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纠纷可以通过协商或起诉解决,但在实践中,起诉的方式往往更多。贷款合同纠纷的起诉程序如下:
(一)确定管辖的贷款合同有约定管辖的,应当根据贷款合同进行选择。借款合同无约定管辖的,可以在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所在地起诉。准备起诉材料
1、起诉状。起诉状是诉讼的关键文件,其内容直接影响案件的审理方向,原告应根据被告人数提供。起诉状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理由、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和签名。当事人身份证明,如委托他人办理,还应提供委托手续。
3、相关证据材料应根据被告人数增加复印件。证据材料一般应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书面借款合同;
(2)借据(借据)和收据;
(3)银行转账证明;
(4)证明借款关系的录音证据、证人证言等证据;
(5)债权相关的担保合同和抵押登记程序;
(6)有关联诉讼的,提供相关法律文书。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下载本文