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2024-06-26 15:38:06 责编:小OO
文档


九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的美术教学,13个班,每周13节课。作为艺术范畴的美术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把欣赏、评述与绘画、手工制作、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启心智、提升志趣、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感和审美意识的目的。本学期在去年基础上强化实践,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我校的艺术氛围。根据新课标结合我们周坨子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情况分析

1,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2,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技能结构。九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就比较好上一点,但也会出现不积极的现象,甚至对美术兴趣减退。因此必须因地制宜。

二,教学目的、任务

1、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力、想象力、手工制作能力。

3、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美术新课标、认真备课,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

本节课所教学的“统计”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依照这一理念,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运动会的情境串,并提供了具有开放性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争论、比较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生活意义,抽象出合理的统计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在课的一开始,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

2.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分类统计过程。

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这样表述,其实是看到了过去我们在教学统计识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而,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算是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呢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统计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复杂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比比这些不同就体会到了问题和统计活动是相关的,问题决定统计活动,统计活动服从于、服务于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后我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未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而把重点放在读统计图上,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是很准。

其二,虽然也进行了一些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教学,但是没有把这种教学形成统计教学的习惯,即教师缺乏这种统计链的意识。虽然按目标达成了对统计图的理解,但是学生却因为获得统计方面的知识的不完整性,使得学生缺乏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

这样看来,要想较好的进行统计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能够跳出课本,在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篇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为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对本册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特作教学计划如下: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根据上学年级执教时对他们的了解,优秀生约占5%,差生约占3%,其余学生均为一般水平。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授本册教材所面临的困难性和重要性。

虽然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美术学习生活的经验,但老师并不能因此对他们的日常常规及学习有所疏忽,在美术课上出现的常规问题仍然有:

1、带学具仍然是老师最为头痛的一件事。

2、铅笔屑、颜料等不能及时清理以致影响卫生情况,对于这些常规性问题,作为教师,尽量多提醒他们,慢慢带领他们走上正轨。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共12个小单元。通过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业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课、设计应用课、欣赏评述课和综合探索课四大类。

第一单元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欣赏+评述)(3课时完成)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收集与本课有关内容的书面材料或音像资料,进行阅读和摘录。2、选择若干作品,对其艺术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发表描述性意见。

活动二讨论与研究

1、各个国家的美术创造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意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2、我们应用什么态度对待世界各国的美术文化遗产。

活动三讨论与总结

1、自己喜欢哪一种时代民族风格或哪一种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道理何在。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对其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进行书面评述。

第二单元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综合+探索)(4课时完成)活动一考察与研究

1、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富有生活阅历的人,确定你所在的地区中,较有影响力的美术遗址和民间造型工艺等。

2、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拍照、收集资料等,掌握城乡美术文化的种属、历史沿革、风格特点、发展创新等。

3、集体或小组合作完成城乡美术文化考察的综合报告(报告文字、照片、图片、示意图的等。)

活动二模仿与发展

1、临摹、仿制一下你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体会其风格特点及其艺术成就。2、进行全班集体讨论研究,积极进行思考,通过书面或口头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三单元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评述)(4课时完成)活动一欣赏与描述

1、选择一件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对其材料、造型、内容进行简要描述。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民间美术。

活动二体验与探索

1、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或采访民间艺人。2、举例说明民间美术在其他美术种类中的运用。

第四单元社区环境美化(设计+运用)(4课时完成)活动一调研与策划

1、调查分析社区所属范围的地形位置、建筑分布、街道走向、历史发展、文化特色等,并绘制平面分布图。

2、根据未来发展要求,讨论并策划社区环境美化的规划。

活动二设计与制做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绘制出美化社区环境的效果图或制作模型。2、对社区的规划提出意见。

第五单元留下眷恋带走真情(综合+探索)(4课时完成)活动一策划与准备

1、以“惜别母校,走向新的未来”为主题,策划一次有意义的毕业联欢活动。2、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已掌握的技能进行毕业联欢会海报,请帖的设计制作。

活动二组织与实施

1、全班集体选中活动地点,进行布置,美化。

2、在演出过程中,以摄影、录影方式记录下难忘的瞬间。

二、教学总体目标:

从学生身边环境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表现技能,学会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设计、想象、创造的能力。

要求:实际是基础,想象是延伸,教师要用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培养文明、朴素的观念,让学生沿着一个健康、文明的审美轨道创新、开拓,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大领域:造型?表现领域,设计?应用领域,欣赏?评述领域,综合?探索领域。四类中仍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主要教学内容,约占总教学量的三分之二。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造型?表现课:通过画、剪、撕、贴等方式,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设计?应用课:通过尝试各种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课:通过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综合?探索课: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教师方面:

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展示作品。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大胆创造,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4)、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6)、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生方面: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动脑筋制做作品,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五、业务学习及其它方面:

作为美术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多研究新的美术动向,阅读和学习美术教学的有关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大胆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本学期的教改课题确定为“美术创新教育的试验与研究――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感知、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技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