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_年上半年个人述责述廉述效报告
楼坊坪中心小学刘X选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把自己半年来履行职责情况和个人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思路向大家作简要的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第一方面,半年来的工作:
半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方面。
为保证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的完成,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实施“一案六环节”的备案模式。对教师的听课、评课记录都纳入常规检查的范畴。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对备课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校领导亲自参与,由教导处检查落实情况。
对于教学常规的检查,力求做到精细化、常规化,由教导处牵头,制订了详细的检查管理制度,由教导处、教研组长组成的常规检查小组,每周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落实县“研课标、说教材”活动要求,订了一系列活动计划,包括个人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研讨,以及全校“研课标、说教材”评比活动。
2.学校管理方面
一所学校管理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上、话语上,表现在精神气质上。举例说,有的学生随手扔垃圾,满口脏话,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学生的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我们的眼睛还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我们的德育工作方法陈旧,还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当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是被功利绑架的受害者,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教育者,这是社会和教育造成的,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但是,我一直有信心,我们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从能改变的人做起。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常规管理方面做得很不够,制度建设也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性的,激励性的制度。如果一定要总结点,我只能说,在学习名校经验,根据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坚定了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给大家一个交流心得、思维碰撞的平台。通过教育网和全国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思想和工作生活体会的交流。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硬性规定,但是,尽管这样,有不少老师自己在默默地探索和实践着,今后,我们也会在这一方面给有思想的老师提供有力的支持。
3.队伍建设方面
在学校干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方面,我们一直没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制度,这也是我们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这一点我负有主要责任,今后,我们在管理和后备干部的选用上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
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比较薄弱的。班主任工作非常繁重,责任重大,是学校里最累最烦心的一个差事。半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提高了一点待遇,但总体看来,班主任的待遇还是偏
低,与付出的心血不成正比。关于这一点,上级教育部门也看到了,也正在制定一些有利于班主任老师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班主任老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给班主任老师以更好的的权益保障。
半年来,我们有很多老师到外地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和研讨会,个人业务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陆续的有很多老师到外地名校观摩学习。下学期,会有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与专家、名师面对面。同时,我们还会认真的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给有思想有追求的老师提供成长所需的最大支持。
4、安全稳定方面
我们严格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对学生安全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安全教育。一年来,没有发生一件学生安全事故。
5.道德建设方面
一年来,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和交流层次的提高,我对于教育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我的为人就是,干一天,就得凭着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做事。所以我相信那句话: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6.廉洁自律方面
学校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情集体决策,提前通气,集体决议,形不成共识不决策,形不成决议不执行,一旦形成决议坚决执行,保证了学校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在人事安排、评优评先等关系民生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我们特别慎重,按、按规定、按去办理,保证了学校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办事,不做假帐,不设小金库,不乱收费。学校严格执行基建、维修、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程序操作。采购零星办公用品,比质比价比服务。积极推进校务公开,让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下学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总体思路是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使学校在管理制度创新、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几个方面的工作均有所突破,并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校特色,走以点带面、以特色带动全面发展的路子。具体有以下措施:
1、尽快完善学校中长期办学规划,明确办学思路和具体目标,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建立学校章程,使学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干伍、班主任建设。让品质优秀、工作主动、有创新意识、具备管理能力的人走上重要的管理岗位。
3、努力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级部管理。逐步引入“质量保障体系”。
4、继续创新机制,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才培养对象。
5、继续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创新工作方法,让专业发展成为我们迈向名校之路的坚实基础。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