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传统披露模式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2024-06-26 15:26:24 责编:小OO
文档


传统披露模式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传统披露模式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讲“传统披露模式”并不是要定义一个新的范畴,而仅仅是本文出于比较的目的,是为了和现代会计理论中出现的变化和发展相区别。传统披露模式大致被框定为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等会计组织早期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下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

一、传统披露模式下,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披露格式较为统一,故又称“通用财务报告”,在重视信息披露格式标准化的同时造成了有一定价值的个性化信息的丧失;

2、财务报告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非财务信息披露很少,如人力资源信息;

3、财务报告披露以历史成本信息为主,现行成本信息较少;

4、确定性信息披露为主,较少披露不确定会计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如现金流量预算信息;

5、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为主,较少披露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联信息,如社会责任信息、供销链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等;

6、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多为对日常营运信息机械式的汇总分类,缺少从战略角度对企业的营运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传统披露模式的局限性对现代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1、通用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物,具有“产品标准化”的特性。这种披露方式是基于报告单位、审计人员和监管者工作的经济性、方便性的基础的,而不是符合公认的“投资者至上”的信息需求理念,因此这种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由于有对经济性和方便性的考虑,信息的披露和分析也必将受到,一些“标准外”的信息就会因为没有被披露而无法进入分析范围。其次,传统理论认为,此类报告由于标准化的运用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间的可比性。但现实研究表明:可比性不仅与信息的标准化程度有关,更重要地是与向使用者披露会计选择信息

的透明度有关,即在假定使用者具有合理的理解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向使用者提供充分的关于编报方法的会计信息,则使用者可以自己或者借助第三方对信息进行针对可比性的调整,从而保持企业间报告的可比性。如对于目前采纳通用财务报告的企业,企业间的会计信息及其分析的可比性仍然是不足的,但研究表明,通过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透明度,就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这也是为什么“会计透明度”也是“真实公允披露”、“全面公允披露”同的重要组成的原因。而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财务报告附注也的确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而且被作为财务报告分析中的重要考虑信息。

2、会计基本假设之一的货币计量假设奠定了财务报告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的格局。非财务信息仅仅被作为辅助信息,尽管各国会计准则及其披露规定正逐渐强制要求披露部分非财务信息,但大多数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仍属于自愿披露性质。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在于提供了货币信息无法描述的、反映企业营运、战略方面的信息,如用户满意度、存货结构、雇员数量及其文化结构、市场份额、分部信息等等。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如果结合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可以拓展出一块新的分析空间,也会使企业间可比信息范围扩大。例如,结合分部信息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其现金流量,我们可以分析企业的全球营运情况,如果进一步加入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投资、人事管理等非财务信息和连续五年左右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对该企业的全球战略发展情况有个大致的轮廓,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3、从一定程度上讲,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首先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历史成本的可靠性是个相对的含义。如果现行价值与账面价值的相差过大,则分析结果实际上是“不可靠”的,而且会丧失一定的、与其它采用不同计价方法或计价基础的企业信息之间的可比性。从这一角度看,对于关注公允价值、现值信息的信息需求者,历史成本信息与信息用户分析决策在相关性上也是不足的。其次,历史成本原则了财务报告分析范围,如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问题;甚至于部分扭曲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前对披露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就在通过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补充历史成本在这一领域的不足,通过披露现值信息揭示企业原本在历史成本原则下无法充分、公允揭示的财务风险,从而扩大了财务报告分析范围,提高分析的有用性。

4、在传统会计理论下,会计信息是以确定、可靠的信息为披露依据,这一点从对资产、负债、收入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中可见一斑:如对“资产”的定义说明中强调“资产是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而不是由未来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对“负债”的定义也强调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这在我国新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中亦给予强调,其指明具有不确定的“或有负债”所对应的是“潜在义务”或”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不大或金额不能够可靠计量的现时义务”。对不确定会计信息的反映是随着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才逐步完善的。如在或有事项领域,我国早期仅仅要求对少数较为明确的或有负债给予表外附注形式的披露,随着国际、国内会计研究的发展,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对或有事项做了更完善的表述。财务报告分析可以通过了解不确定会计信息,大致判断企业资产、负债、收入等等变化频率以及变化的影响,否则使用者对未加披露不确定信息的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会处于一种较为盲目的状态。

5、传统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是以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为主的,因此分析师在利用这些信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会缺乏一个对企业的全局考虑。这不符合现代企业资源管理(ERP)中强调的“供销链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另外,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也要求分析师在财务报告分析中考虑企业的环境保护效益情况、企业的社会效益等,从而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责任实现方面的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及价值评估。例如,对于规模及财务效益相当的两家味精生产企业,由于味精生产属于高污染项目,则如果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投资者可以综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对企业价值和持续发展前景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而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不强制要求或要求自愿列示此类信息的,这使得分析师及最终信息使用者在比较同行业企业时缺乏这些方面的有用信息——企业的供应商及客户环境信息、可持续发展信息等,从而影响了分析结果的质量和深度。

6、传统会计理论下的财务报告所能披露的企业战略信息贫乏,包括战略目标、设计、进展等各个方面,体现在缺少诸如新产品开发过程、研发投入方向及其效益、战略投资结构、固定资产结构及其增长结构、员工文化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企业年报中往往会披露企业大事记,但多数只是对未来项目的简单陈述,其有用性是相当局限的。另外,虽然信息分析人士可以通过对可能涉及企业战略发展的会计科目或者指标(如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增长率、资本性支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比率等)进行趋势分析,从而估计企业的战略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但这方面的财务报告分析会因为人为选择会计方法和缺少明细的项目信息而得出扭曲的信息结果。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对于某企业固定资产的增长趋势,如果不深入分析其结构和对应的增长比重,则信息使用者很难判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因为企业在加大生产、服务、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战略投入呢,还是因为非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支出在大幅度提高。

财务报告传统披露模式还有其它的局限性,本文不再一一列举。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局限性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其显现也是会计环境发生变化的反映。在新的会计环境中,信息使用者必将要求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这种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指导着财务报告披露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新的财务报告分析要求和传统的财务报告披露内容之间的冲突表现为本文上述的各种情况,财务报告披露的发展目的就是解决这些冲突,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