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软基换填首件总结方案
2024-06-26 15:26:24 责编:小OO
文档


软基换填首件总结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要求

为了给路基工程软基处理提供有关数据,科学指导施工,为此我项目部在软基处理施工之前,以K95+45+518段作为首件工程,K95+45+518工程类型:软土、处理长度78m、处置措施:清淤,换填山皮石、处理深度2.8m、清基土方11356.8m、回填山皮石11356.8m。该路段施工完成后,已通过检测,其有关数据如下: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参数的设定1、压实遍数:

试验段压实方案为用22t振动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用22t振动压路机振压,时速为4km/h;用光轮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该方案通过沉降法检测确定,具体试验过程如下:

沉降法检测在第六遍结束后开始,第六遍压实后布设厚10101cm铁板,中间

嵌10mm半圆钉,进行第七遍压实。第七遍结束后,即测各半圆钉标高(h1),并实施第

八遍压实。结束后,再次测各半圆钉标高(h2),两次标高差(h1—h2)则为压实沉降差,并计算沉降平均值(_)。与规定平均值比较,符合要求,碾压结束。最后一遍与前一遍压实沉降差符合要求为止。根据规范要求沉降差平均值小于2mm,具体数据见下表:

2、松铺系数:

填料前在路段内每20米测一个断面高程,松铺系数检测点用标识桩控制,标识桩在每个断面左中右各布置一个,碾压过程中每碾压一遍在相同位置测量一遍,碾压合格后又在同一位置测,确定平均压实厚度为33.69cm,松铺系数为1.3,具体数据见下表:

三、技术、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四、劳力配备情况

五、机械设备配备情况

六、现场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

七、施工工艺的实施与优化1、工程缺陷及原因分析

在该首件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基底淤泥清理不是十分彻底,导致填筑表面不平整,而且碾压后表面部分地方有弹簧现象。

2、针对缺陷的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在后面施工的时候对其他的清淤换填提出了要求,必须将基底淤泥清理干净彻底,方可进行回填。

3、避免产生其他缺陷的预防措施

1、压实不足

产生原因:压实遍数不够、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预防措施:确保碾压遍数满足要求、压路机进退有序、碾压轮迹重叠。

八、质量控制要点

每道工序完成后,先由质检工程师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压实度通过碾压沉降量控制:最后沉降量控制在用不小于T的光轮压路机碾压2遍,沉降量不大于2mm。质量检验标准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

具体实测项目、频率等要求:

厚度:用标高法检测,每200m检查4处;

宽度:要求不小于设计,用尺量每200m检查4处;

压实: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求、查施工记录。

九、施工总结

通过K95+4+518软基处理首件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软基处理施工工艺满足施工的要求,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软基处理施工。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路基施工队伍加深了对软基处理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或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软基路基施工。

同时通过对K95+4+518软基处理的检测,其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各项规定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自检评价意见为优良工程,能够指导后续施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