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幼儿音乐调研报告
2024-06-26 15:26:27 责编:小OO
文档


幼儿音乐调研报告

幼儿音乐调研报告

一、引言

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教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创造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教授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是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欣赏音乐等等。教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调研方案设计

(一)调研目的

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

(二)调研内容

老师带班时我发现他们的唱歌方式都是利用图片来让幼儿来理解歌

词,再把歌词的内容配上简单的动作,这样,幼儿的兴趣非常大,有时还会自己唱自己编动作,并津津有味。平时在放学前,老师也会经常带着幼儿来唱歌,所以,歌唱活动在班级中“随处可见”。相对其他方面,歌唱活动进行的频率很多。

幼儿园对音乐游戏还是比较重视的,幼儿对音乐游戏还是非常喜欢的,兴趣也非常高涨。但是我发现他们进行的地点都是在教室,这样就局限了幼儿的活动范围。我觉得应该再多加点户外的音乐游戏。

律动活动的开展是排在音乐游戏之后的,它也往常出现在各个小朋友中间。一般来说,在幼儿园里,只要有音乐课,都少不了有律动,在音乐教学模式里就是律动进场,律动结束,那么就在每周的音乐课上出现,当然不是所有音乐课上都是这样,也有出现邀请舞之类的,但是律动肯定都有的。还有一个就是,行知幼儿园的早操,两个是固定的,还有两个是老师自己随着音乐即兴创编的韵律操,这个方法是我第一次在幼儿园看到,觉得非常创新。这样做增加了动作的灵活性,幼儿每天都有不同的新鲜感。不过这样做对教师有高要求,对幼儿也是有更高的要求的,等于每天他们都要学不同的动作。

(三)调研对象

选取我市的公立幼儿园和正规的、有规模的私立幼儿园以及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北京、通县、廊坊幼儿园,选取部分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

(四)调研方式

1.入园调研

派遣音乐教师深入幼儿园学习调研

2.问卷调研

制定《三河市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音乐调查问卷》和《三河市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调查问卷》,对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研实施

1.2013.2.11——2013.3.25派遣尹、田、田、等老师到三河市第一幼儿园、三河市第二幼儿园、三河市第四幼儿园、三河市第五幼儿园、东方金字塔学校、美方德幼儿园、海贝幼儿园入园调研,每人形成调研报告。

2.选取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北京、通县、廊坊的幼儿园,选取部分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完成问卷调查表。

四、数据分析

此次调研,共涉及调研幼儿园单位六家,每一个幼儿园发放调查问卷5份,共发放《幼儿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30份,收回问卷30份,皆为有效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面向的是20__年、20__年和20__年入学的毕业生,从三届毕业生中进行抽样调查,每一届25人,共计75人。通过调查音乐方面进行分析: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幼儿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鸡、蛋壳、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之中。继续刚才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的引入部分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戴着相应的头饰,用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动作表现,将蛋儿慢慢打开,里面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再慢慢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鸡的过程准确的表现给幼儿看,要从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动作和眼神里来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对我的表演明白了没有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是活泼可爱、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如梦如诗,旋律细腻等。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幼儿用动作表达,更应该要求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就像当“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出现,幼儿便用自己稚嫩的动作表现那胖乎乎的小鸡。与其让幼儿说出感觉,还不如让幼儿用动作去表达。经过这样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探索意识与创造才能。

所以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幼儿能从自身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哲学家阿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素质“种子”在师生共同打造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开花、结果。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记得一次音乐活动《拍手点头》时,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学唱以后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再根据歌词改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小朋友们都跟着音乐节奏认真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有个小朋友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敬的动作!”,原来是敬自己在做一个身体左右扭动的动作。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在掩嘴偷笑,就什么都没说,而是让敬小朋友自己来解释为什么,敬说:“妈妈会跳舞,跳的时候就会这样扭一扭,我看过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大家都学着敬做起了这个扭3

一扭的动作。于是我就把歌词总结为“拍拍小手扭一扭”,瞧,孩子们唱的、表演的多开心啊!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要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能把音乐创作得完美无瑕,因为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孩子气的,可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评价的效果是要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同时教师要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创新,主动参与活动。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大胆地在集体中操作尝试的勇气,使之充满自信心,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可能会让教师感到起步很慢,效果不明显,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三、音乐教育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过去,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是在研究教材,即研究准备使用的教案,如何把自己准备好的教案信息教给孩子这些全都是教师预先制定、事先设想好的,而对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反应、问题全凭教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加以假设,这样就使幼儿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现在,一切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不光要研究教师怎么教,而且还要研究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幼儿学会学习。新《纲要》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为主,关注的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幼儿的参与情况,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幼儿,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参与,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动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关键的是调动幼儿的思维参与状态,引发幼儿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看看幼儿是否都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索等方面,都是一个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幼儿多少思维火花的活动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说,音乐教育活动已经将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幼儿的“学”,转向了教育教学主体——幼儿上来了。

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术,因此,要让幼儿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在演唱、歌表演、演奏中自己去探索概念,跳、听、敲、想、画、编、讲的活动过程中提高音乐素质,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新纲要下的音乐教学在一定意义上要变得游戏化。首先内容上,我们会多样一些。每个小的音乐活动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简单而且易使用。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六、说明和建议

幼儿教育首要的内容是在玩中学。在音乐游戏《跳跳糖》中,幼儿在玩中学会了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的高兴,对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因为:在玩中学,主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极高的兴趣,对游戏规则进行探究。

新《纲要》下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发掘者。在音乐游戏方面更是一个提供者、表现者、指导者、发现者。教师的不同身份让音乐变得更有感觉,让幼儿在学习中更开心、更自由。只要教师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研究教材,切合幼儿实4

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更多的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当然,音乐对于幼儿来说还是一个刚刚涉及的方面,音乐能力还不可能一日成就,但是在一次次的音乐游戏的亲身实践中,通过孩子们的唱、跳、演会一点一点的培养起来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