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鞣制化学考试试卷总结第三章
2024-06-26 15:26:19 责编:小OO
文档


鞣制化学考试试卷总结第三章

植物鞣料:富含鞣质(>8%),且有利用价值的植物的皮、干、叶、果等称为植物鞣料;

植物鞣液: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所得的浸提液;

植物鞣剂:植物鞣液经浓缩、干燥后所得到的固体块状物或粉状物,又称栲胶。

植物鞣质:含于植物体内的、能使生皮转变成革的一类多元酚化合物;和羟基成醚键;

和羧基成酯键;

成氢键。

根据鞣质的化学组成和化学键的特点,将鞣质分为两类:

①水解类:多元酚羧酸与糖(或多元醇)以酯键或甙键结合而成的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

鞣酸类:仅含没食子酸;

鞣花酸类:没食子酸和鞣花酸

②缩合类:分子结构中不含酯键,所有的芳环都是以碳链相连。栲胶的改性目的:栲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沉淀多、颜色发暗、易发霉和渗透性不好等缺陷;而且操作不当或用量稍大时会引起鞣制的皮革面粗、裂面。因而必须对其作改性处理。

改性方法

①亚硫酸化改性

②金属盐类改性

③接枝共聚改性

④两性离子法改性

⑤其它改性方法包括:降解改性方法、有机酸处理方法、合成鞣剂处理改性方法等。

收敛性(涩性):不可逆结合鞣质占鞣质的百分率叫做收敛性。收敛性=不可逆结合鞣质/鞣质100%

纯度:鞣质占植物鞣剂中水溶物的百分率。

纯度=鞣质/水溶物100%=鞣质/(鞣质+非鞣质)100%

非鞣质:用水浸提植物鞣料时,浸提液中含有的一部分没有鞣性的物质,它们不能与皮蛋白质结合。主要组分有:糖类、酚、有机酸、无机盐、含氮物质、色素类和木素衍生物等。

非鞣质在鞣液中的地位:

稳定剂;

使鞣液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加速鞣剂的渗透,防止鞣质表面结合过多。

不利之处,含量过高会产生以下缺点:

降低栲胶的纯度,影响鞣性大小;

糖类物质发酵变成酸后降低鞣液的pH,部分鞣质发生分解;无机盐含量过高,会发生盐析作用,使鞣质胶粒脱水沉淀;一般非鞣质与鞣质的比例保持在1:2~1:6之间较适宜。

植物鞣革的物理学说:自由态沉淀存在于胶原纤维之间,并借助于分子间作用力吸附于纤维表面;小分子的鞣质被吸收后,胶体失去平衡,鞣液中的大分子就会沉淀而凝聚在胶原纤维上,此部分溶解性差,需

要长时间的水洗才能析出。

相关证据:①植物鞣剂的用量大;②电镜照片

植物鞣革的化学学说:

①多点氢键结合

②电价结合

③共价键结合

④疏协同作用

缩合类栲胶鞣制成革的Ts高于水解类栲胶鞣制成革

缩合类鞣制单元间是连接的,由于有空间位阻,往往不能自由旋转,分子表现出较大的构象稳定性,分子构型比较僵硬,所以用缩合类鞣制的革耐湿热稳定性比水解类鞣制更高。

黑荆树皮栲胶鞣制成革的Ts大于坚木、落叶松栲胶鞣制成革

由于黑婜树皮鞣制存在4~8位和4~6位两种结构方式,分子成体型结构,而落叶松鞣质主要以4~8位缩合,分子呈线性结构,由于线性结构刚度更小,所以革的湿热稳定性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