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刑事抗诉?
2024-06-30 21:38:12 责编:小OO
文档


刑事抗诉的条件、程序及对哪些案件可以提出抗诉进行简要概括。刑事抗诉的条件包括第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确有抗诉的必要性,程序为下抗上审和同抗同审。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30条。人民可以对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足的案件,对原审判决、裁定适用法律不当的案件,以及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的案件提出抗诉。抗诉形式包括第二审程序抗诉和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法律分析

一、刑事抗诉的条件和程序是什么

1、刑事抗诉的条件有: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确有抗诉的必要性。程序是:下抗上审;同抗同审。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的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二、对于哪些案件可以提出抗诉

人民对于下列案件可以提出抗诉:

1、对于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足的案件。如人民认为第一审人民的判决、裁定所认定的事实不清楚或者有错误,用以认定事实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据前后矛盾,证据与证据之间互相矛盾,判处的结论与证据不相符合等等。

2、对于原审判决、裁定适用法律不当。人民认为第一审人民的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定罪量刑上有错误,或者是定性不准,混淆了有罪与无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或者是判刑畸轻畸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等。

3、严重违反诉讼程序。人民认为,第一审人民的审判活动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使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受到了侵犯。例如,人民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回避的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人员没有回避。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被告人或者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等。

对的审判有一个监督的职责在里面,虽然现在监察委分了一些监督权走,但对于来讲,对于作出的判决、裁定结果,也是可以依法进行抗诉的。不过要注意,抗诉通常是有两种形式,即第二审程序抗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前者发生在一审作出判决、裁定之后,后者则发生在二审作出判决、裁定之后。

结语

刑事抗诉程序包括下抗上审、同抗同审,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和抗诉期限分别为十日和五日。人民可对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充足的案件、适用法律不当以及严重违反诉讼程序等情况提出抗诉。抗诉是对判决结果的监督职责之一,可通过第二审程序抗诉或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实现。在法律框架下依法行使抗诉权,维护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三条 人民审判案件,依照本法实行人民陪审员陪审的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节 侦查终结 第一百五十七条 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二十六条 对于在审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人民陪审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