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2024-06-26 15:25:52 责编:小OO
文档


教学改革实验计划

昭苏县三中袁地芬

从02年我校从7年级开始全面实施了教学改革,去年8年级物理也正式使用了新教材,经过1年的实践我县的物理课程改革已逐步纳入正常轨道,广大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改革有了可喜进步。但是我们也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仍是“以不变应万变,用“旧瓶装新酒”,让新教材反过来适应业已形成的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用自己固守的传统来诠释新教材中的新观点。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首先是一场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性改革。新教学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教学改革的灵魂,包涵着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

3、培养收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所有参与教学改革的领导和教师必须明确上述理念,并用于指导实验工作,这是这次教改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1.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而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1

学习习惯。把只重视传授知识转化到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上,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培养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

2.营造物理课堂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如何在《课程标准》下完成教学任务呢首先,教师要转变“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观,要转变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新的课堂中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课堂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3.重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个体学生得到的数据或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或分工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向心力和友好相处的心态,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日后的发展能够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的态度。

4.在教学中要体现因人而异的思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2

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如有些学生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有些对基本知识和规律感悟好,对他们不采取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让他们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到成功喜悦

5.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引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现象去分析、实验、探究、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学生接受起来也较容易。教学过程中引进一些时代新科技。如:“b超”、“y刀”、“红外线”“双声道立体声”等,体现出物理的特点。

6.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和培养。

要注意深化学生探究程序和思维程序的理解和应用。对教科书中的验证性实验尽可能地变成探究性实验。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绝不只满足于学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取得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在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教育的同时,不忘科学知识的严谨和规范,对每单元或章在探究学习完后,教师都要作总结性归纳,让学生作好学习心得、体会等。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探究式教学。

基础教育要发生质的改革,从只重视学科知识的教育转化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来.就是用知识作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把传统教育中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化到以学生为中心;把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因此对课堂探究的各要素必须深刻领会。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探究很难进行下去,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A.创造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若教师只口述让一束光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会将这束光反射出去,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提问题,学生能提出的问题很少。若改为教师拿一平面镜和手电筒演示这一现象,让学生观察,学生提出的问题明显增多,有的学生甚至还想到了“反射光的强弱和入射光的强弱相同吗”等问题。

B.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对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和表扬,切忌讽刺挖苦学生。

C.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学生对有些知识知道的很少,这时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例如在讲“照相机”时,由于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傻瓜型”照相机,多数学生都会使用,让学生提问题有困难。这时,可以给学生补充“光圈”、“调焦环”、“景深”、“滤光镜”、“变焦镜头”、“叶片式和卷帘式快门”等知识,再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就能提出很多问题。

D.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复杂多变的,不仅需要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一般提不出“凸透镜成像情况与物体到凸透镜距离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增加凸透镜在各种情况下成像情况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改变了,所成像的情况也随之改变的现象,学生就能顺利地提4

出老师所期望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若干问题再进行归纳,引导出本节课要解决的知识上来。

在新的世纪,更加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辜负国家和时代对教师的厚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