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024-06-26 15:21:10 责编:小OO
文档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一、专业名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二、入学要求: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习年限:三年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1、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机械加工操作工人。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拓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有健康体魄和心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2、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和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3、文化知识

具备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机械制造中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计算机处理日常驻工作的能力。

4、职业道德要求

通过进行以为人民服务思想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特别是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树立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团结协作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辩别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为学生形成与其将来所从1

事的职业相适应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奠定基础。进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求职能力、创业精神等方面的职业指导。

5、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①、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

②、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

③、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调整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④、了解电工、电子、数控等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6、专业操作技能要求

①、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②、具有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③、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安装、维护和排除故障的初步能力

7、证书要求

①、通过各门理论和技能课的考试(考核)。

②、拿到劳动部门颁发的车、钳、电、焊等其中一个工种的职业等级证书。毕业生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二项方可毕业,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8、人才规格

1、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具有机电及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7、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

五、职业岗位分析

(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及现状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是加工制造业的组成部分,应用广泛,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2

断出现,机械制造、安装、维修业也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员的操作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大。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1)石油和化工建设行业15%

(2)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80%

(3)其它行业5%

(三)、主要职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行业,主要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和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六、职业能力分析

七、课程结构

八、专业主干课程

1.机械识图(80学时)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础投影理论和有关的国家标准。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着重培养识图能力。要求熟练地读懂中等难度的零件图和一般的装配图,并适当掌握绘图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能力。2.机械基础(93学时)

使学生了解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机械工种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

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3.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调试(44学时)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原理、各部分的作用及联系,具备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安装与综合调试的基本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4.质量控制技术基础(5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标准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的一般方法。

5.电气控制技术常识(13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气压及液压控制、传感器与PLC技术的基本常识,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操作的基础技能;熟悉机电设备的一般控制方法和形式。本课程宜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

6.普车技术训练(90学时)

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介绍普通车床的使用方法,加工简单的零件,通过学习达到初级工水平,为后续实践强化作准备。

7.电工技术训练(60学时)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介绍常用电工工具,元器件以及简单电路的连接,达到初级工水平,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方向的同学通过后续机电设备维修课程学习,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水平。

8.气、液压传动技术训练(60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分析中;掌握有关液压元件、液压回路和气动元件、气压5

回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正确选择、使用、调整和维修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初步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液压与气压基本回路的设计计算;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9.PLC编程技术训练(60学时)

掌握常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牢固掌握电器控制的基本环节及分析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指令、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用程序设计、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方法,并有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具有改造、革新一般机电设备控制线路的基本能力。

10.传感器应用技术(60学时)

掌握各种工业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掌握传感器在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学会使用和调整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

11.CAD/CAM软件应用技术常识(6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训练,使学生了解机械CAD/CAM的基本常识,能够运用一种CAD/CAM常用软件,具备中等难度零件制图、建模、编程、加工的能力。

12.机电设备维修

本课程是机电专业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机电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机电设备的拆卸与装配,机械零件的修复技术,机电设备修理精度检验,典型零部件及电器元件的维修,典型机电设备的维修。通过学习学生取得维修电工中级工。

13.零件测绘训练(30学时)

本课程通过对机器部件的测绘,使学生掌握一般测绘程序和步骤;近而掌握各类零件草图和工作图的绘制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测量方法;掌握尺寸的分类及尺寸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理解零、部件中的公差、配合、粗糙度及其它技术条件的基本鉴别原则;了解零件常用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效地将制图6

课、金工、工厂实习等环节接触到的相关知识综合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绘图能力。它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使学生绘制的图样与生产实际接轨起了过渡作用。14.钳工技术训练(60学时)

钳工工艺是机械类通用工种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钳工所需要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初级钳工所需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并与实习相结合,形成本工种的岗位能力。15.机械折装训练(60学时)

了解机械装配、拆卸和修理的一般知识,了解装配和拆卸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拆卸和装配规定的机械部件(拆卸的机械设备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拆装车床、动力机等)16.普车技术训练(180学时)

通过5周的技能强化训练,达到中级工水平。

17.生产实习(上岗实习)(第三年计1560学时,每天按8学时核算)生产实习是本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育环节,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全面了解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群)的特点与要求。是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订单式”培养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单位“零距离”接口的重要举措。九、教学进程安排

表一:教学周数分配

1.在校学习按15学时/学分安排,第三年生产实习按32学时/学分安排;

2.军训及入学教育用时2周,安排在入学前进行,计算为2学分。

表二:实施性教学计划

表三:任选课程开设安排

1.任选课全部为考查学科;

2.任选课的学分获得按两方面进行:一是学生平时出勤情况,二是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各按50%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当成绩合格则可获得相应学分。

十、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双师型”,胜任该专业2门及以上主干专业课程教学。

2.专任专业理论教师学历本科达标率96%,中高级职称人数达50%,其高级职称人数达4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4%。

3.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同时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资格,其中具有技师或非教师系列中级技术职称的不低于50%。

4.从相关行业、企业、所聘请的教师占专业教师数的15%以上,外聘专业教师均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

十一、专业教研室建设建议

为了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专业建设要有专业负责人,可由教科室主任或专业教研组长担任,专业教研室至少包括三个教研组,其中二个专业教研组和专业基础组。

十二、实训(实验)装备基本标准

1、专业实训室要求

根据专业技术要求建立各种机加工实验室,这些机加工实验室以满足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为出发点,硬件配置要适度,软件配置要专业化,切实解决好投入和更新换代问题。要根据学校发展及生源变化情况,根据机加工的发展变化,适时补充新设备,降档使用及报废旧设备,以满足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各种加工设备配置标准:应以每100名学生配置加工设备25台为宜。学生机房计算机建议配置还原保护卡。所有电脑应装防毒软件,并及时更新。2、实训室主要设备表

十三、实施建议

1.本方案按三年制定的培养方案。文化课的教学安排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教学周期,减少周学时数。

2.专业认识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性教学活动。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较早地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增强专业意识和劳动观念,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为后续的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企业生产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企业生产实习教学活动由企业与学校根据生产岗位从业人员素养的要求共同制订,教学活动主要由企业组织实施,学校参与教学管理和评价。

4.在企业生产实习阶段,要求学生针对实习岗位和企业用人要求,选择继续进修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取得一定的学分;并视具体工作专需要,为学生安排一定返校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或听取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题讲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以专业工艺设计为主。

5、积极推行(多)证书管理制度,将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在取得大专结业证的同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学生经培训并通过社会化考核取得与提升职业能力相关的其他技术等级证书。

6、选修课是中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自主决定选修课的课目与教学要求。选修课的成绩评定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

十四、学习与评价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评价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重考试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其中:

“德”主要是指敬业精神、责任感和行为规范等。

“勤”主要是指学习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等。

“能”主要是指学习与工作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等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等。

“绩”主要是指学习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达到目标的情况,能否体现创新性等。

十五、说明

1、每学期实际教学时间按18周计。实训课按每周30学时计,专业认识实习按每周30学时计,企业生产实习按每周40学时计。

2、本方案总学分:161学分(含选修课)。原则上理论教学16—18学时计算1学分,实践教学周计算1.5学分,企业生产实习1周计算1学分,学校制订学分奖励办法,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经培训和社会化考核取得其他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或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

3.选修课课目

(1)人文素质类

应用文写作、普通话口语交际、书法、环境保护、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写作、创新与创业、职业生涯设计、公共关系理论与技巧、音乐欣赏、礼仪规范教程、中国名著欣赏、外国名著欣赏、中国历史概论、中国地理概论等。

(2)知识拓展类

专业数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机调速系统、单片机接口技术、计算机工业控制、机械手与机器人技术、模具制造技术、多媒体与图形处理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