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2024-06-26 15:37:34 责编:小OO
文档


《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第1篇:《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中主题三“我们的国粹”中的一个分主题“引人入胜的京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以我国的文化遗产为主线,从伟大的先人、我国的国宝和我们的国粹这三个内容层面,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继承与发展,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在习惯于大众文化的高速传播的今天,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又走到了哪里为此我选择以我们的国粹京剧为基点,加入创新,将更多的京剧艺术知识融入课堂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在活动中体验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认知甚浅,对京剧没有什么兴趣,要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手段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本节课前先让学生查找搜集资料,以学生为自我展示为主,感受京剧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用大量的图片、影片、声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选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2、通过学习、小组交流汇报京剧的交流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

能力目标:

1、通过说说国粹、感受体验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说说国粹、欣赏京剧、了解京剧知识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

2、教师收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1、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4、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一)欣赏导入,说说国粹

1、播放“星光大道”选手李XX表演的京剧选段《贵妃醉酒》。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京剧素材,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他表演的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京剧)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话题,经典曲目,男旦扮相,唱、作、舞等京剧效果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国粹――京剧,感受它的精彩。(板书)

4、了解什么是“国粹”(国之精髓),京剧为什么被称为是我们的国粹。看书中的小资料和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1)二百多年的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板书:历史悠久)

(2)京剧虽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但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剧种。京剧的剧目很多,有上千出戏,有些已经失传了,现在演出的有三四百出呢。(板书:最大剧种)

(3)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这说明京剧已经名扬世界了。(板书:名扬世界)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京剧各方面的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初步了解了关于京剧的一些知识以及被称为国粹的原因,让学生对“国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既增长了知识,又刺激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1、课件展示人们在社区唱京剧、讲京剧中的故事和在家通过电视看京剧的几个画面,说说你生活周围的戏迷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京剧。

2.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过京剧表演看过外国人演京剧吗

设计意图: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观察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

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审美表达,也让学生感受京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

B、了解京剧

对儿童来讲,京剧是比较陌生的,如果直接从唱腔入手,孩子们不容易听懂,效果自然不会很好,为了能帮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粹,我在课前收集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片段,让学生来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通过图象和声音来直接触动学生的感官,为对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打好基础。所以在了解京剧这一环节我又设计如下:

1、欣赏《雁荡山》、《三岔口》两个京剧片段,并让学生模仿剧中人的动作,以此体验京剧舞蹈的优美,激发学习热情。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你们认为京剧与我们平时看的影视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加深对京剧的了解,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突出重点,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倾听、发言的'能力。

4、播放多媒体图片,了解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京剧的来历。

(清朝的时候,四大徽班进京给皇帝祝寿,后来就形成了京剧。)

6、京剧伴奏的乐器有京胡、月琴、唢呐等,其中最重要的乐器是──京胡。

京剧的乐队分为文场三大件与武场三大件。

文场三大件:京胡、月琴、弦子。

武场三大件:单皮鼓、大锣、小锣

设计意图:刺激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京剧包含的知识很多,为学生理解京剧提供了知识基础。

(三)认识脸谱,学唱京剧

1、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让学生听一听歌中提到了哪几个历史人物。

2、将人物的名字与脸谱连线,欣赏各个脸谱。

3、猜一猜,这些脸谱分别表现什么样的人

红色赤胆忠心

黑色耿直刚烈

白色奸诈自负

蓝绿黄勇猛暴躁

4、欣赏包公脸谱――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写意的绘画技法;孙悟空脸谱――运用了我们中国画工笔的绘画技法。展现了我们中国的民族特色。(板书:民族特色)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媒体,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件中选取的都是张X、关X、曹X、等大家所熟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脸谱,让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认识到脸谱色彩与人物的关系。老师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提炼,并补充展示相关的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认识脸谱,对其内涵有了深刻了解。

5、学唱《说唱脸谱》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京剧并不是很难听懂,所以把更能贴进学生生活的《说唱脸谱》拿来,调动其积极性和演唱欲望,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模仿所听的音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了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前也深入的研究了这首歌,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你们极具京腔京韵的演唱,老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唱上几句。(唱)”俯下身来与学生一同学习,教师的演唱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学唱京剧的兴趣和自信。

(四)活动总结,升华主题

1、如今,京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国粹,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了。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我们一起感悟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我们国粹――京剧的魅力。今后让我们多听、多看、多了解京剧,做一个喜欢京剧的中国人。

3、最后,让我们将赞美送给我们的国粹――京剧。(出示文字)

设计意图:“没有终点,只有永远。”走近京剧,这节课仅仅是一个起点,学生带着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学、多唱、多演,甚至是酷爱京剧才是此次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2篇:《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这篇《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范文符合你的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们的国粹―京剧》说课稿

五一小学 莽常燕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本单元是以我国的文化遗产为主线,理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表达的内涵,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弘扬和传承。

本课通过欣赏、感受、模仿等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京剧最多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他们对京剧不了解,对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难有深刻认识。京剧对他们而言是居庙堂之高的,与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关联。从心理上来说,五年级学生已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重要的心理基础。

三、设计理念:

1、课前搜集资料,拓宽课堂。

2、建立资料袋。

3、课堂活动,体验京剧之美,建立情感联系。

4、多媒体辅助,提升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预习、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组交流等活动,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1.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2.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六、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学习小组收集京剧的文化交流、京剧的基本知识等

方面的资料,整理并练习向大家讲解;

2.学生搜集的相关京剧资料;

3.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我们的国粹──京剧》。

七、教学设计

围绕以上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板块

1、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2、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3、师生互动,体验京剧

4、欣赏片段,升华主题

第一板块 激趣导入,说说国粹

1、用流行歌曲《刀马旦》和京剧名段《苏三起解》选段导入 设计理念:用流行歌曲来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苏三起解》也营造了浓郁的京剧气氛。

2、揭题、板书(京剧)

3、提问:你们了解京剧吗

我会问学生“你们了解京剧吗”在这个环节中,获取了很多京剧方面的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并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好奇心,为后面教学内容打下了基础。

第二板块 感受京剧、了解京剧 A、感受京剧

在生活中感受京剧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提问:“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感受到京剧呢”同学们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印象京剧。

设计理念:这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回到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感受人们和京剧的关系,与今天的学习形成联系,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欣赏京剧,表演京剧等文化现象,让学生明白京剧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B、了解京剧

在这一环节我着重让孩子们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乐器及京剧名家。

以上四个环节我准备采用随机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孩子们交流到京剧的那个方面时我会适时的展开这一环节的教学。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

1、京剧乐器

京剧的乐器这个方面的教学,我会让孩子们通过观看相关的图片,对乐器有个大致的了解。(播放课件)

2、行当 (播放课件)

3、脸谱的教学是我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因为脸谱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的京剧。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说脸谱、画脸谱。

说脸谱后,我播放京剧歌曲《说唱脸谱》,与此同时穿插了一个画脸谱的活动,使脸谱教学达到高潮。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体现了品德课程的开放性与生活型,重视课堂内外,不同学科相联系,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身心发展。

第三板块 师生互动 体验京剧

为了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在这一板块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共同学唱《苏三起解》。学生通过模仿,以此来体验京剧的独特之美。

第四版块 欣赏片段 总结升华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粹京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喜爱,纷纷学唱。体会书中一个外国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也就不成其为中国了”。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学们,中国的京剧以独特的民族风格,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大地上,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如今京剧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今天的京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随机板书(民族世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弘扬和传承这一民族瑰宝――中国京剧。

教学特色:新课标中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在感受过程中把握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探究,用自己的方式来呈现,营造了宽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又获得了体验,把“国粹京剧”这一浓浓的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内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