伤员的救护执行本预案中触电处置措施的应急处置措施。d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e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f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起重机的钢丝绳等触碰输电线路时进行以下应急处置:a立即通知输电线路管理人员断电;任何人不能靠近起重机,更不能用手去触碰吊具和吊索,并划出警戒区域,人员不得进入。b司机应将吊臂脱离输电线路;若如不能自行脱离,司机也不能随便下地,应等待有关人员将电源切断后再下地。c紧急情况下,可用铁棍等导体抛向电线,使其两相间短路而跳闸断电;d如果现场无法切断电源,司机不得已选择自行逃生时,应双足跳下,并且继续用双足跳跃直到跳出危险地区为止,防止由于跨步电压造成触电事故。e抢险人员应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施救。触电伤员的救护执行触电伤害中的应急处置措施:a.判断触电伤员神志是否清醒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立即判断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如有呼吸和心跳,则可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禁止大力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b.判断触电伤员呼吸、心跳情况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具体方法见物体打击处置措施)对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见机械伤害处置措施)c.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确需搬运要格外小心,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硬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以防脊柱受到二次伤害。d.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e.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5)起重机吊具或吊物坠落伤人应急处置措施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喊叫等)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组织疏散和撤离。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车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紧急抢险救出伤员。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坠落物件搜救受伤人员,使用机械设备救人要谨慎,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现场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医疗救助,伤员的救护执行物体打击伤害中的应急处置措施。抢险救人时要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现场易燃易爆危险品;抢救中要有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监控现场高空电线、锐器、火源等危险状况,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4.3厂内车辆的车辆伤害处置措施(1)首先观察伤员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尽量在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不移动伤者;如现场不适合安全施救的要求,要多叫人员帮忙,小心搬动,避免对伤者造成二次伤害;怀疑脊柱受伤的伤员搬运更要谨慎小心,切忌使用软担架,严禁一人抬肩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搬动,此种方法最易造成脊髓损伤,以致终身截瘫;应由3-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头部两侧加沙袋或其他填充物固定后再搬送。(2)如伤员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边,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立即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让伤者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往医院救治。(3)对神志不清的伤员,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对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脉搏停止者要做胸外心脏按压。(4)如伤员头部受到物体打击,且有昏迷、呕吐、耳鼻出血等症状,则伤者很有可能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伤者现场救护应注意:伤员平卧,头部稍微抬高(15-20度),以减轻脑水肿和颅内压。立即先清除口腔内的呕吐物或血块,拉出舌头,使其头侧向一侧,防止舌后坠,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防止因呼吸不畅加重脑组织缺氧。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伤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用绷带包扎。颅脑损伤伴随体温升高的伤员,实施物理降温措施。对于头部受物体打击,且检查中未发现头部出血或无颅骨骨折的伤员,如果当时发生过短暂性昏迷但很快又恢复意识,清醒后自觉无精神或有神经方面症状的伤员,切勿掉以轻心,必须送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并应留院观察。(5)出血伤员要同时采取止血措施。应注意耳朵、鼻孔出血,不能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高和细菌感染。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外伤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用净水或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6)如救护车未及时到达,应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医院抢救,移动伤员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7)医护人员接手时,要向医护人员说明伤员伤情以及已采取的措施,以便医护人员做进一步处理。附件:应急物资装备清单序号分类名称数量状况用途储备地点责任人责任人联系电话1抢救设备应急发电机1完好应急发电变电所2抢救设备防风绳、遮盖物5完好固定、挡雨仓库3医护类救援设备急救药箱1完好急救办公室4医护类设备担架1完好急救仓库5医护类设备救护车1完好急救厂区6个体防护设备防护服2完好急救办公室7个体防护设备呼吸器2完好防护厂区8灭火设备灭火器100完好灭火厂区21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