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二〇一〇年四月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家属人身安全,防止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本公司安全生产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突遇破坏性地震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自救互救,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好公司受灾员工和家属的抢救与救护工作,对各类生产设施和生命线工程进行快速修复,维护好公司范围内的生活和治安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山西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公司的实际情况而编制。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全面覆盖;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科学指导、快速反应为防震减灾的工作原则。
1.5.预案体系
本《预案》与公司,所在地方和上级1
地方地震预案构成地方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2.基本情况
2.1.公司概况
山西XX是经20__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准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由原公司、原公司,重组为山西XX,主体矿井为原公司,原公司矿井已关闭。
2.2.井田地理位置
2.2.1.交通位置:XX公司位于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镇东南约5km处的三岔村,距宁武县城8km,矿区由简易公路与大运二级公路相连,至大运二级公路4km,向北可至阳方口镇、朔州、大同;向南至宁武县城、原平、忻州、太原;北同蒲XX经过阳方口、宁武站,大运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井田地理座标为东经11221′26″—11222′24″,北纬3903′34″-3904′06″。井田面积为5.6532km2。
2.2.2.地形地貌:该矿地处云中山北端,地貌上属剥蚀断块低中山区,区内地形东高西低,区内沟谷切割严重。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的东部,海拨为1674.1m,最低点位于井田的西北角,海拔为1453m,相对高差221.1m。
2.2.3.河流:该井田属神头泉域的补给径流区,本井田河流属海河流域,桑干河水系,恢河支流,恢河为流域内第二大河流,发源2
于云中山脉北XX,经宁武县城、阳方口向北汇入桑干河,该河位于本井田的西部,属季节性河流。
2.2.4.气象:本区属典型的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为38.4℃;极端最低气温为-27.2℃;年平均气温6.2℃;年最大降水量760.6mm;年最小降水量168.1mm;年平均降水量468.1m,年平均蒸发量1902.3mm。年平均无霜期90-130天,冻结期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1.5m。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28-145KCAL/cm2,年日照2500-2900小时。年平均风向频率为西及西北风,东及东北风很少,风期多集中于冬春季节,最大风速25m/s,年平均风速3.4m/s。
2.2.5.地震:据(78)省震字29号文《山西省地震烈度基本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7度。
3.应急救援队伍
3.1.公司应急救援队伍
3.1.1.公司与忻州市军事化矿山救护队签订了救护协议。
3.1.2.公司设护场队和应急救援分队。
3.1.3.公司应急救援医院为宁武县人民医院。
护场队、应急分队为矿区各种重大事故抢险救灾的主要力量。
3.2.外援队伍
3.2.1.忻州市矿山救护队位于矿区南部8公里处,行车时间10分钟。
2.3.2.2.阳方口矿业公司矿山救护队距矿区5公里,行车时间83
4.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
公司矿井建筑在山坡上,距离村庄较远,员工宿舍为九十年代的土九砖木结构平房,居住条件简陋,一旦地震发生,不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5.应急响应与事权划分5.1.响应分级
根据发生地震的震级及其灾害程度,地震灾害事件及响应分为四级(见下表)。
地震应急响应分级表
5.2.事权划分
实施I级响应,在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其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下,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指挥,灾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实施Ⅱ级响应,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其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由灾区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实施Ⅲ级响应,在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由灾区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其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灾区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实施。
实施Ⅳ级响应,在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办公室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协调指导下,由灾区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并组织实施。
发生地震时应根据上级地方的统一安排和本公司的实际受灾情况实施响应。
6.抗震救灾组织机构及职责
6.1.设立抗震救灾指挥中心
公司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在公司调度室,是抗震救灾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指挥机构。
联系电话:直拔:内部:
6.2.成立抗震救灾领导组
组长:闫(董事长)刘(总经理)白(矿长)副组长:符(安全副矿长)赵(总工程师)
王X(生产副矿长)邵(通风助理矿长)
李(机电副矿长)王(后勤副矿长)
成员:张(安监科)茹(技术科)
王(调度中心)姬(机电科)
冯全有(通风科)刘(综合办)
常有付(保卫科)张(财务科)
6.3.抗震救灾领导组职责
①有计划地组织抢险救灾人员进行应急救演练活动,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队伍业务素质。
②地震发生时,迅速组织指挥人员投入抢险救灾,正确决策救援方案。下达应急救援令,指挥调度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③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做到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合理配置好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
④深入灾区了解情况,对灾害情况进行评估,向上级汇报和通报灾情,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救援请求。
⑤安排好灾后员工家属的生活;妥善处理好抢救、医疗、伤亡、善后等到工作。
6.4.抗震救灾行动组织及其职责
6.4.1.震情监测组
组长:分管后勤的副矿长
副组长:综合办生产技术科调度室负责人
成员:综合办生产技术科调度室
职责:①建立和附近地市地震台站工作联系制度。
②建立震情监测预报制度,及时发布震情预报。
6.4.2.震情调查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工会纪检负责人
成员:生产技术科调度室工会
职责:①收集现场有关资料,记录事故处理情况。
②了解掌握灾情发展动向,综合分析各种数据。
6.4.3.抢险救灾组
组长:分管安全的副矿长
副组长:救援队保卫科负责人
成员:救援队护场队
①经常组织应急增援队伍搞好练兵活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②坚持好昼夜值班制度,坚守工作岗位。发生震情后,按照指挥部命令投入具体的抢险救灾工作。
③维护必要的生活设施,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为满足抢险救灾构筑必要的工程。
④修复和开辟道路,保证救灾设备和物资及时到达目的地;解救并寻找受困人员。
⑤配合其它救灾人员抢救设备和贵重物资。
6.4.4.通信保障组
组长:分管调度的副矿长
副组长:调度室主任
成员:调度室
职责:保持灾区与指挥中心正常的通讯联络。
6.4.5.交通运输组
组长:矿长
成员:综合办、调度室
职责:组织救灾人员和车辆,运送救灾物资。
6.4.6.医疗救治组
组长:医院院长
成员:医院各科室
职责:①备足救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药品和医疗器械。②组织各类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护队。
③负责受伤人员的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④联系通知附近医院做好支援抢险救灾准备。
6.4.7.物资供应组
组长:分管材料和设备的副矿长
副组长:材料科、机电科负责人
成员:材料科机电科
职责:①准备和调运救灾物资投入抢险救灾。
②为抢险救灾人员配齐救援装备,提高救援队伍的装备
6.4.8.治安保卫组
组长:分管保卫的副矿长
副组长:保卫科科长
成员:保卫科护场队
职责:①疏通道路,维持秩序。
②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防止事故扩大。
6.4.9.财务管理组
组长:董事长
成员:财务科
职责:①负责救灾资金有落实。
②负责社会捐款及救灾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6.4.10.接待工作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综合办主任
成员:综合办
职责:负责各级领导、社会团体及救灾人员的接待工作。
7.预测与预报
7.1.监测预报
县级以上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地震信息监测和烈度速报系统,地震部门负责监测、分析、评估结果和决策建议。
地震预报意见依法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7.2.地震预警
根据地震预报意见和风险评估结果,预警分为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7.0级以上地震为I级预警,6.5-6.9级地震为Ⅱ级预警,6.0-6.4级地震为Ⅲ级预警,5.0-5.9级为Ⅳ级预警。
省级发布和适时调整地震信息情况。
7.3.预警处置
地震预警发布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救援预案,按照抗震救灾领导组的部署进入应急戒备状态。准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和装备,设9
置临时避难场所,必要时组织撤离和疏散危险区人员。
8.抗震救灾的基本程序
8.1.自救:一旦发生灾变,公司救灾指挥中心积极组织现场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解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防止灾情扩大。
8.2.互救:组织群众进行互救,未受灾的群众要自行救助受灾群众,使受灾情况尽可能地减小到最低程度。
8.3.外援求助:发生较大的破坏性地震时,指挥中心要根据灾情及发展态势向上级部门和当地进行汇报,请求救援,由省、市部门组织力量进行救助。
9.能震后应急救援措施
9.1.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董事长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成救灾指挥中心,发布抗震救灾命令,根据不同分工迅速展开抗震抢险工作。
9.2.各救灾组接到救灾命令后,立即组织集结人员赶往灾区进行抢险救灾,营救被困和受伤人员。
9.3.抢险救灾组要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在灾区有组织、有秩序地对被压埋人员进行积极搜救,发动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增强救灾能力,加快抢险救灾进程。力争将人员伤亡降低到最低。发生次生灾害时抢险救灾人员要本着先救人、后灭火,先扑救要害部位、重点部位,后扑救一般单位;有危化品泄漏时严格按照预案进行了科学处置,防止污染扩散和人员中毒事件发生。
9.4.治安保卫组要对公司要害单位、部位的贵重物品、档案、机密技术资料进行抢救并予以保护。对公司范围内的治安巡逻,必要时对重要地段交通段管制和警戒。
9.5.医疗救治组全体人员要迅速地在医院集结待命,在空地上搭建临时求助中心,备好急救药品、血液、器械、车辆等,随时随地投入抢救。首先要把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再实施救治。同时要做好灾后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9.6.民政工作组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及时向灾民发放生活必需品。加强水源、厕所、垃圾等管理工作,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
9.7.通讯保障组要全力配合电讯部门,迅速抢修直拔电话、公司内部电话,确保通讯畅通,为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通讯保障。
9.8.震情监测预报组要经常与邻近县、市地震台站联系,及时发布震情预报。指挥中心根据震情预报做好防范和准备工作。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